青岛游记

城市晨光

<p class="ql-block">美篇号 9218967</p> <p class="ql-block">青岛,面向大海,山海交融,既有碧海蓝天的浪漫,也有历史人文的交织,“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它的风貌,“山在窗外,海在脚下,城在岸边”是它真实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栈桥是青岛的著名景点,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素有“长虹远引”之誉,是青岛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是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青岛古老地标。</p> <p class="ql-block">这座栈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代邓州总兵章高元率兵驻守青岛期间,喜欢在海边观海景听涛声,兴致高时还会驾起小船到深水处钓鱼。一天,章高元在钓鱼时,突然一阵大浪袭来,小船顿时翻了个底朝天,幸得岸上的士兵营救及时才脱险。当天晚上,章高元做了个梦,梦见三十六对身穿红衣绿裙的仙女面对面排成两行,从深水中一直排到了海边礁石旁。仙女们的手臂一齐平伸出来握在一起,托着一匹又宽又长的绿绸子,搭起一道绸桥。一个身穿绿衣的仙童一手扶着他的一只胳膊,一手擎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阳伞,把他接到绸桥上,一步三颠地扶他上岸。章高元醒来后,立刻叫部下请来画师,述说梦中所见,让画师画一张海桥图。画师听罢,把三十六对一字排开仙女改成三十六对排列成两行的圆木桥桩,把绿色的宽长绸子改为涂上绿漆的桥板,把仙们女的脖颈和头改为圆圆顶、齐腰高、涂红漆的栏杆。章高元看了海桥图之后,十分满意,立刻命人在海边日夜加班修起桥来。这就是栈桥。</p> <p class="ql-block">栈桥全长440米,宽10米,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堤上有八角亭一座,名曰回澜阁。回澜阁双层双飞檐八角盔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2层圆环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登上2楼。漫步于栈桥海滨,但见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倘若登临阁上,放眼望去,但见层层巨浪澎湃涌来,又听浪打堤坝之声似虎啸龙吟,此乃“青岛十景”之“回阁飞澜”。</p> <p class="ql-block">每年秋冬季节,大量海鸥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抵青岛越冬,形成“人鸥共生”的生态奇观。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一群群洁白灵动的海鸥掠过水面,时而低空盘旋,时而振翅高飞,形成一幅流动的画卷。这时的栈桥热闹非凡,海鸥在回澜阁周边海面飞舞,抢食游客撒去的食物,与游客亲密互动,既有浪漫也有震撼。</p> <p class="ql-block">小青岛,因其“山岩耸秀,林木蓊清”又名青岛,它的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所以又叫“琴岛”。德国强占胶澳后,将胶澳租地内新市区定为青岛,原来的“青岛”就被当地居民改称“小青岛”了。小青岛最显眼的景致是那座德国人1900年建造的洁白色锥形灯塔,它是海上过往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每当夜幕低垂,白色灯塔发出的红色光柱,交互炫斓于波光之上,慢慢飘向远方,令人神往。这就是青岛的十景之“琴屿飘灯”。</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原称圣弥厄尔大教堂,罗马式建筑风格,始建于1932年。教堂主体两翼,各耸一座尖塔,塔高56米,顶端各立一个4.5米高的巨型十字架。大厅高18米,可纳千人,内部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穹顶绘以圣像壁画。天主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和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岛火车站始建于1900年,是胶济铁路的“零公里”起点。火车站采用德国乡间教堂风格,主体建筑包括钟塔楼和车站大厅,钟塔高35米,顶部为八角式屋顶。1991年因城市规划拆除重建,原建筑主体平行南移数十米,钟塔增高3米。百年来,青岛火车站见证了无数人的出发与抵达,承载了无数家庭的牵挂与团圆。这里有建筑美学的浪漫,有山海风光的壮阔和市井生活的温情,也有国人的伤痛。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胶澳地区。1898年3月,清政府在德国的武力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租借”德国99年,青岛沦为德国的殖民地。于是,1900年有了青岛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鲁迅公园为青岛汇泉景区第一景点,也是青岛最富特色的临海公园。公园内红礁、碧浪、青松、幽径,逶迤多姿,山光水色,淡雅清新,有“山穷路断疑断崖,临岸回折又一景”的情趣。</p> <p class="ql-block">鲁迅公园始建于1929年,初名海滨公园,1950年更名为鲁迅公园。‌鲁迅本人从未到访过青岛,公园何以鲁迅冠名呢?原来,这是纪念性的。鲁迅逝世后,被推崇为“民族魂”,其思想影响力广泛,鲁迅虽未亲临青岛,但其作品和思想通过书信往来影响了青岛的文学界和青年学生。海滨公园更名为鲁迅公园是对“民族魂”的发扬。</p> <p class="ql-block">八大关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因最初以中国古代长城八个关隘命名的道路而得名,它汇集了24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历史建筑,涵盖俄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希腊等国家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世界级建筑艺术宝库”、“万国建筑博物馆”,完美诠释了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p> <p class="ql-block">如果栈桥和小青岛是青岛的古老地标,那么,五四广场就是青岛的新地标。五四广场始建于1996年,是一处集草坪、喷泉、雕塑于一体的现在化风格广场。它北与政府办公大楼相对,南临浮山湾,北以绿荫大道间的草坪为主,中央建有喷泉,南由露天舞台、点阵喷泉、观海迎月台和雕塑“五月的风“等组成,是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重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与五四广场近在迟尺的奥帆中心是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它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帆船比赛场地。现为集奥运遗产、海滨休闲、帆船体验和夜间文旅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主会场就位于奥林匹克中心内。奥帆中心灯光秀是青岛标志性夜景活动之一,它以浮山湾沿岸建筑灯光秀为核心,结合奥帆中心区域的海上剧场、游船项目等元素,形成沉浸式观演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