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第一期患教会——心衰患者健康教育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

<p class="ql-block">时 间:2025年11月07日</p><p class="ql-block">地 点:心血管内三科患教会大厅</p><p class="ql-block">主讲人:孙菊</p>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发现:气温变化每增加1℃,心血管病风险增加6%。那气温变化为何能增加心血管风险呢?研究表明,这可能是因为气温变化扰乱了人体正常生理体温调节功能,使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间接增快心率,升高血压,增加心血管负荷,诱发了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更应该重视自身疾病变化,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降低住院率。</p><p class="ql-block"> 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许多人对于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方法缺乏了解,容易忽视相关的健康问题。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让人们认识到心力衰竭的危害性和防治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孙菊副主任医师今日下午在患教大厅为患者详细讲解了“心衰患者的健康教育”</p> <p class="ql-block">何为心力衰竭?</p><p class="ql-block">心力衰竭的病因及临床表现?</p><p class="ql-block">心力衰竭就医须知?</p><p class="ql-block">心衰患者如何做好液体量管控?</p> <p class="ql-block">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顾名思义是心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里的“衰竭”是指心脏本来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极高,被认为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心衰是所有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表现形式。因此,几乎所有的心脏病,如果不受控制的发展,都可能进展成为心衰。</p><p class="ql-block"> 感染、劳累或应激反应以及心肌缺血是诱发心衰发作的首要原因,需要注意避免。而高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冠心病、心衰的危险因素,要及时有效治疗。</p> <p class="ql-block">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的作用,通过不停的收缩、舒张,使得全身的血流获得循环的动力。如果心脏泵血功能衰退,就会出现输出血量不能满足身体代谢需要,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的情况,陆续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p> <p class="ql-block">俯身气短</p><p class="ql-block"> 坐着弯腰系鞋带、穿袜子时,经常出现短时间(30秒)内胸闷气短或头晕、腹胀等症状,停止弯腰动作起身坐着时,症状就能稍微缓解,这种情况要警惕心衰。</p><p class="ql-block">疲乏无力</p><p class="ql-block"> 平时走路正常的人,若出现走得稍快或轻微劳动就气喘吁吁,全身不明原因的乏力,甚至要停下来歇息,也要引起注意。</p><p class="ql-block">胸闷胸紧</p><p class="ql-block"> 心衰患者常会感觉胸口有重物压迫,就像溺水了一样,喘不过气。</p><p class="ql-block">身体浮肿</p><p class="ql-block"> 心衰患者身体水肿比较有特点,一般从身体低垂部位开始,早期表现为衣服越来越紧、鞋不合脚、下肢沉重感。严重时会出现下肢、腰背、尾椎骨周围水肿。</p><p class="ql-block">咳嗽咳痰</p><p class="ql-block"> 早期心衰患者夜间会出现频繁干咳,坐位或立位可稍微缓解;若病情加重,会咳出白色浆液性泡沫痰;急性心衰发作时,会咳粉红色泡沫样痰。</p><p class="ql-block">夜间憋醒</p><p class="ql-block"> 部分心衰患者睡觉时会被憋醒,坐起来数分钟后症状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不能平卧入睡,否则就呼吸不畅。</p><p class="ql-block">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就医筛查心衰,以免延误治疗,引发更严重的后果。</p> <p class="ql-block">  心力衰竭,就是心脏这个“泵”处理血容量的能力下降,导致“上游”的血液泵不到“下游”,就淤积在“上游”,形成水肿等症状。这种疾病的病人“多喝水”会增加血容量进而加重病情。但水又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学会科学的饮水方法,可以帮助他们保持稳定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那这种情况下,心衰患者应该怎么科学饮水呢?</p> <p class="ql-block">一、 控制饮水量</p><p class="ql-block">1、日常活动没有问题的病人:每天2000ml左右液体量;</p><p class="ql-block">2、有明显心衰症状的患者:要求每天的液体量控制在1500ml以内;</p><p class="ql-block">3、有严重心力衰竭伴有肾功能减退者:每天的饮水量控制在500-1500ml。</p><p class="ql-block">注意:饮水量要包括每天所吃食物及水果中的含水量;此外,要注意出入平衡,最好能出量>入量,否则会加重心脏的负担。</p><p class="ql-block">二、 饮水方法</p><p class="ql-block">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一定不要等渴了再一次性大量喝水。喝水时要做到少量、多次、小口慢饮,如每小时饮一口水(成人一口水大约30~50毫升),既可以保证饮水量,又能减轻心脏负担。</p><p class="ql-block">三、选对水</p><p class="ql-block">1、最好的水是温开水,水温控制在20℃-40℃之间;</p><p class="ql-block">2、可以适当喝点绿茶;</p><p class="ql-block">注意:不要饮用冰镇饮料,因为冷刺激会诱发心衰的发生。</p><p class="ql-block">四、每天准确记录饮水量</p><p class="ql-block">1、家中备有带刻度的杯子,每次用带刻度的杯子饮水,方便记录。</p><p class="ql-block">2、有些食物的含水量不能直接测量,可以先将所吃食物用电子秤称重,得出食物的重量,再通过食物含水量表进行换算,得出所吃食物含水量,并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五、 如何简单判断自己记录的出入量是否准确呢?</p><p class="ql-block">那就是“监测体重”:每天早上同一时间、穿同样重量的衣服、同样的状态下(空腹)、同一台体重秤、排尿后,来测定体重并记录。</p><p class="ql-block">注意:若呼吸困难加重、24小时体重增加&gt; 1.5 kg或3天体重增加&gt;2.0kg,就说明身体内的水分变多了,需要尽快就诊,让医生评估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p><p class="ql-block">六、 巧法解渴</p><p class="ql-block">心衰患者除了正常饮水外,也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缓解自己口渴的感觉:</p><p class="ql-block">1、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尽量避免进食汤、果冻、酸奶等液体食物;</p><p class="ql-block">2、空气干燥时,可用小喷壶均匀地喷布于口腔和咽喉的黏膜表面,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喷雾溶液,如乌梅水、柠檬水、薄荷水;</p><p class="ql-block">3、少量多饮、相对均匀的饮水能减轻口渴感;</p><p class="ql-block">4、口干可尝试含一块冰,或口含柠檬片(或薄的梨片),但冰块对于老年心衰患者刺激较大,有损伤患者口腔黏膜或误吸的风险,应慎重使用。</p><p class="ql-block">观察症状:如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等,及时就医。</p><p class="ql-block">定期复诊:每1-3个月评估心功能、电解质及药物效果,动态调整方案。</p><p class="ql-block">总结:心衰患者的液体管理需个体化,结合医学评估与日常监测,通过限液、限盐、药物及生活习惯调整实现平衡。医患配合与长期随访是避免病情反复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增进对心衰的认识,更能够激发大家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知识的力量,为健康护航,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每周五下午13时在主楼12楼为广大患者朋友讲解,普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欢迎广大医患共同学习,我们愿成为您最好的家庭医生!</p><p class="ql-block">科室简介</p><p class="ql-block">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是医院重点建设学科,是以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及患者教育管理为一体的专业性科室,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共有医生6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心血管内三科治疗范围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常见病及疑难病。科室开展多种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导管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心血管内三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医术,真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p> <p class="ql-block">贺金龙负责人:13766664610</p><p class="ql-block">李智婷副主任:15845309921</p><p class="ql-block">科室电话:0453-659218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