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翔安金柄黄氏大宗

闽北江浪

<p class="ql-block">骑行穿过乡间小路,阳光正好,风里带着些许温热。远远地,一座红墙金瓦的门楼映入眼帘,匾额上“黄氏大宗”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侧灯笼随风轻晃,像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不仅仅是一处宗祠,更像是一个家族千年的回响,静静伫立在时光里,诉说着血脉与传承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城市的轮廓渐渐浮现,一座钟楼在远处静静矗立,尖顶刺向阴云密布的天空。它不喧哗,却自有威严。我停下车,抬头望着那缓慢走动的指针,仿佛时间也在这里放慢了脚步,为的是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听见历史的余音。</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现代气息扑面而来。一栋高楼顶端竟巧妙融合了钟楼设计,与“维也纳国际酒店”的招牌相映成趣。绿树掩映间,蓝天白云下,这座建筑像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握手——一个提醒我们不必舍弃过往,也能走向未来的温柔暗示。</p> <p class="ql-block">拐进一条小道,一块巨石赫然立于路旁,“厦门同安”四个红字苍劲有力。石旁古树参天,枝叶如盖,为行人洒下一片清凉。远处高楼林立,近处气球拱门随风轻摆,写着“禁止停车”的标牌旁,却停着几辆自行车——像极了生活本身:规矩中有松弛,秩序里藏着自由。</p> <p class="ql-block">花坛里各色花朵争奇斗艳,像是大地写给天空的情书。花后那棵大树撑开浓荫,而更远处,玻璃幕墙的高楼在阳光下闪烁。我坐在花坛边歇脚,看老人遛狗、孩子奔跑,忽然觉得,城市不该是自然的敌人。在这里,它们彼此凝望,彼此成全。</p> <p class="ql-block">路旁树木成行,枝叶交错成廊,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电线塔静静立于田野边缘,像沉默的守望者。云层厚重却不压抑,风穿过树梢,带来山野的气息。这一刻,骑行不再只是移动,而是一场与自然的私语。</p> <p class="ql-block">翻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群山连绵,绿意盎然,几座风力发电机高耸入云,叶片缓缓旋转,像在书写一首关于风与光的诗。电线横跨山谷,将清洁的能量送往远方。我停下车子,望着这幅人与自然共舞的画面,心中涌起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一座电力塔矗立在田野中央,金属骨架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却并不显得突兀。它与蓝天白云、远处农舍构成一幅奇特的和谐图景。工业的刚硬与自然的柔美在此交汇,仿佛在说:进步不必以破坏为代价,共生才是真正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一片整齐的农田铺展在眼前,嫩绿的作物随风起伏,像大地的呼吸。小路蜿蜒其间,石块与杂草随意点缀,不修边幅却充满生机。远处山峦起伏,白云悠悠,我忽然明白,最动人的风景,往往藏在最平凡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庙宇与现代建筑比肩而立,一边彩绘飞檐、雕梁画栋,一边灰墙小窗、简洁朴素。电线横过晴空,像是连接两个时代的丝线。我站在中间的小路上,仿佛一脚踩在过去,一脚踏在现在——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写照吗?</p> <p class="ql-block">红砖墙上彩绘斑斓,飞檐翘角如鸟展翼,典型的闽南风情扑面而来。蓝天白云下,这座老屋显得格外庄重。而一旁的电线杆和现代楼宇,又悄悄提醒我:传统从未退场,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p> <p class="ql-block">街角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浮雕着一位古人,下方刻着“黄文绍故里 1150-1651”。名字或许已被岁月淡忘,但他的根脉,仍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石碑静默,却比任何喧嚣都更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红砖墙上嵌着一块黑石碑,金字端正肃穆,上方壁画绘着山水楼台,色彩虽经风雨仍依稀可辨。那一笔一画,不只是装饰,更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信笺,写满了敬天法祖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黄‘’字这不仅是装饰,更是一种精神的昭示——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始终记得何为高洁,何为坚守。</p> <p class="ql-block">一面老墙,中央嵌着圆形装饰,“氏”字金光闪闪,周围几何纹路简洁有力。它不张扬,却让人过目难忘。就像这个村庄,低调内敛,却自有其文化底气。</p> <p class="ql-block">一块木匾悬于石墙之上,“千年金柄”四字红得沉稳,下方“未有同安 先有金柄”更是掷地有声。它像一句古老的誓言,告诉每一个驻足的人:这里,是源头,是起点,是血脉最初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石墙前的展板详细讲述着金柄村的故事:人口、历史、组织架构……三张小图里,有山水、有民俗、有村景。这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一个村庄的自画像,一笔一划,都带着温度。</p> <p class="ql-block">另一块展板讲述党建品牌“千年文脉,廉韵金柄”,还有“四心”工作法的实践成果。照片里,村民齐聚廉吏馆开馆仪式,笑容真挚。原来,文化不只是挂在墙上的字,更是融入生活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宣传牌上写着金柄村如何将文化与旅游结合,通过“千年金”电商平台卖出上万件产品,利润可观。黄加手工面线在圩市上飘香,游客试吃、拍照、购买……传统手艺,正以新的姿态焕发生机。</p> <p class="ql-block">街道宁静,三角梅开得热烈,粉红的花朵几乎要溢出墙外。一位行人缓缓走过,瓦屋顶、远山、蓝天,构成一幅无需修饰的画卷。我骑车慢行,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座老屋檐角飞扬,红灯笼高挂,一位行人从门前经过,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不是为了纪念什么大事,而是为了留住日常中最动人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广场开阔,传统建筑居中,两侧现代居民楼静静守护。山丘环抱,白云悠悠,几人缓步而行,画面宁静和谐。这里没有喧嚣的旅游口号,却处处透着宜居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屋檐下彩绘精美,灯笼高挂,行人来往,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座建筑不只是供人参观的古迹,它是活着的,呼吸着,与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同步。</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刻着“金柄黄氏大宗祠”,政府铭牌昭示其身份。门前整洁,地面平整,每一块砖都像是被岁月认真擦拭过。站在这里,我仿佛听见了祭祖的钟声,悠远而清晰。</p> <p class="ql-block">红灯笼、雕花墙、彩绘画……这座建筑浑身写着“传统”,可背景里的现代楼宇又提醒我:它并未被时代抛弃。相反,它正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当下。</p> <p class="ql-block">墙上浮雕栩栩如生,古人姿态生动,衣袂飘然。那些雕刻不只是技艺,更是记忆的载体——把一段段故事,刻进墙里,也刻进后人心里。</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灯笼高挂,门楣雕刻繁复,蓝天映衬下,整座建筑宛如一幅工笔画。我推车而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门扉,走进了一个家族的集体记忆。</p> <p class="ql-block">自拍中的男子笑容灿烂,身后是开阔广场与远山。他或许只是随手一拍,但那一刻的满足与宁静,却被永远定格。骑行至此,我也终于明白:最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不经意的转角。</p> <p class="ql-block">“黄氏大宗”匾额高悬,两侧灯笼如守卫般静立。屋檐彩绘斑斓,每一笔都透着匠心。我仰头凝望,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归属感——无论姓甚名谁,我们都曾渴望这样一处安放灵魂的故园。</p> <p class="ql-block">红瓦屋檐下,彩绘与浮雕交相辉映,六边形窗格透出别致匠心。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低语:传统不是化石,它是流动的河,一直在向前。</p> <p class="ql-block">屋檐彩绘鲜艳夺目,墙上的大型浮雕描绘山水人物,气势恢宏。艺术在这里不只是装饰,它是信仰,是教育,是代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