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季末共同窗好友漫步于植物园,谈笑于银杏铺就的小径,嬉呼于林间黄叶”蝶”舞……</p> <p class="ql-block"> 不觉来到黄叶村,此乃清代正白旗旗营旧址,曹雪芹西山之故里。如今已整合国家植物园、香山等9处遗迹规划出文旅线路,形成《红楼梦》文化传播基地。</p> <p class="ql-block"> 在黄叶村边,有一处《红楼梦》藏品展,名曰:大观雅藏。遂步入其中,浏览一番。都是些”文人骚客”的“大作”及收藏品。曹公做梦也想不到,他的一部《红楼梦》日后“养活”了世上如此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一物一红楼,一燕一大观。</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相约西山,我们于曹雪芹西山故里,以“大观雅藏”为名,萃集曹雪芹《红楼梦》相关主题拍品和收藏品,付之展陈,旨在赏鉴交流、共品经典,以资同好。</p><p class="ql-block"> 三百年前,曹雪芹栖居黄叶村一带,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中,以“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心力,写就“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千古一书。“大观”二字,既承书中“大观园”之胜——那方“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演绎着贾家的诗礼风华、儿女情长和兴衰浮沉;亦是尽纳大千世界之社会缩影,王侯将相、市井百姓,最终归于芸芸众生的悲欢高合。“雅藏”之谓,实因今日展陈之物,皆系藏家雅好珍爱,或书画,或典籍,或器物,无不寄情‘红楼”;虽非宏篇巨制,却足以“一叶见秋”,于细微处窥见红楼梦世界的万千气象。</p><p class="ql-block"> 方寸展柜,可观百年红学气韵;片羽吉光,足见中华文脉深情。愿诸位漫步其间,于金秋时节品悟书中的器物之雅、辞藻之美、人文之厚。此次所展拍品,将联合孔夫子网在十月进行线上拍卖,愿与藏友美物结缘。</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是一部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的小说,更是一部集人生百态、社会风貌、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宏伟巨著。时至今日,红楼梦依然在文学、艺术、时尚、旅游等多个领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现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目前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译本总数超过150种 。</p> <p class="ql-block"> 红学流派是以《红楼梦》为研究核心的学术派别,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两大体系。</p> <p class="ql-block"> 旧红学包括评点、索隐、题咏三大流派:评点派通过批注解析文本,以脂砚斋评语为代表;索隐派结合考据探寻书中影射的历史人物与事件;题咏派则借诗词抒发对作品的情感体悟。王国维从哲学美学角度开创独立研究路径。新红学以胡适《红楼梦考证》为起点,侧重作者家世与版本考订,后扩展至文本分析,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系统整合曹雪芹史料与脂批价值。</p> <p class="ql-block"> 红学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经历范式转型,强调唯物史观分析方法。70年代后逐渐细化为“曹学”“脂学”“版本学”等分支,研究范畴趋向专业化。不同流派的形成与演变受特定历史时期文化语境的制约,呈现出学术传统与诠释维度的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 鲁迅评价《红楼梦》的原话主要包括三段核心表述:一是关于读者多元解读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二是揭示悲剧氛围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三是肯定写实手法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别名由来——</p><p class="ql-block"> 1.《石头记》:源自女娲补天遗弃的顽石下凡经历人间悲欢,记录所见所闻,象征贾宝玉的化身与命运。</p> <p class="ql-block"> 2. 《情僧录》:空空道人抄录故事后感悟“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暗指贾宝玉出家结局。</p> <p class="ql-block"> 3. 《风月宝鉴》:东鲁孔梅溪所题,源自书中第十二回“风月宝鉴”铜镜,正面为美人、背面为骷髅,警示情欲虚幻。</p> <p class="ql-block"> 4. 《金陵十二钗》:曹雪芹披阅书稿时所定,以金陵为背景,指代十二位女性角色(如林黛玉、薛宝钗),突出女性命运主题。</p> <p class="ql-block"> 5. 《红楼梦》:最初为第五回警幻仙子所演曲名,吴玉峰题名后流行,“红楼”喻富贵闺阁,“梦”喻世事虚幻,1784年甲辰本正式采用。</p> <p class="ql-block"> 早期书名因涉及情色内容被禁,《红楼梦》的雅致更易被接受。</p> <p class="ql-block"> 第五回“红楼梦”曲作为全书总纲,脂砚斋批注“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强化其合理性。</p> <p class="ql-block"> 以上均为大家所为,我们姑且敬之。再另辟蹊径,细品以释……</p><p class="ql-block"> 何为红楼?李商隐有一句诗: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白居易有一句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红又跟女孩子相关,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叫悼红轩。悼,悼念;红,就是这些美丽的女孩子。</p> <p class="ql-block"> 贾宝玉住的地方叫怡红院,他的外号叫怡红公子。怡红,怡,心仪之意;他很小的时候就说:我见了女子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所以,怡红院中的红也指女孩子。</p> <p class="ql-block"> 贾宝玉第五回当中做梦,来到一个仙境叫太虚幻境,警幻仙子请他喝酒,喝的叫“千红一窟”,红又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 宝玉住的地方枕的枕头叫红香枕。所以,红楼梦的红与红尘相关;与美丽的女子相关。红楼一梦,红尘当中的一场梦境,富贵之家的女孩子的梦幻一样的人生。一场美好的梦。</p> <p class="ql-block"> 所以《红楼梦》这本书哪里说的是反清复明,哪是什么鬼故事呢!这个名字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讲的是女孩子。所以,《红楼梦》第一回当中作者已经说明了,他要为闺阁立传,闺阁就是这些美丽的女孩子。他想为他生命当中曾经出现过的那些美丽的女孩子写一本传记。</p> <p class="ql-block"> 故此,在这本书中写道林黛玉、薛宝钗。写道晴雯、袭人等等一些极美好的女孩子。甚至是有一些特别不起眼的小人物,作者也饱含浓墨,极具深情地去写她。</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第63回,讲到了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宝玉过生日那天,作者对不起眼的小人物芳官的描写诠释了什么叫红楼一梦,什么叫为闺阁立传。</p> <p class="ql-block"> 宝玉只穿着大红棉纱的小袄子,下面是绿裤子,倚着枕头和芳官划拳。芳官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并且是一个水田小夹袄,束着一天条柳绿色汗巾,底下是一条水红的裤子,也散着裤腿子。这两人的装扮很搭,像两兄弟是的。芳官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儿小辫儿,总归至顶心,结了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可以看出这女孩子满有个性,满新潮。其右耳眼内只塞了一个米粒大小的小玉塞子,左边耳上单戴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看这孩子英气逼人且娇俏,既漂亮又新潮。越发显得面如满月犹自白,眼如秋水还清。这一段读下来,会让读者对这个女孩印象极为深刻。她的外貌,她的装扮,她身上的颜色,尤其只戴一只耳环,让人过目不忘。两三行的描写简直把这个人写活了!</p> <p class="ql-block"> “曹雪芹纪念馆”的匾额是傅杰所题。</p><p class="ql-block"> 曹雪芹(1715—1763),名沾(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芹溪处士,中国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于南京织造世家。13岁时,其叔父曹頫因经济亏空案被抄解归京,先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居住,几经搬迁,于乾隆九年左右(1744)回到香山正白旗祖居。曹雪芹在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并遭中年丧妻、晚年夭子之痛。</p> <p class="ql-block"> 曹雪芹是中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坛巨匠,他笔下的《红楼梦》更是一部驰名中外的不朽著作,通过描写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兴衰,勾勒出众多的典型人物,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曹雪芹童年时过着锦衣纨绔的生活,后家道衰败,曾以教书为生,晚年移居西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 自18世纪60年代《红楼梦》问世以来,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以及他“著书黄叶村”的村址、居所,一直是红学家和红学爱好者探索的课题。</p> <p class="ql-block"> 1971年4月4日,在香山地区正白旗村39号发现的一座带有几组题壁诗的老式民居被部分专家认为是他著书之所。</p> <p class="ql-block"> 1983年4月22日,根据有关诗文所说曹雪芹晚年“著书西山黄叶村”以及其他描述,特于北京植物园(原正白旗所在地)中辟地8公顷,建成曹雪芹纪念馆,借名“黄叶村”。</p> <p class="ql-block"> 黄叶村中林木葱郁,绿草如茵,环境优美而清静。村内不仅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篱茅肆”、“柴扉晚烟”等景点,还有茶馆、酒肆、古墩、石磨、水井和屋后的菜地,好一派悠闲的乡村田园风光,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在这组低矮院墙环绕的长方形院落里,前后两排共18间房舍,仿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在曹雪芹纪念馆前,静静伫立着一棵百年老树。它粗壮的树干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树皮粗糙且布满岁月的沟壑,每一道褶皱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棵老树,见证了曹雪芹纪念馆的兴衰变迁。当纪念馆建起时,它便默默守候在一旁,用那繁茂的枝叶为纪念馆遮风挡雨。春夏之际,它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彩,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曹雪芹笔下大观园般的生机与活力。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宛如曹雪芹在轻声吟诵着他那不朽的《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 秋冬时节,老树的叶子渐渐变黄、飘落,但它依然挺立着,那裸露的枝干像一幅幅苍劲有力的水墨画,透露出一种坚韧与不屈。在寒冷的冬日里,它仿佛是一位守护者,用自己那挺拔的身姿守护着纪念馆,守护着曹雪芹留下的文学瑰宝。</p><p class="ql-block"> 百年老树,它不仅是曹雪芹纪念馆的一道独特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曹雪芹的文学成就,也见证了人们对这位伟大作家的敬仰与缅怀。每一次走近它,都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仿佛在与曹雪芹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2025.11.5 拍摄于北京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jrm0wn" target="_blank">植物园漫步赏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in0hok" target="_blank">一棵树的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frk966" target="_blank">深秋的颐和园西堤</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kj8mge" target="_blank">北京小团城——健锐营演武厅</a></p> 谢谢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