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4日至29日随团旅游来到额济纳,看到各种建筑独特,引人注目。我最先看见的,是刷着奶白色墙皮、顶着蓝纹鎏金顶的“定居式蒙古包”。它们挤在秋草泛黄的坡地上,圆窗像眯起的眼睛,墙根的矮灌木里还藏着几颗紫得发亮的茄子,烟火气裹着游牧文化的基因,软乎乎地落在天地间。</p><p class="ql-block"> 再往深处走,红绸灯笼串起的茅草廊檐晃得人眼热。廊下的木桌摆着奶茶壶,廊顶爬满的藤蔓早被秋霜染了半壁红,风一吹,灯笼和叶子一起晃,像把江南的温柔揉进了塞北的粗粝里。廊边立着块蓝底木牌,“携手奋进”的字被晒得褪了色,却和旁边飘展的红旗一起,把“生活”两个字写得踏踏实实。</p><p class="ql-block">那黑城遗址旁的仿古城楼,便是“时光里的额济纳”。土黄色的夯土墙皲裂着,飞檐上的瓦当沾着沙粒,门楣挂的木匾写着“总管府”,字是烫金的,却故意做了斑驳的旧痕——像把西夏王朝的风沙,封存在这一方院落里。穿巷而过时,能看见游客举着手机拍墙根的陶瓮,阳光斜斜切过巷道,尘土在光里跳,恍惚间真能听见千年前驼队的铜铃。</p><p class="ql-block"> 更妙的是那座“怪水城”的入口:两座土黄色的方塔像被风沙削过,墙面上的“怪”字棱角分明,塔间的窄道映着蓝天,走进去时影子被拉得老长,风从塔缝里钻出来,竟真有几分“怪”的嶙峋感。而不远处的彩虹拱门,又猛地把人拽回现代——钢铁骨架裹着赤橙黄绿,像把戈壁的落日揉碎了搭成桥,桥那头的游客举着矿泉水瓶拍照,瓶身反光里,是蓝得发脆的天。</p><p class="ql-block"> 最意外的是“英雄影视”的齿轮拱门。生锈的齿轮咬着胶片造型的横梁,铁皮上的锈迹像极了老电影的划痕。穿门而过时,能看见远处的土坯房——听说这里拍过西部题材的剧,风一吹,齿轮晃了晃,竟像在转着旧时光的胶卷。旁边的白色城堡更有意思,奶白色的墙沾着沙痕,绿色的门像块被遗忘的翡翠,城墙上的瞭望口空着,却让人忍不住想:昨夜是否有“侠客”凭栏望过戈壁的月?</p><p class="ql-block">它是蒙古包的圆融与定居生活的安稳缠在一起,是西夏故城的沧桑与现代景区的鲜活叠在一起,是钢铁拱门的工业感与戈壁落日的苍茫揉在一起。在这里,每一道墙缝都藏着风沙的故事,每一扇门后都飘着生活的烟火——它们不是“建筑”,是额济纳把岁月、风沙、人情,一起砌进了时光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