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鸣与回望

五洲天

<p class="ql-block"> 昵称:五洲天</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4225918</p><p class="ql-block">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p><p class="ql-block"> 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p> <p class="ql-block">  近日中国恢复赴加拿大团队游,令我忆起2017年10月与夫人自驾至加拿大安省格雷文赫斯特镇,探访白求恩故居的秋日。我们怀着敬仰走进这座维多利亚老屋,在他成长的地方,感受从加拿大到中国的精神联结。那次探访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温暖对话。</p> <p class="ql-block">  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不止属于我,也属于千千万万曾被白求恩故事触动的同胞—— 据说每一个游览加拿大安省的大陆华人都会参观白求恩纪念馆!原因无他,基本所有在中国上学的人都学过《纪念白求恩》的课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课文中,毛泽东这样介绍白求恩的生平:<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span></p> <p class="ql-block">  回溯白求恩的起点,清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镇宁静温柔,纪念馆由他出生的老屋和展览中心组成,白求恩故居的红砖房沐浴在晨光里。推开旧木门,仿佛走进他的童年。书房书桌上的煤油灯、墙上的家族照片,都在诉说着他从少年成长为国际主义战士的故事。铜像前,‘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如此真切,风中仿佛还回响着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  步入屋内,起居室里一架管风琴、一圈花布沙发、一个老式壁炉映入眼帘。屋里的陈设,无论是家具还是日常用品,都保留着当年的模样,透着十九世纪的生活气息,让人得以窥见白求恩医生一家在此的生活场景与他成长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从起居室右转是餐厅,厨柜中陈列着多种餐具,天花板上悬挂着煤油灯。一层右侧是白求恩父亲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  离开书房时,墙角的螺旋式楼梯映入眼帘,踏上楼梯便来到二层。房间里一块牌子写着:白求恩1890年3月4日出生在这间房里。</p> <p class="ql-block">  从这间诞生生命光辉的房间走出,不远处的纪念馆展示区有中文介绍,对中国游客非常友好。还能看到他在中国时期的医疗工具、手术服、生前信件、书画作品和多媒体互动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白求恩纪念馆,一封家书引人注目:“这里的伤员需要我,我不能离开。”字句背后,是医者对生命的坚守。展柜中手术器械简陋却洁净,见证他在炮火中创造奇迹。互动屏幕上,播放着他在破庙手术、在灯下编手册的影像。“医者仁心”于此,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象的奉献与牺牲。</p> <p class="ql-block">  这些展品与影像,不仅勾勒出白求恩的事迹轮廓,更让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全新思考。白求恩的故事教会我,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他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了一条艰难却充满意义的路。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我愿化作一座桥,连接东西方的医学与友谊。”这种精神,超越了时代与国界。这种纯粹利他的精神,正是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所倡导的——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的一生,便是这评价最生动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  带着对白求恩精神的深刻感悟,我驱车160公里前往他的故乡多伦多。市政厅前喷泉与“TORONTO”标志相映,二龙戏珠的建筑独特;港口帆影绰绰,碧波荡漾;街头艺人奏乐,涂鸦墙添彩,城市活力尽显,恰似白求恩“连接东西方”的愿景在此处生动延续。</p> <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市不仅以开放姿态延续着白求恩的精神愿景,其风貌肌理也处处流淌着多元交融的魅力——多伦多大学钟楼庄严矗立(白求恩读大学的地方图1),哥特建筑见证学术传承;古酿酒厂区艺术装置前,人们休憩于工业风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之地;市中心霓虹闪烁,车水马龙间尽显都市繁华。三景交织,共筑城市多元图景。</p> <p class="ql-block">  多伦多的都市风情更展现了现代文明的活力与包容。从艺术馆到市场,从CN塔到街角咖啡馆,这座城市用它的多元与开放,诠释了"和而不同"的真谛。品着冰酒,忽然想起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都是时空中的过客,但每一步足迹,都可以留下独特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冰酒的滋味里,不仅有对人生的感悟,更有加拿大的文化密码等待解锁——从艺术到饮食,多伦多的都市探索处处藏着新知。 多伦多的都市探索同样充满新知。在安大略美术馆,汤姆逊的《北方的河》展现了加拿大荒野的壮美;而圣劳伦斯市场的百年老摊位,则用奶酪、枫糖浆和新鲜海鲜讲述着加拿大的饮食文化。酒店品酒会上,酿酒师讲解冰酒的酿造工艺——葡萄在零下8度采摘,浓缩的糖分与酸度成就了琥珀色的琼浆。“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的诗句在此刻分外应景。</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多伦多的喧嚣,下一站是大自然的杰作。驱车约130公里,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轰鸣渐近,如雷声滚过耳畔。</p> <p class="ql-block">  尼亚加拉瀑布 Niagara Falls,它与伊瓜苏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世界知名的跨国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内部构成与水量分配也别具特色。它由加拿大瀑布(图1马蹄瀑布)、美国瀑布(图2)和美国的新娘面纱瀑布(图3)三个瀑布组成,三者共饮一江水,最终都汇入尼亚加拉河。然而,水量分布却极为悬殊:仅有6%的水从美国瀑布倾泻而下,其余94%的水量则由“马蹄瀑布”承担。</p> <p class="ql-block">  而在瀑布不远处,横跨尼亚加拉河的 Rainbow Bridge(彩虹桥)连接起美加两岸,成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而当船只驶近瀑布,水花扑面而来的刹那,感官的刺激之外,更有一股震撼心灵的力量在胸中激荡——尼亚加拉瀑布的壮美则让我感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站在瀑布前,所有的烦恼似乎都被水流冲走,只剩下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自然的感恩。“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的智慧在此刻愈发深刻。</p> <p class="ql-block">  手持冰酒站在露台,月光洒在多伦多的天际线上。白天的画面在脑海中闪回:白求恩故居的静谧、尼亚加拉瀑布的奔涌、多伦多街头的喧嚣。突然明白,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过多少地方,而在于在这些地方找到与自我、与世界的共鸣。 </p> <p class="ql-block">  加东的旅程即将结束,但那些画面与感悟将长存心间。白求恩的铜像、尼亚加拉的彩虹、多伦多的灯火,交织成一幅多彩的画卷。回望这段旅程,它不仅是地理上的行走,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短暂的旅程,永恒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