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比男儿烈—纪念秋瑾诞辰150周年

秋天jy

<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8日是近代杰出女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诞辰150周年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人物》“秋瑾”邮票(1991)</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知道秋瑾,是上初中的时候,记不清楚是当时《语文》课本,还是老师发的补充文选中,有鲁迅先生的小说《药》。老师告诉我们:小说中提到的革命者夏瑜实际上就是秋瑾。秋瑾是位了不起的女英雄,她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篱,留学日本,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了同盟会,投身推翻封建帝制活动。曾被推为同盟会浙江主盟人。1907年在家乡浙江绍兴组织革命者密谋与在安徽安庆的徐锡麟同时发动皖浙起义,因奸人告密,被清政府逮捕,慷慨就义。老师说,小说中提到的“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就是指秋瑾牺牲的绍兴轩亭口;小说里说夏瑜“关在劳(牢)里,还要劝劳头造反”,“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正体现秋瑾无时无刻不忘宣传革命思想的精神。老师还分析给我们听:夏瑜遭牢头打后,称牢头“可怜”,说的是秋瑾等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痛惜当时一些民众不觉悟的一种“哀其不争”;小说最后叙述夏瑜坟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表明多数老百姓心中还是有杆秤的,他们仰慕英雄,祭奠英雄,缅怀英雄。</p> <p class="ql-block"> 丰子恺为鲁迅《药》绘制的插图</p> <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又看了一些介绍文字,秋瑾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丰满起来。特别是读了她的诗词文章,崇敬之情越发强烈。她有一首《满江红》词,一度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词曰:</p> <p class="ql-block">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p> <p class="ql-block">  词作刚健豪迈,字里行间充溢着欲与志同道合者共赴国难的“平生肝胆”情怀。我尤为欣赏词中“心却比,男儿烈”句,以为它正是秋瑾一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被当时世俗看轻的女子,秋瑾没有向命运低头,巾帼不让须眉,心比男儿烈,做出许多男儿都做不到的壮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p> <p class="ql-block">  秋瑾还有一首《感愤》诗:</p> <p class="ql-block">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p><p class="ql-block">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锥击暴秦。</p><p class="ql-block">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p><p class="ql-block">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p> <p class="ql-block">  诗中“国破方知人种贱”恰与鲁迅《药》中夏瑜说牢头“可怜”相呼应,乃愤激之语。然秋瑾不惟愤激,更积极主张“抟沙”,唤醒、团结民众,“同志把剑”,挽神州于陆沉。</p> <p class="ql-block"> 秋瑾《感愤》手迹</p> <p class="ql-block">  秋瑾不仅自己“心比男儿烈”,还要唤醒全中国的女同胞,摒弃陋习,挣脱枷锁,争自身自由解放,与男儿一道,为国效力。她的另一首《满江红》写道:</p> <p class="ql-block">  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醉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 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时雪?劝吾侪今日,各宜努力。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算弓鞋三寸太无为,宜改革。</p> <p class="ql-block">  词以明代秦良玉、沈云英驰骋沙场,保国安民的“蛾眉杰”为例,激励女同胞们“莫夸衣玦”“改革弓鞋”,“努力振拔”,一雪“家国恨”。秋瑾自己更以争取妇女解放为己任,1904年赴日留学期间,创办《白话》月刊倡导女权,参与创建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共爱会。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亲撰《发刊词》,号召中华女性把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兴亡联系在一起,当“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p> <p class="ql-block">  英雄为社稷,民众毋忘之。辛亥革命后,在绍兴秋瑾就义处修建了烈士纪念碑,1912年孙中山先生亲题“巾帼英雄”挽幛。秋瑾自号“鉴湖女侠”,1939年周恩来题词号召“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为纪念秋瑾诞辰150周年,她家乡绍兴的邮政分公司拟于11月8日启用“秋瑾故居”彩色数字打印型邮资机戳一枚。我作为集邮爱好者和秋瑾景仰者预购了载有该邮资机戳的纪念封片,受时间制约,尚未到手,姑且借用《集邮》杂志社销售广告上的样图结束本篇。缅怀秋瑾,秋瑾精神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