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支原体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是一类“非典型病原体”,但是在结构上与细菌更为相似,不过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壁。支原体肺炎并不难治疗,只不过支原体感染产生的免疫力保持时间较短,易感人群容易出现反复感染。</p><p class="ql-block">一、什么人容易感染支原体</p><p class="ql-block">支原体通过接触与飞沫传播,潜伏期1~3周,在潜伏期、发病期以及症状期都具有传染性。5~40岁的人群为易感人群,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室内环境更容易感染。因为使用暖气、空调时需要关闭门窗,通风条件变差,所以在我国北方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南方则是夏秋季节多发。支原体感染后主要以发热、干咳、咽痛为主要症状,而鼻塞、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较少。</p><p class="ql-block">二、支原体肺炎多久可以治愈</p><p class="ql-block">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大多数人感染后为轻症,预后良好,而且免疫力较强的成年人也不容易被感染。所以支原体虽然有传染性,但并不是我国法定传染病。支原体肺炎在发病后,通常病程为7~10天,轻症者无需住院,只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即可痊愈。如果超过14天仍有发热,症状没有明显好转,意味着病情较重,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所以对待支原体肺炎,不必恐慌也不能轻视,要遵从医嘱积极治疗,避免发展至重症。</p><p class="ql-block">三、治疗支原体肺炎不能用头孢</p><p class="ql-block">在治疗支原体肺炎时要注意,因为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作用于细胞壁的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对支原体无效。治疗支原体感染,可以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在用药时要注意年龄限制,四环素类药物会损伤牙釉质,不建议用于8岁以下儿童;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影响骨骼发育,不建议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安全性较好,可以用于治疗少年儿童的支原体感染。但大环内酯类药物现在的耐药性较高,所以不作为成年人支原体的首选推荐。18岁以上的成年人感染支原体,使用喹诺酮或是四环素类药物效果更好。儿童如果遇到耐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在权衡利弊下,可以酌情使用喹诺酮或四环素类药物。</p><p class="ql-block">四、支原体感染的确诊和预防</p><p class="ql-block">支原体感染后的症状与感冒、流感很相似,即使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也不能自行判断是否感染了支原体。需要到医院,由医生进行检查,才能确诊支原体感染。一旦确诊支原体感染,要遵从医嘱,足量、足疗程地用药,不能自行减少药量或是停药,避免引起耐药性,发展成难治性的支原体肺炎。去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勤洗手,在支原体多发的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室内环境要注意通风,都可以很好地预防支原体感染。</p><p class="ql-block">所以说,支原体肺炎并不难治,在确诊之后,在医生指导下足量、足疗程地使用抗菌药物,通常在2周之内就可以治愈,而且不会留有后遗症。不容易感染的成年人也要注意预防,避免将支原体传染给免疫力弱的家人。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p><p class="ql-block">五、日常防护措施</p><p class="ql-block">1.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p><p class="ql-block">2.科学戴口罩:在流感高发季节或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能有效减少病毒传播。</p><p class="ql-block">3.保持良好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p><p class="ql-block">4.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风险。</p><p class="ql-block">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更洁净。</p><p class="ql-block">6.与流感患者保持距离:如果身边有流感患者,应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同时,避免接触患者的物品,如餐具、毛巾、衣物等,如果必须接触,应先进行消毒处理。</p><p class="ql-block">7.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p><p class="ql-block">关注美篇“张建伟医生”每天接收有用的医学科普知识。</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家园张建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