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晨雾中的蹄音

我从战场走来

<p class="ql-block">策划撰稿摄影制作:张智勇</p> <p class="ql-block">当第一缕微光刺破伊蒲甘的晨雾,蹄音便悄然踏碎了沉睡的寂静。瓦底江上,薄纱般的雾霭缓缓流动,蒲甘的清晨宛如一卷徐徐展开的经书,字句未言,却已涤荡心尘。凉意携着草木的湿润拂面而来,远处飘来一缕檀香,似有若无,却让灵魂不自觉地低首。就在这天地初醒的刹那,一串清越的铜铃声自雾深处荡漾而出,仿佛从时光褶皱中传来的召唤——我的马车到了。藤编的车篷轻晃,木轮碾过铺满落叶的小径,发出“咯吱,咯吱”的低吟。马儿温顺前行,车夫轻声吆喝,世界骤然安静。现代的喧嚣悄然退场,唯有蹄声、轮响与那一声声悠扬的铃音,如一首古老的梵歌,将我轻轻托起,送入这片沉睡千年的佛国梦境。</p> <p class="ql-block">马车滑行在赭红的平原之上,两旁是静默伫立的佛塔群影,斜阳轻抚砖石,光影交错间,千年风霜刻下的纹路清晰可辨。低矮的车厢让我得以平视这些信仰的巨人,伸手轻触塔身,指尖传来粗粝而真实的凉意——那是无数工匠的汗水凝结,是千年朝圣者掌心摩挲的余温。门楣浮雕已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仿佛一触,便能听见远古的诵经声在耳畔回响。车夫是位沉默的当地人,熟知每一条隐秘小径。在一个不起眼的转角,他忽然勒缰,指向一座藏于菩提树影中的小塔。塔身倾颓,残拱之内,一尊佛像静坐其中,面容模糊,神情却安详得令人心颤。那一刻,比任何恢弘殿堂更撼动灵魂。有些美,只属于慢下来的脚步,属于偶然的凝望,属于马车赐予的那份谦卑与静谧。</p>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洒满塔林,马车穿行于巨大的塔影之间,马蹄扬起的微尘在光柱中翩跹飞舞,宛如无数细小的精灵在跳动。偶有身披绛红僧袍的僧人赤足从塔院走出,与我们擦肩而过,无言,却似完成了一次灵魂的致意。那一刻,时间凝滞。古老与当下、神圣与日常,在热腾腾的空气中悄然交融。车轮碾过落叶,沙沙作响,如风在翻动一部厚重的史书。我倚在车厢,望着窗外连绵的塔影,思绪飘回千年前——那时的蒲甘,是否也回荡着同样的车轮声?是否也有朝圣者在这片土地上低头合十,祈求安宁?马车的节奏不疾不徐,如冥想的节拍,让我在颠簸中沉入历史的回响,感受个体的渺小,也触摸到人类精神的辽阔。</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天边燃起熔金与玫瑰色的云霞,我们缓缓驶向阿南达寺。它洁白的塔身被镀上一层流动的金光,浮雕在斜阳中仿佛苏醒,娓娓讲述着佛陀的智慧与慈悲。我立于高处,凝望这神性降临般的景象,胸口被一种近乎窒息的壮美填满。回望平原,暮色渐浓,成百上千的佛塔如星辰散落,在蓝紫色的天幕下化作一片剪影森林,庄严、神秘,令人屏息。马车静静停在一旁,马儿低头轻嗅草地,铜铃不再作响,可那份宁静却在心底激荡不息。我站着,一句话也说不出。唯有沉默,才配得上这“万塔之城”的落日辉煌。那一刻,我几乎落泪——不是因悲伤,而是被一种浩大的安宁彻底击中。</p> <p class="ql-block">临别回望,那辆陪我走完一日朝圣的马车仍安静地停在原地,像一位老友默默守候。它早已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蒲甘灵魂的载体。它以最原始的节奏,带我贴近这片圣土,让我听见风穿过塔林的低语,让我用手掌阅读砖石上的光阴,最终让心灵触碰到那份穿越千年的虔诚与宁静。在蒲甘,每一寸被马蹄踏过的尘土,每一声铜铃摇响的瞬间,都是一次与佛光的温柔相遇。这场缓慢而真实的旅程,早已成为我身心共同完成的一场朝圣。当最后一缕光消失在地平线,我带走的不只是照片,更是一颗被这片土地深深涤荡过的心——它更静了,也更亮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