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与湖的尽头,遇见北疆的心跳——阿勒泰之旅

素笔写长歌

<p class="ql-block">  从伊犁河谷的最后一片薰衣草田出发,车轮碾过秋日的五彩斑斓,一路向北,奔赴一场与阿勒泰的约定。这场旅程,是湖光与雪色的交织,是村落与戈壁的对话,每一段路都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与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抵达乌鲁木齐时,城市正浸在傍晚的烟火里。大巴扎的烤肉,抓饭,烤包子的香混着瓜果的甜,维吾尔族大叔手里的热瓦普弹出细碎的旋律,刚出炉的馕带着麦香,咬一口,是北疆最鲜活的开场白。短暂休整一夜后,继续向北,当车窗外的风景从城市渐变成开阔的草原,太阳一步一步缓缓落下去了,车行驶在高速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看夕阳把天际染成金红色,风里带着大漠的寒冽,连呼吸都变得通透。不知不觉福海县便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海的魂,藏在乌伦古湖的波光里。当地人叫它“戈壁大海”,站在湖边时才懂这称呼的贴切——湛蓝的湖水铺向天际,与远处的戈壁滩无缝衔接,水鸟贴着水面低飞,翅膀掠过之处,溅起的涟漪像撒了一把碎银。傍晚坐在湖边的栈道上, 领略不同于赛里木湖另一番湖水荡漾的清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乌伦古湖,前往布尔津的路上,一边是雅丹地貌景观,一边的是风景五彩斑斓。布尔津是座彩色的小城,哥特式建筑与俄式风格的小木屋刷着明黄、浅蓝的漆,额尔齐斯河穿城而过,河边的白桦树叶子在风里沙沙响。在这里尝一碗哈萨克族的奶茶与马肉纳仁,肉质鲜嫩,汤汁浓郁,胃里暖了,便有了奔赴禾木的勇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值深秋,阿勒泰地区迎来一年中最梦幻的时节:层林尽染的斑斓秋色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梦幻般的呈现出“半秋半冬”的景观,也给无数纷至沓来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送上了一份厚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禾木的路,是这场旅程最难忘的转折。起初还是晴空万里,车过冲乎尔镇后,天空忽然暗了下来,细密的雪粒开始飘落,越往山里走,雪下得越急,最后竟成了鹅毛大雪。此时的克兰河谷却是一种欢快的景象,两旁是高山森林,墨绿色的针叶林和黄色的白桦树相间,森林的颜色变得丰富多彩,那白桦树叶是黄色的,没完全从绿色转为黄色的那部分,远远看去成了嫩黄色,犹如油画一般。前方的路被积雪覆盖,导航失去了清晰的轨迹,梦婷妹妹是掌握方向盘的使者,笑着说:“这是阿勒泰给我们的见面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禾木 回来的路上被困在半山腰的那几个小时,反倒成了旅程中最珍贵的时光。夜色深处,我们躲在车里,车外雪花飞扬,上万辆车被困在雪山中,看着雪花像无数白色的精灵,把远处的山林、近处的山路都裹成了童话世界。偶尔有野生动物从车轱辘下窜过,”那是一只白色的狐狸🦊”,苏果儿大声喊到。交警叔叔骑着马从雪地里走过,马蹄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马脖子上的铃铛声在寂静的山谷里格外清晰。那一夜,交警叔叔为我们疏通了堵了长达八小时的山路。我们并没有赶路的匆忙,只有与自然对视的平静,与大雪共鸣的震撼——原来阿勒泰的美,不仅在于晴空下的绚烂,更在于风雪中的留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雪停后,在当地交警的指引下,车缓缓驶入禾木村。这座藏在阿勒泰山深处的村落,此刻成了雪后的秘境。原木搭建的小木屋顶着厚厚的雪,像一个个胖乎乎的童话城堡,炊烟从烟囱里袅袅升起,在雪地里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村民牵着牛从木桥上过,牛蹄印在雪地上踩出一串串梅花,河边的白桦树金黄的枝桠上挂着雪,像极了水墨画里的留白。边走,每一处是不同天气的蜕变。雪后车窗外漫天星光,云卷云舒。耳边是风雪掠过木屋的轻响,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禾木,一路向西,风景从雪色切换成苍茫戈壁。有在夕阳照射下,有魔鬼城的魅力,也有夕阳从半山而下山,把整个西边的天空映得通红。抵达克拉玛依时,最先在途中遇见不同毛色的骆驼,还有调皮奔哒的梅花鹿,右手边是“黑油山”——裸露的岩层上,黑色的石油像泉水一样汩汩渗出,凝结成黑色的蜡状固体,这是大地深处涌动的能量。而世界魔鬼城,才是戈壁最震撼的馈赠。站在景区门口,风呼啸而过,卷起沙砾,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极了传说中魔鬼的嘶吼。亿万年的风蚀,把岩层雕琢成城堡、宫殿、猛兽的模样,夕阳下,土黄色的岩壁被染成金红,每一道沟壑都藏着时间的密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魔鬼城出发,不远便是乌禾镇的胡杨林。十月的胡杨已经完全变黄,也已有了“五分金黄,五分苍翠”的意境。粗壮的树干歪歪扭扭地扎根在戈壁上,有的枝桠伸向天空,像在与风对抗;有的则匍匐在地上,仿佛在亲吻大地。据说这里的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看着那些枯而不倒的树干,忽然懂了什么是戈壁上的坚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车子驶入克拉玛依时,戈壁的风还带着白日的燥热,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姐姐发来的消息:“我在火锅店等你,马菲菲火锅已经点好啦!”一瞬间,旅途的疲惫像被风吹散,只剩下满心的雀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火锅店就在市区一条热闹的街上,推开门就被暖融融的热气裹住,牛油火锅的香气直钻鼻腔。姐姐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见我就笑着挥手,桌上已经摆好了我爱吃的毛肚、黄喉,还有当地特有的羔羊肉卷……。“知道你一路吃了不少牛羊肉,但克拉玛依的羔羊肉嫩,煮在红汤里才够味!”她一边说着,一边往我碗里舀了勺刚调好的香油蒜泥,眼底的熟稔与关切,让这座陌生的石油城忽然有了家的温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到奎屯时,旅程已近尾声。这座戈壁边缘的小城,有着意想不到的绿意,伊犁河的支流穿城而过,这里我们追寻梦婷妹妹的亲人,我们驱车从奎屯到胡杨河市,到达已是午饭时,餐厅里坐满了人。嫂子端上金黄的馕、油条,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丸子汤。吃过不到半小时,又端来瓜果,干果。我们围坐在餐桌周围,聊着各色的话题。不一会儿嫂子和外甥女又端来油亮亮的手抓肉,清蒸牛肉。还有东乡族最注重的油香,各种各样的热菜,每一道菜都堆得满满当当。哥哥给我倒了满满一盖青茶。席间,大家围着大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她如何和生在布尔津姨夫的故事,如何用勤劳带着五个儿女走南闯北……表哥还讲述着在胡杨河打拼事业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旅程,从禾木的雪到魔鬼城的风,每一处风景都让我心动,但最难忘的,始终是胡杨河市里的那顿家常菜,是小姨温暖的笑脸,是那句“这里永远是你的家”。原来寻根,寻的不仅是祖辈的足迹,更是那份藏在血脉里的牵挂与温情;而那些不期而遇的热情款待,早已超越了陌生与距离,让这场千里之外的寻觅,变成了一场最温暖的团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回到伊犁,看着相册里的合影,忽然明白:根,从来不是冰冷的地址,而是那些代代相传的善意与温暖,是无论走多远,回头时总有人在等你回家的牵挂。从奎屯返回伊犁的路上,车窗外的风景又变回了熟悉的草原与河谷,看着远处的雪山渐渐清晰,忽然觉得这场旅程像一场梦——从湖到雪,从村落 到戈壁,阿勒泰用它的多元与壮阔,在我心里刻下了永远的北疆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车轮再次碾过伊犁的果子沟大桥,才发现这场向北的旅程,不仅是看风景,更是与自己的对话。那些风雪中的等待、戈壁上的震撼、村落里的温暖,最终都变成了心里的光,照亮往后每一段平凡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