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了解第一代兵团人的奋斗历程,感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 。 127团中学五六年级学生在教学楼前集合。杨华中副校长告诉大家参观的目的和意义。姜颖主任强调了红色基地参观要求及纪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27团中学五六年级学生在杨华中副校长和姜颖主任的带领下进入红色基地参观第一站:红色记忆收藏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红色记忆收藏馆”</span></p><p class="ql-block"> “红色记忆收藏馆“红色记忆收藏馆”的牌匾在阳光下发亮,红是兵团人垦荒时的头巾色,金是戈壁滩晒透的日光色。踏上台阶时,影子被秋阳拉得很长,像踩着时光的甬道,一步步走进父辈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青春里。展室中:那座塑像,是精神的坐标。抬眼撞见展室里的景象:“江山如此多娇”的笔墨间,雪山连绵成当年兵团人脚下的路;塑像前的红花,是我们轻轻递向岁月的敬意。讲解员说,“当年这里没有路,兵团人走得多了,就成了今天的田埂;当年这里没有树,他们种下的苗,如今已经能遮阴。”</p> <p class="ql-block"> 五六年级学生不仅听得认真,还一起背了毛泽东诗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初心馆</b></p><p class="ql-block"> 抬眼撞见展室里的景象:“江山如此多娇”的笔墨间,雪山连绵成当年兵团人脚下的路;塑像前的红花,是我们轻轻递向岁月的敬意。讲解员说,“当年这里没有路,兵团人走得多了,就成了今天的田埂;当年这里没有树,他们种下的苗,如今已经能遮阴。”</p><p class="ql-block">我们踮脚望着塑像上系着的红领巾,忽然懂了:那抹红,是他们的热血,也是我们的底色。“戈壁母亲初心馆”的字在墙上发烫,我们挤在展窗前,看那些褪色的旧物件: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衫、磨平了柄的坎土曼、写满字的笔记本……讲解员说,“当年的‘戈壁母亲’们,抱着孩子开荒、点着油灯识字,把‘家’安在了风沙里。”</p><p class="ql-block">有同学摸着展柜玻璃轻声说:“原来‘坚守’不是课本里的词,是真的有人用一辈子,把根扎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科技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 走出红色展室,“科技展览馆”的蓝墙撞进眼里——原来兵团精神从不是“守旧”,是“在荒原上种希望,在新时代追星光”。展墙上的“创新发展”四个字,是老一辈的“开荒”,也是我们这代的“开智”。</p><p class="ql-block">我们趴在展窗前看科技模型,忽然明白:传承兵团精神,是接过锄头,更要举起知识的火炬。</p> <p class="ql-block"> 大家沉浸在科技的世界里。</p> <p class="ql-block">张皓轩在感受科技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综合文化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 五六年级学生们都体验了老一辈军垦人当时的住房条件。</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围坐一起互相交流参观感受与体会。</p> <p class="ql-block"> 我重温了兵团精神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踏上回校的路,秋阳把红领巾照得更红。有同学摸着胸前的巾角说:“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坚守’写在自己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是啊,当年兵团人把荒漠种成了绿洲,如今我们要把红色基因,种成更茂盛的未来——这是戈壁给我们的答案,也是少年给时代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文字:王新红</p><p class="ql-block">摄影:赵理想</p><p class="ql-block">审核:姜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