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得2000年一个夏日的朦胧午后,父亲说,你该到念书的年龄了。晚上他回来后又说,给你报名了,明天你去学校领书,噢,记着你的官名是余德渊。</p> <p class="ql-block"> 一夜的满怀期待后,早起的我吃馍馍后背着老妈缝的单肩布书包,跑到邻居家等他们一起上学,待他们收拾好后便屁颠屁颠的跟后面,算是开启了十六年的求学之路</p> <p class="ql-block"> 学校离家里的距离很近三五分钟就能走到学校、从我家隔一个院墙就能看到学校的全貌。</p><p class="ql-block"> 几分钟后,到达学校,宽大的校门迎接着我,木门土墙在那一刻就像母亲伸开的双臂拥我入怀,又似为我打开了踏入新世界的大门。校园内有两排土房建成的教室,我记得非常清楚5个教室、5个老师的办公室,那个时候没有六年级、也没有幼儿园、学生班和一年级在同一个教室,我记得上学前班就有20几个娃娃、加一年级一共50多个娃娃挤在北面那排第一个大教室里,两泼水的人字梁结构,有扫不完的蛛网在上,那蜘蛛不知陪伴了几届学生,俨然一藏经阁的扫地僧。记得那时候一年级和学前班的老师是一位门上的亲房,后来不到一年由于疾病离开了我们,现在都依稀忘记了他的容貌。</p><p class="ql-block"> 开学第一天先分座位,老师让大家在外面按大小个排好队,再从小到大进教室坐位置,是简陋的课桌当时好像是三个人一张、由于我身体瘦小理所当然的坐在第一排、桌仓就可以放书包了。接下来是发书、强调开学事宜,完了回家让家长包书皮,父亲早已买好了牛皮纸,变魔术似将语文数学书包好,又写上了科目年级姓名,开学的正式作业本是学校发的,家庭作业本是家人用1开大白纸反复折叠成大32开本子,那时候刚出茅庐、课堂上老师一说我就背着我的布书包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由于上课捣蛋被老师略施惩戒,不知道哪个时候哪来的勇气坐在桌子上哭、骂老师,哈哈这应了那句初生牛犊不怕虎。</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上课迟了,不好意思进教室,就在高年级教室门外面听老师教大家唱王二小放牛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牛儿还在山坡吃草</p><p class="ql-block">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p><p class="ql-block">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p><p class="ql-block">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过往已是二十三四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