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细数下来,这已经是我第五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了,但唯独这一次,我听得格外认真,也想得格外多。散会后,那些触动人心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忍不住想把这份真切的感触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一进教室,黑板上老师写下的两句话就牢牢吸引了我的目光,至今想来仍觉意味深长。第一句是“教育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坚守,更是用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第二句是“教育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的栋梁,更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这两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尽了教育的本质与重量,也让我瞬间明白了,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老师与家长同心协力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会上,王老师坦诚地分享了孩子们日常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些孩子不会审题,读不懂题目核心要求;个别孩子书写潦草,影响答题质量;还有些孩子对基础概念一知半解,导致后续学习吃力。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给出了三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让我们家长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是分组学习,三人一组相互帮助、相互督促,遇到难题可以组内探讨,作业也能互相检查,在集体氛围中共同进步。第二个是每天10道口算题,关键在于“坚持”二字,需要家长做好督促。现在要求口算又准又快,家长可以计时记录。我家孩子的口算题都是我手写的,一页刚好10道,我让他自己检查批改、注明日期,周末我再统一复盘,偶尔他偷懒没写,我也会包容,毕竟培养兴趣比机械完成更重要。第三个是每天花10分钟给家长讲课,这需要我们放下手机认真配合,既能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又能增进亲子互动。王老师还特意强调,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打电话沟通,这份负责让我们家长格外安心。</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则逐一分析了每个孩子的考试成绩,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四点关键要求,让我深受启发。首先是习惯,她提到“一个良好的习惯形成需要至少21天的重复”,要重点培养孩子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的习惯;其次是态度,学习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成果;再者是意志力,建议周末让孩子适当做点家务、农活,在劳动中锻炼坚持的品格;最后是阅读,要求每天中午固定时间读课外书,希望家长督促孩子随身携带课外书,让阅读成为日常。</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还想特别分享王老师提到的晨读技巧和错题本使用方法,这两点我个人觉得非常实用。关于晨读,睡前花几分钟把第二天要背诵的内容读一两遍,早上起来再集中背诵,遇到卡顿就翻开书核对一遍再继续,这样的记忆效果特别好,大家不妨让孩子试试。而错题本更是“宝藏工具”,记录起来并不复杂,只需分为三部分:原题、错误原因分析、正确解题方法,低年级的孩子需要家长帮忙一起整理,长期坚持下来,能有效避免重复犯错。</p><p class="ql-block"> 最后,想把王老师分享的“放学三问”送给每一位家长,简单却暖心:今天在学校,哪件事让你觉得最开心/最有意思?今天和好朋友一起玩了什么,或者帮了别人什么小忙吗?有没有什么事想让爸爸妈妈帮你?这三个问题,能让我们快速走进孩子的校园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亲子沟通更顺畅。</p><p class="ql-block"> 这次家长会,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老师们的用心与付出,也明白了教育孩子不仅是老师的责任,更是家长一生的修行。教育需要坚持,需要坚守,更需要我们用耐心和陪伴,与老师携手,为孩子的未来保驾护航。希望我们都能带着这份感悟,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一起进步,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