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的本质,是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自主游戏中幼儿的行为与表达,11月7日,由年级组长尹丹丹老师组织的以“聚焦幼儿表征”为主题的专项教研活动顺利开展。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落地,从案例分析到策略研讨,每一位老师都带着思考与探索,走进幼儿表征的奇妙天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何为表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表征是信息在幼儿头脑中的呈现方式,更是孩子运用绘画、符号、动作、建构等多种符号系统,表达自身想法、感受、经验与理解的过程。它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幼儿内心的小世界。</p> 现状回溯与个人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伊始,尹老师抛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请大家结合最近的观察记录,谈谈在解读幼儿游戏表征时,你最大的困惑或挑战是什么?”老师们普遍反思:“我们目前幼儿表征最多的是绘画记录表征,过度依赖绘画形式、评价标准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存在挑战。基于实践的个人反思,真实地勾勒出当前教师们在表征观察中的普遍困境。</p> 同伴互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深入的同伴互助中,教师们基于小、中、大班幼儿的表征发展特点,共同梳理出以下分龄支持策略:小班:表征处于“动作与感知”阶段,策略重在 “启蒙鼓励”。以安全、丰富的感官材料为基础,教师通过耐心倾听、共情复述,帮助幼儿将行动与语言联系,萌芽表征意识。中班:表征进入“符号与叙述”阶段,策略重在 “拓展深化”。提供多元、可组合的材料,并引入“游戏故事本”、照片、视频等记录方式,引导幼儿从单一表征走向有序列、有细节的复杂叙述。大班:表征迈向“系统与创编”阶段,策略重在 “提升创造”。鼓励幼儿运用设计图、小组海报、剧本、肢体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度表达,教师引导他们规划游戏、抒发情感、大胆创编连贯的故事情节。</p> 专业引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园长肯定了此次年级组长尹老师的精心组织,老师们的积极研讨,最后与大家共勉,识别幼儿表征,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支持幼儿全面发展才是核心。通过观察孩子的表征行为,我们能精准捕捉他们的兴趣点、认知水平与情感需求,从而为自主游戏提供更贴合的支持,让教育更有温度、更具针对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场教研,一次成长。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对幼儿表征有了更系统的认知,也掌握了更实用的支持方法。未来,我们将把所学运用到日常教学中,用心观察、耐心倾听、细心支持,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主游戏中自由表征、快乐成长,让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文编辑:傅娴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审:李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审:黄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终审:刘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