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环国公路G228之旅行*探秘古鸡鸣寺与灵谷寺

大郑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大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472689</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南京市古鸡鸣寺与灵谷寺</p> <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4日,骑行环国公路G228东南沿海景观大道之旅行第84天,进入江苏省境内第10天。进入苏州市第6天,在南通市第2天,来到江苏南京市第4天。午前骑游牛首山旅游景区,午后骑行南京市玄武景区风光带,探秘古鸡鸣寺与灵谷寺。</p><p class="ql-block">南京玄武区景观点以“山水城林”融合为特色,涵盖皇家园林、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融山、水、城、林于一体,是南京历史文化遗存最密集的区域。</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p><p class="ql-block">玄武湖公园‌——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江南三大名湖之一,被誉为“金陵明珠”。</p><p class="ql-block">‌钟山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中山陵‌:民国时期建筑,纪念孙中山先生,核心景点包括陵寝和博爱坊。‌‌</p><p class="ql-block">‌明孝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陵墓,世界文化遗产,含神道石刻和梅花山。‌‌</p><p class="ql-block">‌灵谷寺‌:佛教古刹,以无梁殿建筑和秋季桂花闻名。‌‌</p><p class="ql-block">鸡鸣寺‌始建于西晋(300年),南京最古老的梵刹,有“南朝第一寺”之称,以春季樱花路和药师佛塔。</p> 古鸡鸣寺 <p class="ql-block">鸡鸣寺(Jiming Temple)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又称古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南朝时期与栖霞寺、定山寺齐名,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p><p class="ql-block">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重建寺院,扩大规模,并御题“鸡鸣寺”,后经不断扩建,院落规模宏大,占地达千余亩,殿堂楼阁、台舍房宇达三十余座。</p><p class="ql-block">清朝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修;1958年改为尼众道场;1983年起依明清时规模形制复建,并逐步对外开放;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剧组因当时杭州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建好,来到南京鸡鸣寺借用药师佛塔来拍雷峰塔相关场景。</p> <p class="ql-block">西晋(300年):始创道场,东吴时期称栖玄寺,三国时属吴国后苑。 </p><p class="ql-block">南朝梁武帝(527年):兴建同泰寺,四次“舍身”于此,颁布《断酒肉文》,确立佛教素食制度,天竺高僧菩提达摩曾居此。 </p><p class="ql-block">明朝(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重建寺院,御题“鸡鸣寺”,取“闻鸡起舞”之意。 </p><p class="ql-block">清代:康熙、乾隆下江南时曾为行宫,张之洞建豁蒙楼纪念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 ‌</p><p class="ql-block">1958年:改为尼众道场,1983年起依明清形制复建并对外开放。 ‌</p><p class="ql-block">建筑与景点</p><p class="ql-block">占地约5万平方米,殿堂楼阁30余座,包括大雄宝殿、药师佛塔(曾借用于《新白娘子传奇》拍摄)、胭脂井(陈后主被俘处)、豁蒙楼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佛教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南朝梁,梁武帝经常到寺里讲经说法,听众逾万,并曾先后四次到同泰寺舍身为僧,脱下皇帝龙冠蟒袍,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为“皇帝菩萨”。由于皇帝的尊崇,同泰寺俨然如当时南方之佛教中心,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同泰寺与台城(宫城)隔路相对,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盛极一时,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p><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p><p class="ql-block">鸡鸣寺内现有大雄宝殿、观音楼、韦驮殿、志公墓、藏经楼、念佛堂、药师佛塔、胭脂井、豁蒙楼、景阳楼等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内奉祀三宝佛,外山门、三大士阁、钟鼓楼、禅房、素菜馆等建筑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山门牌坊“鸡鸣寺”由著名书法家、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题,并有释定持、朱帆、余藻华等名家题撰的楹联墨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寺名由来——</span></p><p class="ql-block">关于南京鸡鸣寺名称的起源有一说,就是认为是因寺前有鸡鸣埭而得名,清人余宾硕的《金陵揽古》中,有一条关于“鸡鸣寺”的记述,曰:“寺前有鸡鸣埭。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始闻鸡鸣也。”非常简单的记述,没有曲折和趣味的故事。清初诗坛领袖、刑部尚书王士祯《登鸡鸣寺》的诗更有影响:“鸡鸣山上鸡鸣寺,绀宇凌霄鸟路长。古埭尚传齐武帝,风流空忆竟陵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筑格局——</span></p><p class="ql-block">鸡鸣寺山门位于鸡鸣寺路左侧石级上,山门正中书写“古鸡鸣寺’四个金字,步入山门,左为施食台(志公台)。施食台前为弥勒殿,其上为大雄宝殿和观音楼,殿内供奉着两尊由泰国赠送的释迦牟尼和观音镏金铜坐像,并新塑了观音应身像三十二尊,供奉于殿内。</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之东为凭虚阁遗址,西为塔院。塔院内全部采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艺,青石铺设地面,药师佛塔为1990年重新建造,观音楼左侧为豁蒙楼,楼甚轩敞。豁蒙楼东即为景阳楼,楼上有对联一副云:“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这副对联包含着关于鸡笼山、台城、玄武湖、同泰寺和胭脂古井等遗迹的故事。这两座名楼为供人凭栏远眺之处,今已分别辟为茶座和素餐馆,一面临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药师佛塔——</span></p><p class="ql-block">药师佛塔是1991年新建的七层八面佛塔,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约44.8米,外观为假九面,实为七级八面,斗拱重檐,铜刹筒瓦。塔身建有内梯外廊,此塔名为消灾延寿药师佛塔,含国泰民安和为香客、游人消灾延寿的祝祷之意。</p><p class="ql-block">宝塔南面正门上额题“药师佛塔”四个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北门门额上镌刻有“国泰民安”匾额,为南京市市长所题。塔内供奉有药师佛铜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1972年由赵朴初向国务院提请、经周总理批准送给南京灵谷寺,灵谷寺维修时,将该佛像暂存市文管会,宝塔建成后,又从文管会迎奉于塔内。塔内每层中间还有四个佛龛,为明代金丝楠木雕,原为北京中南海旧物,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药师佛像,共24尊。</p> 灵谷寺 <p class="ql-block">南京灵谷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南朝佛寺中唯一现存的古刹,以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和无梁殿等历史遗迹闻名‌。</p><p class="ql-block">前身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初名开善精舍,为梁武帝为宝志禅师所建 。 </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因明孝陵建设迁至现址,定名“灵谷禅寺”,占地500亩 。 ‌</p><p class="ql-block">清代至民国清咸丰年间战火损毁,仅存无梁殿;</p><p class="ql-block">1931年无梁殿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祭堂 。 </p><p class="ql-block">1973年修复开放,1983年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无梁殿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p><p class="ql-block">玄奘舍利专设玄奘法师纪念堂,安奉13层密檐楠木塔内 。 </p><p class="ql-block">无梁殿为明代砖石拱券建筑,1931年改为公墓祭堂,现为景区核心 。 ‌</p><p class="ql-block">景区地位属钟山风景名胜区三大核心景区之一,现在为国家AAAAA级景区 。</p> <p class="ql-block">这里万斛松涛,曲径通幽,古称“灵谷深松”,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景区内现有明代古建筑无梁殿,清代重修的灵谷寺,民国建筑灵谷塔、松风阁,以及宝公塔、三绝碑和其他一些名人墓葬。这些古今建筑和山水胜景,掩映于郁葱深秀的林海之中,每至深秋,叶红如火,色彩斑斓,桂花飘香,景色十分迷人。</p><p class="ql-block">景区在此还建成了万株桂园,其中桂花专类园区近1700亩,共有桂花18000株。专类园设计风格独特,布局自然清幽,秀木佳林,郁郁苍苍,令游客神往。</p> <p class="ql-block">南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梁武帝将宝志法师葬于紫金山下的独龙阜(今明孝陵宝顶所在地),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为宝志法师建造宝公塔。梁武帝又在宝公塔前为宝志法师建造了一座开善寺,开善寺便是灵谷寺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重要景点——</p><p class="ql-block">山门灵谷寺的大门称为山门,因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灵谷寺山门有三个,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灵谷寺山门正门的横楣上有于右任题书的“灵谷寺”三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殿灵谷寺前殿又称弥勒殿、天王殿,内供六尊像。殿中间供弥勒,面对山门。弥勒的背后供韦驮,面对大雄宝殿。两位背靠背,中隔板壁。殿两侧供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雄宝殿——</span></p><p class="ql-block">灵谷寺正殿即大雄宝殿,为全寺的中心。殿中供奉的主尊为释迦牟尼,其左右有近侍迦叶、阿难两大弟子。大雄宝殿的东西两壁塑有金身十八罗汉像及二十诸天像。分为两层,上层罗汉,下层诸天。大雄宝殿的北壁,东坐观世音,西坐地藏王。大雄宝殿两旁有东西配殿,西为祖师殿,东为伽蓝殿。</p><p class="ql-block">灵谷寺祖师殿称为“祖堂”。祖师殿属于禅宗系统,为纪念该宗祖师而建。灵谷寺祖师殿供奉的是西天东土历代祖师的灵位(自六朝梁代建开善寺以来,历经1500年,历代祖师计49位)。伽蓝殿供奉的是一尊关公金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玄奘院——</p><p class="ql-block">玄奘院原为1973年设立的玄奘法师纪念堂,2006年扩建为玄奘院。玄奘院大远觉堂内供奉有玄奘法师像一尊,更有檀香宝塔一座,塔内安放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宝公塔——</span></p><p class="ql-block">宝公塔是宝志禅师的葬身之所。塔旁还有八功德水,相传泉水清、冷、香、柔、甘、净、不痾、不蠲谴,有神奇疗效,为神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绝碑——</span></p><p class="ql-block">“三绝碑”在宝公塔前。所谓“三绝”是指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禅师像、谪仙人李白的诗赞、颜真卿所书的字。画、诗、字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观音阁——</span></p><p class="ql-block">观音阁分上下两层,面积800多平方米,底层供奉宝志铜像,二楼供奉观音铜像。观音阁落成之日曾举行了真慈法师方丈升座仪式,这是自太平天国以来,灵谷寺举行的首次升座仪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藏经阁灵,谷寺藏经阁藏有清《龙藏》一部,共七千余卷,并藏有珍贵的影印《碛砂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无梁殿无——</span></p><p class="ql-block">梁殿是灵谷寺仅存的一座明代建筑。无梁殿中原供奉无量寿佛,因此被称为无量殿。又因为整座建筑全部用砖石拱券,不施寸木,也无梁椽。走进殿内,仿佛进入前后回旋的涵洞。外部却是飞檐挑角,恰似巍峨的宫殿,故又称无梁殿。无梁殿南面设有公墓大门和牌坊,北面依次设墓园、纪念馆(松风阁)和纪念塔(灵谷塔)</p> <p class="ql-block">明代遗存——</p><p class="ql-block">明代古灵谷寺仅存无梁殿一座建筑,无梁殿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18年),该殿坐北朝南,前设月台,殿前露台宽敞,面阔5间,进深3间,殿高22米,宽53.8米,纵深37.85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无梁殿。殿顶是重檐歇山顶,上铺灰色琉璃瓦,屋顶正脊中部有三个白色琉璃喇嘛塔,正中最大的琉璃塔的塔座是空心八角形,与殿内藻井顶部相通,可向殿内漏光,这种设计在中国现存的古建筑中非常罕见。</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1年),国民政府将无梁殿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命名为“正气堂”。</p> <p class="ql-block">松风阁——</p><p class="ql-block">原是“革命纪念馆”,1949年更名。楼阁共两层,朱柱环绕、青色琉璃瓦披檐,用作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其南北轴线的端点便是灵谷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灵谷塔——</span></p><p class="ql-block">灵谷塔高66米,九层八面,为花岗石和钢筋混凝土建筑,塔内有252级台阶,围绕中心螺旋上升。每层均以蓝色琉璃瓦披檐。松风阁阁高10米,宽41.7米,九二层,外有红柱回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传说轶事——</span></p><p class="ql-block">《高僧传》卷十记载,宝志又作保志,俗姓朱,金城(今甘肃兰州)人。出家后师事僧俭,修习禅学,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传说在南朝宋太初元年(453年)以后,言行神异,“手足皆鸟爪”,常随身携带古镜、剪刀尺、扇之类的东西,披发赤足而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齐武帝、梁武帝和侯王士庶视为“神僧”,十分推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