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扇面艺术展随拍(下)

牧羊女

<p class="ql-block">在中华文化的悠悠长河中,扇子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10月底参观了在呼和浩特博物馆举办的“清风雅韵——院藏扇面艺术珍品展”,让我大开眼界,了解了扇子的起源,扇子的韵味,扇子的种类,扇子的用途……扇子似时光之门,引领我们步入古代文人墨客的雅致天地……分享我拍的又一组清代书法、山水扇面。</p> <p class="ql-block">扇子,这一历史悠久的物品,不仅承载着实用的扇风驱热、遮阴纳凉功能,更在文化、礼仪、艺术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是对扇子主要功能及其典型代表的概述:</p><p class="ql-block">【实用功能】</p><p class="ql-block">扇子最基本的用途便是扇风驱热、遮阴纳凉。如《团扇诗》所言:“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扇子成为夏日里人们纾解燥热的必备之物。</p> <p class="ql-block">扇子自诞生起,便承载着文化,寄托着情感,从先秦的“便面”到汉唐的团扇、羽扇、比翼扇,再到宋代后的折扇,皆为文人雅士风度的象征。至明清,扇面艺术达到鼎盛,文人以扇为纸、以笔为媒,绘就一幅幅意境深远的艺术佳作。</p><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以“扇·源”“扇韵”为主题,展出呼和浩特博物院扇面珍品,涵盖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生动展现传统文化风貌与文人的精神追求。期待观众通过展览,与传统文化对话,感受扇面的智慧光芒与情感温度,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扇源</p><p class="ql-block">“扇”字,从户从羽,本义为用羽毛等制成的扇风用具。虞舜时期,创制“五明扇”作为帝王仪仗,象征纳谏求贤;春秋战国时“便面”较为流行;西汉时期,“团扇”兴起,以其竹骨绢面、形如满月的雅致风貌流行一时;魏晋至唐,羽扇、摩尾扇盛行,团扇更成为书画艺术的载体。北宋时折扇逐渐普及于民间。</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折扇工艺迎来革新,珍贵材质与精湛技术相得益彰,扇面艺术达到登峰造极之境。文人墨客开创扇面书画流派,题材广泛,意境深远。</p> <p class="ql-block">【诗文咏志】</p><p class="ql-block">古代扇面诗文咏志,是一种将诗词与书法巧妙融合于扇面之上的独特艺术形式。它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志向的载体。在方寸之间的扇面上,文人以笔墨为媒,或挥毫泼墨,或精雕细琢,将诗词的韵味与书法的艺术完美结合。他们通过诗词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书法则赋予了这些诗词以生命力和艺术美感。这些扇面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扇韵</p><p class="ql-block">“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扇面书画艺术犹如一缕幽香,穿越历史长河,缓缓铺展于眼前。它以扇面为画布,将书画艺术的灵秀与扇子的轻盈完美融合,绘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抹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清风雅韵·尺寸乾坤</p><p class="ql-block">【寄情山水】</p><p class="ql-block">古代扇面于盈尺间铺展万里山河,承载古人对自然的眷恋与向往。扇面上山水题材多样,或绘巍峨峻岭、云雾缭绕,显雄浑壮阔;或描潺潺溪流、垂柳依依,展婉约灵动;或绘静谧湖泊、自帆点点,呈宁静悠远。画家以笔为舟、以墨为桨,用细腻笔触勾勒轮廓,丰富墨色渲染神韵。他们巧用皴擦点染,让山石树木栩栩如生;精心布局虚实疏密,营造空间层次感。每一笔都饱含对山水的热爱与敬畏,将自然灵魂融入扇面。于古人而言,扇面寄情山水是艺术表达与心灵寄托。在尘世中,手持一扇,轻摇便能忘忧,沉浸于扇面山水世界。</p> <p class="ql-block">【社交礼仪功能】</p><p class="ql-block">扇子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深厚的礼仪意义。羽扇作为最早的扇种之一,是宫廷文化中“礼”的体现,象征着皇权的天意所授。雉扇(雉尾扇)便是典型的礼仪之扇。</p><p class="ql-block">明代成化年间,状元扇风气兴起,折扇上写字作画逐渐流行。清代状元扇发展至高峰,成为科举制度下文人雅士社交互动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文化与艺术功能】</p><p class="ql-block">扇子不仅实用,更成为文人抒发情感与创作的艺术媒介。在中国传统扇面艺术中,扇面是绘画书法的载体,展现使用者的文化品味。在戏曲中,扇子地位重要,是塑造人物、辅助剧情的关键元素。演员通过持扇方式、开合节奏刻画人物心理。小生中的“扇子生”手持折扇,显儒雅潇酒。文生、旦角、花脸、丑角持扇各有特色,扇子被誉为戏曲中的“万能道具”,丰富了舞台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团扇雅事】</p><p class="ql-block">古代团扇常是由白色细绢绷制而成,便于写字绘画。唐宋时期,文人雅士把团扇作为创作的平台,他们在团扇上作画题字,成为潮流。名家书画扇面深受喜爱,当时的富绅阶层的人士为附庸风雅,如能设法觅得一柄名人题诗成画扇,则是件引以为荣的事。</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扇面艺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实用器物,更是艺术、哲学、礼仪、民俗的综合体现,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商周青铜铭文中的“羽人执姿”,到汉唐文人手中的“怀袖雅物”,从宋元的多元并蓄到明清匠入的百工千雕。我们触摸的不仅是竹骨纸绢的温度,更是一个民族以物载史的虔诚。一开一合,是时光赋予的雅韵流转;一雕一琢,是古今匠心的克绍箕裘。愿这场与清风的邂逅,成为你我之间永远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