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 大爱无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 415273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 自拍/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结束长沙行程恰逢双休日,我们决定前往韶山瞻仰毛泽东主席故居。早晨7点从宾馆乘旅游大巴出发,8点半左右就到了韶山毛泽东主席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湘潭市在湖南省区位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湘潭市是湖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中游。它北连宁乡市,南接𧗽东县,东邻株洲市,西靠双峰县。湘潭市下辖2个区和湘潭县,代管湘乡市、韶山市2个县级市,总面积5006平方公里,总人口270万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湘潭市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工业城市,以先进钢铁、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材料为主导产业,近年来构建了包括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医疗器械等“三优三特”现代产业集群,经济总量位居湖南省前列。湘潭自然风光优美,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凭借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坚实的工业基础和便捷的交通区位,正朝着“红色文化名城、工业强市、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前进。</span></p> <p class="ql-block">韶山市在湘潭市区位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韶山是由湘潭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的湘中丘陵区,地处湘潭市市区以西。韶山市下辖2个镇2个乡,总面积247万平方公里,人口10万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韶山,位于湘乡、宁乡、湘潭交界处,距湘潭市40公里,距长沙市120公里。相传舜帝南巡至此,见风景美丽,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又传“韶市3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1984年,湘潭县韶山区升为县级区,改为湘潭市辖。1990年,撤销湘潭市韶山区,建立韶山市。</span></p> <p class="ql-block">参观毛泽东故居的人们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故居匾额是邓小平同志手迹。</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卧室上方的阁楼,毛泽东在这里开展了许多革命活动。</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母亲及其他亲属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和3名同事在毛泽东故居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我们来的早,游客尚少,我们决定首先参观毛泽东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故居,原称上屋场,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故居建于中华民国初年,为南方民宅形式,背山面水,泥砖墙,青瓦顶,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故居坐南朝北,属土木结构“凹”字型典型建筑,总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故居共展示大小房间20间,东侧为毛家宅院,共14间;西侧为邻居宅院,共5间;厅屋两家共用。讲解员介绍说,悬挂在正门上“毛泽东同志故居”匾额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6月27日的手迹。毛泽东同志诞生于此,并断断续续地居住了17年,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着参观人群的脚步,从堂屋进入故居。我们参观了饭堂、毛泽东父母亲的卧室、毛泽东的卧室兼书房、毛泽东兄弟们的卧室及厨房、碓屋等。这里可以看到毛泽东的全家照、日常器皿和各种农具,其中许多是原物。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毛泽东的印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右厢房毛泽东同志的卧室兼书房里,看着简陋的设施及天窗上的阁楼,我沉默了好久。在这个房间里,一代伟人萌生了革命的思想,并摆脱父亲的束缚,走上了外出求学之路。1921年春,毛泽东回到老家,在这个房间里动员亲人参加苹命,先后有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等走上革命道路,并壮烈牺牲。1925年2月至8月,毛泽东携妻儿回到韶山,在这个房间里他发动韶山当地进步知识分子创办了农民夜校,组织了农民协会并在卧室的阁楼上主持了毛新梅、李耿侯等人的入党仪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沉默中我不由得惊叹:这个不起眼的小小的房间,竟然是大大的革命摇篮,竟然是改天换地一代伟人的发祥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即将离开毛泽东故居,我和同事们都恋恋不舍,集体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铜像广场。</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巨幅雕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毛泽东故居,我们前往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铜像广场坐落于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氏宗祠前的开阔地带,广场总面积102800平方米,像区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广场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为纪念伟大领袖百年诞辰,经中共中央批准在韶山建设毛泽东铜像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 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伟人铜像面朝东方,身着中山装,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足国家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1993年12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专程赴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瞻仰毛泽东铜像时,导游向我们透露了两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信息。一个是伟人铜像从南京运往韶山途中,经过井岗山。时近中午,车队停下来吃午饭。饭后准备出发,但运送伟人铜像的重型卡车却打不着火了。司机千方百计检查,就是找不到问题症结。当时一位井岗山地区的领导说,伟人在井冈山多年革命,现在想在此地住一宿,就满足他老人家的愿望吧。无奈之下,车队只好在井冈山留宿一晚。第二天早晨出发,重型卡车司机不费吹灰之力就打着了火,车队顺利前往韶山。另一个是,韶山周边的山里都很多杜鹃树,年年都是在2月份左右开花。毛泽东铜像广场建成时是12月下旬,山上的杜鹃花像是前来祝贺一样,开得红彤彤的,漫山遍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了导游的话,伟人的形象更加高大。在离开广场之前,我们郑重地向毛泽东铜像三躹躬,以表达我们对伟人深深地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滴水洞正门。</p> <p class="ql-block">滴水洞景色。</p> <p class="ql-block">韶山水库。</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滴水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毛泽东铜像广场时近中午,我们来到附近的毛氏饭店,按照伟人的饮食习惯,点了1碗红烧肉,1盘辣椒,2盘青菜、4碗米饭,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午餐后,我们前往滴水洞。滴水洞在毛泽东故居以西约4公里处,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以一小山洞作为出口的狭窄谷地,它长约2、3公里,宽约0.5公里。由于谷深清幽,犹似一洞,山上有泉水从岩石滴下,故称“滴水洞”,俗称“吊水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滴水洞门楼依山造势,顶部垂着深灰色的石钟乳,古趣盎然,上题“滴水洞” 3个朱红大字。门楼建在水滨崖边,水库波光粼粼,岸边松柏劲拔,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一进门楼,临水一亭屹立。倚栏仰望,只见满山翠绿,山风拂面,犹如一幅天然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身在滴水洞,我思潮奔涌,仿佛回到30多年前的学生时代,当时我亲身经历了文革运动。1966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此隐居11天,思考文革运动、国家大事,并给文革期间的1位重要领导人写了1封信。信中称“滴水洞”为“西方的一个山洞”,信中的一些话好似隐语,令人费解,此后文革运动发生了重大转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览滴水洞后,我深深地意识到滴水洞不仅是韶山自然景观的代表,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地,它承载着毛泽东与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毛泽东故居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旅游大巴缓缓离开韶山,我的耳边迴荡着1个既熟悉又略有改动的歌曲:“东方红,太阳升,韶山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11月7日于三亚崖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