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育 笃教勤思②||聚焦师生和谐 巧解班级管理难题

慧彩班主任工作坊

积极心育 笃教勤思②||聚焦师生和谐 巧解班级管理难题 <p class="ql-block">  在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常常认识不到自己的错,总是一味说别人的错;有些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醒,表面在听,其实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有改正不足;有些学生明明很聪明,却总是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老师询问时编造各种理由,批评、留堂、惩罚都效果甚微;还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形成了“小团体”,频繁传纸条、说小话,屡次提醒后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表现出对管束的轻蔑,破坏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p> <p class="ql-block">  这些“纪律问题”“学习问题”的反复出现,让人身心俱疲,我们常常刚进行过批评教育,同样或类似的事情又继续发生,着眼于“纠错”与“惩罚”的方式,虽能能暂时压制,却难以根除,甚至会将学生推向对立面。如何破局?现代积极心理学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是化解问题行为挑战的基石。</p> 一、积极关系的力量 <p class="ql-block">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个体获得幸福感、成就感和发展韧性的核心。在学校环境中,积极的师生关系远不止是“和睦相处”,它更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p><p class="ql-block"> 积极的师生关系能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当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接纳、尊重与信任时,他们才会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愿意尝试改变,而不必担心被嘲讽或放弃。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将自己的精力用于防御(如顶嘴、沉默、撒谎),而非成长。</p><p class="ql-block"> 积极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归属感与价值感需求。学生许多挑战行为的目的,正是为了寻求这种“我在这个群体中很重要”的感觉——即使是通过违规的方式来获得关注。积极的关系能直接满足这一需求,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贡献而非负面的行为来确立自己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积极的师生关系是行为改变的“缓冲器”与“催化剂”。 牢固的关系,能够缓冲批评带来的冲击,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同时,教师的期望和信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催化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 因此,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时,在思考“我该如何纠正他”之前,也要思考“我该如何与他建立并强化积极的关系”。</p> 二、焦点解决取向理论基础 <p class="ql-block">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正是一种以营造合作、积极关系为核心,高效促成改变的实践模式。它的核心理念与积极心理学一脉相承,其核心原则为:</p><p class="ql-block"> 从“问题导向”到“解决导向”:不过度深究问题的成因(“你为什么总是这样?”),而是聚焦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希望情况变得怎样?”以及“怎么做可以达到?”)。</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是协同探索的伙伴,相信学生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潜力。</p><p class="ql-block">关注“例外”就是寻找解决方案:问题不会时时刻刻发生,当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是宝贵的“例外时刻”。探寻这些时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小改变能引发大效应:一个微小的、正向的开始,能够像滚雪球一样,带来整个系统的积极变化。</p><p class="ql-block"> 基于这些理念,焦点解决疗法发展出一套极具操作性的沟通工具,如目标架构(建立正向、具体的目标)、奇迹提问(描绘问题解决的愿景)、例外询问(发掘已有的成功经验)、刻度化提问(将进步可视化) 等。这些工具的本质,就是营造积极关系得有效手段。</p> 三、案例实践 <p class="ql-block">  下面就让我们以具体的案例,看看如何运用焦点解决取向,在营造积极关系的同时,尝试化解问题行为。</p><p class="ql-block">案例1:与“作业拖延者”小杰的沟通</p> <p class="ql-block">  在传统对话模式下,老师可能会说:“小杰,你的作业呢?又是没带?这已经是这周第三次了!再这样叫你家长来!”,小杰感到被指责,更加厌烦和抵触,可能继续撒谎,师生关系恶化。</p><p class="ql-block"> 在焦点解决式取向下,老师首先会和小杰营造一种积极关系,共建信任。</p><p class="ql-block">第一步:建立同盟,而非对立。</p><p class="ql-block"> 老师:(私下,平静地)小杰,老师注意到你最近几次作业交的有点困难(描述事实,而非评判),是不是有什么原因?老师不是要追究责任,而是想了解下情况,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使用“我们”、“一起”,建立合作基调)</p><p class="ql-block">第二步:积极目标,描绘共同期待的愿景</p><p class="ql-block"> 老师:你想过没有,假如每天你都能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就像刚开学我在班里表扬你作业的那次一样),你和爸爸妈妈、还有老师的相处,会不会更开心一点?</p><p class="ql-block"> 小杰:(迟疑地)哎,有可能吧,估计我妈就不会天天骂我了。</p><p class="ql-block"> 老师:是呀,那老师也不会每天把你叫过去补作业了。你在老师心中的形象,是不是也不一样了,你想让老师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杰?(引导他思考解决方案和积极的自我形象)</p><p class="ql-block"> 小杰:嗯,我希望老师不要经常批评我,如果我能记得住作业,并且能按时写完的话。</p><p class="ql-block"> 老师:说的不错,“记得作业,按时完成”,你能做到,那老师也一定能做到,不仅不批评,还要表扬呢!就像秋游,你帮全班同学搬水,老师一下子就记住了,这是个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孩子。多好的形象气质呀,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做到你说的“认真完成作业”!</p><p class="ql-block">第三步:探寻例外,发掘内在资源</p><p class="ql-block"> 老师:回想一下,在过去的一两周里,有没有那么一次,哪怕只有一门作业,你是靠自己的努力,比较顺利地完成或者快完成了呢?(关键性的“例外询问”)</p><p class="ql-block"> 小杰:(思考后)嗯……上周三的英语作业我交了。那天我在学校就把大部分写完了。</p><p class="ql-block"> 老师:(肯定地)嗯!真不错!在学校就写完大部分,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将成功归因于他自身)</p><p class="ql-block"> 小杰:因为那天英语课的内容我听懂了,而且课间我没出去玩,就写了一点。</p><p class="ql-block"> 老师:看,你完全有能力搞定作业!你发现了“认真听,听懂课程”和“利用课间时间”这两个关键。这就是我们可以做出的改变呀!如果这个学科存在困难,老师也很乐意帮你答疑解惑。</p><p class="ql-block"> 当小杰感受到老师的帮助而非审判时,积极的关系得以巩固,行为的改变才可能发生。</p> <p class="ql-block">  案例2:与反复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沟通</p> <p class="ql-block">  老师(与小雅单独聊天):小雅,老师发现你很有领导力和号召力,身边总围绕着很多朋友(赋予积极标签),这是很难得的优点。但是,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个挑战,如何把这种强大的沟通能力,用在最合适的时间,既不影响课堂,又能够让你们充分表达,你觉得呢?</p><p class="ql-block"> 小雅:老师,上节课有一会儿是他们主动跟我说的,我一下子也没忍住,就聊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老师:嗯,老师也发现了。其实你也是想要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对不对?</p><p class="ql-block"> 小雅:嗯,是的吧,就是我有时候有点儿管不住啊,忍不了。</p><p class="ql-block"> 老师:别担心,老师有魔法。想象一下,假如我能让你们几个变成最懂得平衡“倾听”和“表达”的课堂高手,你觉得,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自我觉察,将焦点从不要做什么转向可以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小雅:可能……上课铃声响了之后,我会主动坐好,摆好书本,听老师的指令准备上课。在讨论的时候,积极的分享或者回答问题。</p><p class="ql-block"> 老师:不错哦,主动坐好,摆好书本,积极回答问题,这是非常清晰具体的动作!那如果有同学又想跟你传纸条或者喊你说话呢?你会采用什么方式回应,既能照顾到朋友,又不违反课堂纪律?(继续挖掘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小雅:我可能会看着他,把手指放到嘴上,做出“嘘”的动作,然后指指黑板。</p><p class="ql-block"> 老师:这个方法既友好,又有效!你看,你完全有能力想出解决办法。在原来的课堂中,你有没有哪节课,或者哪个片段,你也是做到了刚才说的这样,认真听讲,拒绝诱惑的?</p><p class="ql-block"> 小雅:有!上周三音乐课上,老师让我帮忙记录小组纪律,那节课我都没讲闲话。</p><p class="ql-block"> 老师:看,当你在课上有一个明确的任务,你不仅不会讲小话,还能帮助提醒大家认真听,对吗?这就是你可以做到的!(观察到小雅点点头,多了些自豪的表情)</p><p class="ql-block"> 老师:太棒了!那么,老师现在就和你一起努力,让你表现好的那一面能多多的展示出来,好吗?我想给你一个秘密任务,你来担任我们班的课堂小助手,就按照你刚刚说的:①做好表率,铃声响,坐端正;②用你说的“手势提醒”法,在课堂上不扰乱纪律,又能提醒同学注意听;③如果老师有提问或者小组讨论,更要充分发挥自己沟通能力好的特长,带大家积极讨论哦!(赋予新角色和使命,将解决问题的责任还给学生)我先不告诉其他人,你这几天做好了,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跟大家说,这样他们就更信服你了。</p><p class="ql-block"> 通过赋予其正向的身份和职责,小雅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违规行为中,被成功地转移到了为集体做贡献上,她获得了更体面、更受尊重的关注。当学生愿意相信老师、亲近老师的时候,他才愿意为你,更为自己,做出最美好的改变。</p> 四、结语 <p class="ql-block">  问题行为的种子,往往在无声处悄然埋下;它的改变,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我们渴望能有一句话点亮心灵,一次谈话扭转乾坤,但真正的触动,更是一场需要耐心、爱心与用心共同浇灌的漫长耕耘。这条路,注定伴随着反复的拉扯与沟通,其间会有不被理解的沮丧,会有付出未见回报的挫败,甚至会有对自身方法的深深怀疑。在此,也特别想对每一位亲爱的老师,还有亲爱的自己,说一句,当我们在倾尽所有去温暖和塑造一个个年轻生命的同时,也请别忘了,那个努力发光的你,同样需要被温暖、被关怀。唯有先安顿好自己的内心,积蓄足够的能量,我们才能持续地给予、耐心的坚持。爱自己,照顾好自己!</p> <p class="ql-block">  杜佳萱,京溪小学专职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白云区小学心理健康教研中心组成员,永平片优秀德育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教育理念:相信每一颗种子,都拥有长成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供稿:杜佳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王俊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慧彩班主任工作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