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看闽西土楼等于没到福建。我们报的是一个五人的土楼云水谣精品小团,首先来到了位于漳州市南靖县的云水谣景区,这里的和贵楼是一座方形的土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p> <p class="ql-block">这是土楼的背面外形,有点像布达拉宫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一进门,迎面看到的是一座学堂,可见客家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结构是方形环围,一共五层,为本家族人的各个家庭生活起居而建。一般一楼用于厨房和会客。二楼是粮仓,三楼往上是卧室,这种功能分配是从居住舒适便利和确保粮食通风干燥长期储藏方面来考虑的,十分合理。至于如厕……,过去都用马桶,土楼居民是用一个小瓦缸,现在嘛,一楼有公厕,就是有些麻烦吧🤭🤭。</p> <p class="ql-block">一位原住民老者,在一楼做饭。</p> <p class="ql-block">这是土楼所建地段的土地原生状态。竟然是一片沼泽地,靠无数根木桩打到地下岩石层而形成的坚固地基,为啥这么费事?好像是这个地方面山傍水,风水好。</p> <p class="ql-block">土楼门口有一石制旗杆,叫石龙旗杆,据说当时家中子弟考上进士才能立这种旗杆以光宗耀祖。大家看旗杆顶部是一管笔的笔尖,下部造型酷似烛台,象征着秉烛苦学,才能出人头地。</p> <p class="ql-block">走出土楼见有一片甘蔗田,蔗农在制作甘蔗汁,这可是原生态的,一根甘蔗榨出一小瓶甘蔗汁,我们人手一瓶,喝一口清凉甘甜,无比惬意。</p> <p class="ql-block">不瞒你们说,平生第一次看到了自然生长的香蕉并吃到了自然熟的香蕉和美人红蕉,味道就是和催熟的不一样,那叫一个正啊!</p> <p class="ql-block">走过这座木桥,就进入了云水谣景区。这里原来叫长教村,自从大陆和台湾合作拍摄的电影《云水谣》取景此地之后便改名为云水谣镇了。说到这里还有个趣事:当地导游向我们介绍这部电影的主要演员,我们费了好大劲听出了陈坤、归亚蕾。有个主要演员怎么听怎么是“洗手间”?我凭着自己强大的解读方言和连蒙带猜的能力说出了:徐若瑄!导游感激地冲我频频点头,看来,让客家人学普通话太难啦😅😅😅。</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有个小茶室,上面有一座无主荒废的土楼,是云水谣镇最古老的土楼,有三个名字:广居楼、怀德楼、状元楼。据说楼主人出国谋生了,此楼无人继承便荒废了。</p> <p class="ql-block">土楼怕火,因为除了土墙外全是木建筑,这是一座因火灾而荒废的土楼废墟。</p> <p class="ql-block">这座老宅过去应该是所学校</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云水谣镇最有名的古榕树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这棵古榕树我看有二十多人才能合围</p> <p class="ql-block">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树根和枝干盘虬卧龙,苍劲古朴,遮天蔽日,根深叶茂。</p> <p class="ql-block">这两棵一前一后的古榕树距今六百多年了,据说是夫妻二人所植,被称为夫妻树或爱情树。</p> <p class="ql-block">爱情树下有一条小溪流经村落,溪水潺潺诉说着当年一对情侣的浪漫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此合影留念让爱情树见证下我们夫妻相濡以沫的一生恩爱</p> <p class="ql-block">古榕树下一条漫水的鹅卵石堤向河中延伸,构成了一幅闽西乡村的绮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儿相互搀扶迈过小溪的镜头被同行的辽宁老乡驴友抓拍了,她说这情形太有感觉啦😆😆😆</p> <p class="ql-block">老宅、古榕、溪水、土楼及古老的民居体现了云水谣镇集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及特色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独特魅力,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面在电影中频繁出现,水车、民居和古榕,是云水谣镇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这是某国企在云水谣镇修建的休闲度假山庄,真会挑地方啊。</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景区的典型圆形土楼是怀远楼。</p> <p class="ql-block">该楼建于1905年,是保存最完好的双环形土楼。由旅缅华侨简氏家族出资兴建。</p> <p class="ql-block">进门正中也是佛堂,供奉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简氏家族曾捐资赞助北伐军。这是何应钦给简氏家族的赠匾:助我义师。</p> <p class="ql-block">入门墙壁上镶嵌的精美砖雕</p> <p class="ql-block">我登上怀远楼的最高层,想拍摄一张环形土楼露出圆形天井的全景照</p> <p class="ql-block">可是怎么拍都照不出整个圆形</p> <p class="ql-block">在导游的提示下开启了手机的全景模式,终于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最得意的一张作品,体现了圆形土楼环形布局结构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据说是打扮成土家族的姑娘与土楼合影的最佳机位</p> <p class="ql-block">圆形土楼比起方形土楼,其优点就是抗风抗震能力强,视野开阔适于拒匪防守,房屋面积平均等值,大家族的每个家庭成员分到的面积相同心理平衡避免纠纷。</p> <p class="ql-block">这是钟兴楼,是怀远楼旁边的一座方形土楼,现被改造成了土楼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钟兴楼内部结构</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个瓦猫组成的雕塑。瓦猫是土家族人民宅上的装饰品,有招财辟邪镇宅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登上钟形楼看土楼屋顶的片片黑瓦</p> <p class="ql-block">土楼上的窗户都做成外窄里阔的形式便于开阔视野增加土枪射击覆盖面,并防护外部枪弹射入,非常有利于防守。</p> <p class="ql-block">这是土楼上的客厅</p> <p class="ql-block">土楼上的结婚洞房</p> <p class="ql-block">中午饭我们在一家土菜馆吃的特色餐。有鲜笋炒肉、香炸小河虾、稻香肉和山药番薯粘米皮土猪肉馅的蒸糕团,挺好吃的。</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驱车来到龙岩市的永定土楼王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世泽楼。该楼建于清嘉靖年间,是一座四层的长方形建筑。</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建筑原来是烤烟工坊,原来楼主人是靠经营烤烟发家的。</p> <p class="ql-block">楼内正中仍然是佛堂</p> <p class="ql-block">与其他土楼不同的是,院内是鹅卵石铺地,并整齐排列着一座座闽南传统民居式样的砖瓦房。导游介绍该楼族人都住在外圈的四层楼内,院中的砖瓦房是大家共用的招待客人的客厅和客房和学堂。</p> <p class="ql-block">世泽楼没有地基,采用科学的逐步减厚的梯形砌筑,非常坚固。这是该楼和旁边一座有地基的土楼的基座对比。</p> <p class="ql-block">可是旁边那座有地基的土楼却因地震造成了倾斜裂纹,正在加固修整。图为震落的表皮</p> <p class="ql-block">从世泽楼出来,我们就到了号称土楼之王的最大的承启楼。</p> <p class="ql-block">承启楼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历经81年不断修建,于清康熙48年(1709年)竣工。全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30米。由四环同心圆楼组成。外边四层按八卦布局,设72个房间,鼎盛时期居住800余人,被誉为“土楼王”。</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一圈圈,一环环的圆形建筑把我们转晕了。也难怪,大大小小一共四环,比北京的五环少了一环🤭🤭。</p> <p class="ql-block">这是楼内的水井,一口是清的作为饮用水,一口是浑的用于冲洗马桶和卫生。</p> <p class="ql-block">还是注重教育,学堂永远位于土楼的中心重要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是承启楼的俯视图,不是我拍的,国宝级的建筑人家不让上,是从景区介绍上翻拍的。看了以后大家可能和我想法一样,面积利用率没得说,可采光呢……?</p> <p class="ql-block">最后看了一座被称为最年轻的土楼:侨福楼。是我出生那年,1962年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土楼只有三层。不愧是现代人的思维,摒弃了楼套楼,楼围房的古老格局,圆形土楼的中间变成了敞亮开阔的大庭院,像一个大花园。土楼正中出现了一个西洋式的大阳台非常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该院据说出了十一位博士,所以也被称博士楼。这彻底颠覆了我原来认为的土楼是土家族少数民族居住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这座土楼还有个特点就是楼外有一圈院墙,院门也是西洋式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从侨福楼出来,徜徉在最大的“土楼王”的圆形土墙外,我思绪万千。才遭古榕拥抱,又被土楼包围,是我对土楼、云水谣景区一日游的总体概括。在岭南渺无人烟的荒山僻野,河南人祖先的一部,操着一口现在河南人根本听不懂的客家话,栽上榕树抵风雨,筑起土楼防匪兽,靠顽强的意志和勤劳的精神愣是在这闽西的大山中繁衍生息了几百年,培养了无数国家栋梁和旅居华侨,为我们留下这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绮丽画卷和建筑壮举。壮哉土楼,你是中华传统民居文化的瑰宝,我为你的存世而感到骄傲,这趟土楼古榕之旅,收获颇丰,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