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全球和平大学附属中学课程改革适配教材

独花一支

<p class="ql-block">爱国主义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爱国主义,是人类最深厚、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它不是狭隘的地域偏见,而是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畏、对土地人民的热爱、对民族未来的担当。联合国大学附属中小学的学子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却共同沐浴着多元包容的教育理念。本教材精选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故事,既有守护家园的赤诚、革新图强的勇气,也有文明互鉴的智慧、人类共荣的追求。希望这些故事能让大家读懂:真正的爱国主义,是立足本土的坚守,更是胸怀世界的格局;是尊重自身的文化根脉,也能欣赏他人的文明成果。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故事中汲取力量,成长为热爱祖国、心系人类的时代新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 文明根脉:守护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一课 仓颉造字:文明的火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远古时代,人们结绳记事、刻木为号,信息传递困难重重。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走过留下的足迹,灵感迸发——如果能用特定的符号代表事物,不就能打破沟通的阻隔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了创造文字,仓颉走遍名山大川,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草木虫鱼的形态,甚至记录人们的言行举止。他废寝忘食,反复琢磨,将复杂的万物浓缩成简洁的符号:“日”像一轮红日,“月”如弯弯月牙,“山”似层峦叠嶂。起初,有人质疑这些符号毫无用处,但仓颉坚持不已,不断改进。当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用这些符号记录事件、传递思想时,文明的火种终于被点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字的诞生,让华夏民族的历史得以记载,文化得以传承。仓颉用智慧守护了民族的精神根脉,而这份对文明的坚守,正是爱国主义最古老的模样——热爱祖国,首先要珍视它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二课 阿基米德:用智慧守护家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叙拉古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城邦,科学家阿基米德在这里度过了大半辈子。他深爱自己的祖国,不仅沉醉于科学研究,更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罗马军队大举进攻叙拉古时,年迈的阿基米德主动请缨,用科学知识保卫家园。他发现杠杆原理后,曾自豪地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在战场上,他利用杠杆制造出巨大的投石机,能将沉重的石块投向敌军战舰,打得罗马士兵狼狈不堪;他还设计了凹面镜聚光装置,将阳光汇聚到罗马战船的帆上,让战船燃起熊熊大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罗马军队久攻不下,对阿基米德的智慧既畏惧又敬佩。最终,叙拉古因寡不敌众被攻破,一名罗马士兵闯入阿基米德的书房。此时,阿基米德正专注地在沙盘上推演几何题,他抬头恳求士兵:“请等我做完这道题再杀我,别破坏我的图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阿基米德用智慧守护祖国的壮举,让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刻的内涵:热爱祖国,不仅是挺身而出的勇气,更是用自身所长为家园赋能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 家国担当:坚守与奉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三课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范仲淹一生坎坷,却始终心系国家和百姓。他年少时家境贫寒,住在寺庙里苦读,每天只煮一锅粥,冷却后分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配着咸菜充饥,这就是“断齑画粥”的典故。艰苦的生活没有磨灭他的志向,他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成年后,范仲淹入朝为官,始终坚持直言进谏。他反对官场腐败,主张改革弊政,哪怕多次被贬官,也从未动摇。在镇守西北边疆时,他整顿军纪、修筑城池,带领士兵奋勇抗击西夏入侵,让边疆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百姓们传唱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歌谣,表达对他的爱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晚年时,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成为他一生的写照。他心中的“家国”,不仅是自己的故土,更是天下百姓的安宁。这份超越个人得失、胸怀天下的担当,正是爱国主义的崇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四课 南丁格尔:用大爱守护生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世纪的英国,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场上的士兵伤亡惨重,医疗条件极其恶劣。许多士兵不是死于战斗,而是死于伤口感染和缺乏护理。年轻的南丁格尔得知消息后,毅然放弃了优渥的生活,主动申请前往前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到达战地医院后,南丁格尔被眼前的景象震惊:病房里挤满了受伤的士兵,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和腐烂的气息,药品短缺,卫生状况极差。她没有退缩,立刻着手改善条件:她带领护士们清洗病房、消毒伤口、整理物资,为士兵们提供干净的被褥和营养的食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夜晚,南丁格尔提着一盏油灯,在病房里来回巡视,悉心照料每一位伤员。士兵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因为她的出现,就像黑暗中的光芒,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在她的努力下,战地医院的死亡率大幅下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爱国主义不仅是守护自己的祖国,更是用爱心和责任,为人类的福祉贡献力量——这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大爱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 革新图强:勇气与探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五课 詹天佑:中国人自己的铁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中国国力衰弱,许多西方国家都想在中国争夺铁路修筑权,以此控制中国的交通和经济。京张铁路是连接北京和张家口的重要通道,列强纷纷觊觎,认为中国人根本没有能力自己修建这条铁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就在此时,詹天佑挺身而出,主动承担了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职务。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主设计和修建铁路,难度极大——铁路要穿越崇山峻岭,其中居庸关、八达岭一带地势陡峭,坡度极陡。列强们纷纷嘲笑:“能修建京张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生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詹天佑没有被困难和嘲笑吓倒,他亲自带队勘探地形,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为了解决陡坡问题,他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让火车可以分段爬坡,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他还发明了“竖井开凿法”,加快了隧道挖掘的速度。在施工过程中,他始终和工人一起奋战在一线,关心工人的生活,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难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京张铁路终于建成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这条铁路的建成,不仅打破了列强的垄断,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詹天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用实力为祖国争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六课 居里夫人:科学无国界,爱国有初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玛丽·居里是波兰裔法国科学家,她一生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科研之路,始终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华沙,当时波兰正被外国列强瓜分,她从小就目睹了祖国的苦难,心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她勤奋好学,渴望用知识改变祖国的命运。由于当时波兰不允许女性上大学,她只好前往法国巴黎求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巴黎,居里夫人刻苦钻研,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为了纪念祖国,她将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以波兰的国名命名。后来,镭的发现具有巨大的医学价值,能够用于治疗癌症。有人劝说居里夫人申请专利,赚取巨额财富,但她拒绝了:“镭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阻碍科学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居里夫人始终没有忘记祖国,她多次回到波兰,帮助祖国建立科研机构,培养科学人才。她曾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她的爱国情怀——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是封闭保守,而是在追求人类共同进步的同时,始终坚守自己的祖国初心,用科学成果回馈祖国和人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四单元 和平共生:包容与共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七课 郑和下西洋:友谊的航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这支船队拥有数百艘船只,两万多名船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航海队伍。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侵略扩张,而是传播友谊、促进交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郑和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出发,穿越印度洋,到达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郑和都带着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与当地人民进行友好贸易,换回香料、珠宝等物品。他还向当地国王赠送礼物,表达明朝的友好意愿;同时,他也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从不强迫他人接受明朝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航行过程中,郑和的船队还帮助当地人民解决困难:在一些受灾地区,他们发放粮食和药品;在海上遇到外国商船遇险,他们主动救援。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者也跟随郑和的船队来到中国,访问明朝,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郑和下西洋的航程,持续了二十八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传播了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理念。这份“协和万邦”的智慧,正是中国爱国主义的重要内涵——热爱祖国,既要守护好自己的家园,也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共同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八课 曼德拉:为自由与和解而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南非曾长期实行种族隔离制度,黑人与白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种族矛盾尖锐。纳尔逊·曼德拉从小就目睹了黑人的苦难,他立志要为黑人争取平等和自由,推翻种族隔离制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曼德拉积极投身于反种族隔离运动,组织群众进行和平抗议。但他的行动遭到了南非当局的镇压,他被判处终身监禁,在监狱里度过了二十七年。在漫长的监禁岁月里,曼德拉没有放弃希望,他坚持学习,锻炼身体,始终坚守着为祖国和人民争取自由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0年,曼德拉终于获释。出狱后,他没有选择报复,而是倡导种族和解。他说:“仇恨只能带来更多的仇恨,只有宽恕和包容,才能让南非真正走向和平与繁荣。”在他的努力下,南非举行了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大选,曼德拉当选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担任总统后,曼德拉致力于推动种族融合,改善黑人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尊重白人的合法权益。他用自己的行动,化解了种族矛盾,让南非成为一个多元包容的国家。曼德拉的爱国主义,是为祖国的自由、平等和统一而战,是用包容和智慧,让祖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翻开这些爱国主义故事,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们,对祖国最真挚的热爱:有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有对家国人民的担当,有对革新图强的追求,也有对和平共生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真正的爱国主义,从来不是狭隘的排外,而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热爱自己的祖国,也尊重他人的祖国;传承自己的文化,也包容不同的文明。作为联合国大学附属中小学的学子,你们既是各自祖国的未来,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希望这些故事能在你们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让你们明白:爱国,是努力学习,提升自我,用知识为祖国赋能;是坚守善良,勇敢担当,用行动守护家园;是胸怀世界,开放包容,用智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愿你们带着这份热爱与担当,奔赴属于自己的人生征程,成为连接祖国与世界的桥梁,为人类的和平与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