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南宋朱熹 诚意正心天人合一(下)

子虚

<p class="ql-block"> 简 叙</p><p class="ql-block"> 游历武夷山,幸会南方孔子,景奇人琪,妙乐无限,生之大幸事。</p><p class="ql-block"> 明代王阳明认为天理即人欲,这话怎么理解?</p><p class="ql-block"> 天理就是人欲,你想要的只要不伤害别人没有侵犯别人的利益,便是对的,便完全可以全心全力去积极争取,努力奋搏。</p><p class="ql-block"> 朱熹乃俗世不容,权贵嫉妒,小人下手,晚年不幸遭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不幸去世。人性的嫉妒一时猖狂,人欲过头了。无解之解,正心需求,善良之愿,还理学雄居高堂,还朱熹清妙之英名。山歌伴美篇,命脉当传承。</p><p class="ql-block"> 所以,随心而动,正意而发,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其实现实社会太在乎别人的感觉了,故而,为自己画了很多所谓的“道德、聪明、成功”等等条条框框的限制与杠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在乎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从没问过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快乐,而过多的去关注别人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p><p class="ql-block"> 人生不到百年,大部分时间却是为别人而活,做的是别人期望你做的事,真是蠢得很、冤得慌。</p><p class="ql-block"> 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处道中庸。一生揣摩,一生课题,知行合一,做人不易呀。反观道学之天理,乃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神哉,模糊,自掌玄机,可言传,难妙得也。</p> <p class="ql-block"> 朱熹之死·党禁之祸</p><p class="ql-block"> 绍熙五年(1194年)十一月,朱熹还居建阳考亭。</p><p class="ql-block"> 宋朝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党禁”正式发生。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效法北宋元祐党籍的故伎,开列了一份五十九人的伪逆党籍,名列党籍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之中的第五位,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p><p class="ql-block"> 庆元五年(1199年),朱熹已被各种疾病所困扰,党禁中的朱熹终于预感到死亡的逼近,使他有大限临头的不祥预感,更加抓紧著述。</p><p class="ql-block"> 庆元六年(1200年)入春以后,朱熹足疾大发,病情恶化。朱熹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朱熹却以更旺盛的精力加紧整理残篇,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统后继有人。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四方道学信徒决定在十一月聚集在信州举行大规模的会葬,这又吓坏了反道学的当权者,竟令守臣约束。十一月,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参加会葬者仍然有近千人之多。</p><p class="ql-block"> 朱熹死后,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p> <p class="ql-block">附注:部分图片游历拍摄及积年积攒,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综合。朱熹雕像,概括浓缩;人生跨度,各取所需;性命神取,中和妙曼。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