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心</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是新中国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中国福利会创始人。她被誉为“国之瑰宝”,是国际公认的二十世纪伟大女性。</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心位于川沙新镇北市街三十五号,总面积约为一千五百平方米。一楼为宋庆龄史迹展,通过图片、实物及多媒体互动等,生动描绘了宋庆龄的成长经历,突出展示了她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伟大爱国情怀,以及开创新中国妇女儿童事业的杰出成就。二楼为中福会小伙伴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科技、阅读等校外兴趣活动,为提升儿童综合素养服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儿童</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序言 </p><p class="ql-block"> “完美的妻子”,“国之瑰宝”,“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宋庆龄能如此受人尊崇?</p><p class="ql-block"> 她的一生是怎样的伟大?影响她成长的又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需要背诵,因为有许多故事将直接打动我们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点滴感悟,可能就是智慧和思想的闪光,将照耀我们一生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阅读宋庆龄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这世上最值得阅读的、温暖而宝贵的生命之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独特的家教 </p><p class="ql-block"> 一个家庭培养出六位出众的子女,彰显出宋氏夫妇家庭教育的过人之处。其中有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更有现代文明的进步观念和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敢为天下先的父母 </p><p class="ql-block"> “只要一百个孩子中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才,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还怕不能得救?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还不能全心全意培养子女,我要敢为天下先。”</p><p class="ql-block"> ——宋耀如</p><p class="ql-block"> 受过西方教育的宋耀如认为不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他决心从教育自己的子女开始。</p><p class="ql-block"> 宋耀如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英汉双语,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他虽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但更尊重孩子们的意愿,重视他们天性的发挥。</p><p class="ql-block"> 母亲倪桂贞是一名受到过西式教育的新时代女性,她毕业于裨文女中并当过教员,擅长数学、懂英文、爱弹钢琴,并经常在家举办家庭晚会,培养孩子们艺术才华的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大胆施展自己的才艺,同时,她从不放纵孩子们的任何越轨行为。</p><p class="ql-block"> 右侧图为宋耀如的美国大学毕业文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生的伴侣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一三年,宋庆龄大学毕业后成为孙中山的秘书,与孙中山相识、相知、相恋,并成为一生的伴侣。</p><p class="ql-block"> 别样的结婚礼物</p><p class="ql-block"> 一九一五年结婚时,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礼物中有一把毛瑟手枪,并配二十颗子弹。当时孙中山流亡海外,随时有生命危险,他对宋庆龄说:“这二十颗子弹,十九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是危急时留给自己的。”</p><p class="ql-block"> 下右图则是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礼物毛瑟手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执子之手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一五年孙中山、宋庆龄在日本结婚后合影(上图)</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写信托人为孙中山买一副小山羊皮的手套,她请孙中山将手放在纸上,自己仔细为其勾画图样。(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中国,你先走 </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二年六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轰总统府,欲逮捕孙中山。</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临危不惧,坚持留下来掩护孙中山撤离。她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为了中国,你先走。”</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此时身怀有孕,但因过度紧张和劳累流产了,这是她一生唯一的一次妊娠,以至于终身未育。</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三年八月,孙中山和宋庆龄在陈炯明叛乱事件一年后与永丰舰官兵合影。(上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二年六月,孙中山、宋庆龄经历广州蒙难后回到上海,孙中山在赠与宋庆龄的册页上写道:“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愛有緣共死生。慶齡賢妻鍳,孙文”。(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跃百年梦想 </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三年夏天,孙中山与宋庆龄在广州机场参加我国自行装配的第一架飞机的试飞仪式。试飞成功后,孙中山题写了“志在冲天”赠与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三年八月,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乐士文”号前留影。(左上图)</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在“乐士文”号飞机上的留影。(右上图)</p><p class="ql-block"> “乐士文”一号飞机的命名仪式上,孙中山在发动机散热器上敲击香槟酒瓶。孙中山以宋庆龄留学时的英文名“乐士文”(Rosamonde,意为“玫瑰世界”“美好前程”)来命名这架飞机。(右下图)</p><p class="ql-block"> 左下图则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在陈炯明叛乱事件一年后与永丰舰官兵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杰出的领袖</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和杰出政治家。她真诚地希望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过着幸福的生活,和睦相处,再也没有霸权和战争、剥削和压迫。为此, 她战斗了一生,并奉献了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抗日救国,创办保盟 </p><p class="ql-block"> “九 . 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宋庆龄以各种形式推动抗日救亡。期间,她多次亲赴前线慰问,多方组织援助。之后,她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为联合全世界人民共同支援抗日而奔波操劳。</p><p class="ql-block"> 亲赴前线,鼓舞中华民族士气</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午夜,侵华日军发动“一 . 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反抗。一月三十日,宋庆龄带着满卡车的物品赴十九路军指挥部慰问,她邀军长蔡廷锴合影,并给予褒扬。</p><p class="ql-block"> 图在宋庆龄与蔡廷锴军长的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國民傷兵醫院全體職員攝影民国二十一年</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等人借用上海交通大学部分校舍创办了一所拥有三百个床位的“国民伤兵医院”。图为宋庆龄与国民伤兵医院全体成员合影。(左图)</p><p class="ql-block"> 二月十二日,宋庆龄前往吴淞,她不顾敌机在上空盘旋,毅然到前沿阵地向官兵致意,并手持战利品——日军炮弹,在残垣旁留影,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右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登高呼吁,倡导反日统一战线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二年,世界进步人士成立“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主席。宋庆龄又和高尔基、巴比塞、罗曼·罗兰、德莱塞等国际知名人士发起了在上海召开“远东反战大会”的倡议。</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二年底,《大美晚报》对会议将在上海举行的相关报道。(左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三年在上海举行的远东反战会上,宋庆龄的《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报告的底稿,号召中国人民起来为自由和独立而斗争。(右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医疗经济,两线努力 </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领导的保盟,坚持救援事业必须是积极地推进有助持续发展的事业。说:“给予真正的、持久的、建设性的和民主的救济,不是通过外国机构来分配救济款物,而是帮助中国人民,使他们有自救的力量。” 因此,“医疗救助”与“经济抗战”成了保卫中国同盟工作的两线任务。</p><p class="ql-block"> 医疗救助——从白求恩到国际和平医院 </p><p class="ql-block"> 白求恩大夫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和宋庆龄关系十分密切。一九三八年一月,白求恩受美国与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并在宋庆龄和保盟的帮助下经武汉去延安。一九三八年九月,宋庆龄把由白求恩建立的一所八路军医疗中心定名为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成为第一任院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经济抗战——帮助人们去帮助自己 </p><p class="ql-block">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成立于一九三八年,是保盟重点帮助的单位之一,宋庆龄说“帮助工合去组织及救济难民、伤兵,这是巩固经济战线,是生产救国,是帮助人们去帮助自己,是最妥当的一种救济事业。” 全国各地工合在一九四O年六月达到一千五百九十个,生产了大量军民用品,安置了成千上万的难民和失业工人。</p><p class="ql-block"> 左图为1942年宋庆龄在成都呼吁支持工合。</p><p class="ql-block"> 右上图:工合徽章(右)和宋庆龄的信(左)</p><p class="ql-block"> 右下:一碗饭运动 </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一年三月一日,宋庆龄在香港主持“一碗饭运动”开幕式时发表讲话。之后,香港民众纷纷上街购买餐券,不少家庭全家出动去吃“爱国饭”、“富国饭”。(上)</p><p class="ql-block"> 《华商服》写“一碗饭运动”的报道(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战后重建,倾情以赴 </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宋庆龄发表申明,将保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从重庆迁往上海,在继续支援解放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同时,着手开创了发展至今的妇女儿童事业。</p><p class="ql-block"> 争取外援,全力支援解放区</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通过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渠道,与国际红十字会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多方合作,冲破重重封锁和阻挠,将大批医药物资运到解放区。</p><p class="ql-block"> 右侧:</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每天都要撰写大量信函发向海内外朋友和友好团体,说明“中国现在万分需要精神、物质和技术的支援,以度过战后这一段困苦的期间”,感谢他们对中国人民的帮助和支持。图为宋庆龄所发出的答谢信。</p><p class="ql-block"> 左图:一九四六年七月十六日宋庆龄答谢信;</p><p class="ql-block"> 中图: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一日宋庆龄答谢信;</p><p class="ql-block"> 右图:国际和平战士蒂尔森•来孚•夏理逊,两次带队把中国福利基金会捐购的大批医药物资运送到华北解放区,因沿途遭国民党的刁难和折磨、加上过度劳累而不幸于一九四七年一月十日病逝于山东张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创办妇女儿童福利机构 </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二日,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沪西工人区新加坡路胶州路口新加坡小学(今胶州路七二五号晋元小学)内设立儿童图书阅览室。儿童图书阅览室开幕式邀请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孔祥熙参加,及中外来宾、儿童代表三百余人,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任阅览室主任。</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七年四月四日,在儿童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第一儿童福利站,站长为马崇儒。福利站设有识字班、图书室、保健室,免费为儿童服务。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共开办三个儿童福利站,近五千名儿童在这里学习、开展文娱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左上方区域:</p><p class="ql-block"> 左图:一九四七年,儿童福利站发展到三所,受惠儿童达一千五百余人,图为第三儿童福利站开幕。 </p><p class="ql-block"> 右上图:</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七年四月,儿童图书阅览室扩充为第一儿童福利站,宋庆龄亲临道喜,并指导小朋发读书。</p><p class="ql-block"> 右中图:儿童福利站推行“小先生”制,他们在弄堂墙上插起一面“识字班”的三角小旗,挂上小黑板,“小先生”直接给上不起学的儿童甚至成人实施扫盲。</p><p class="ql-block"> 右下图:儿童福利站“小先生”教同学们造句。</p><p class="ql-block"> 左下方区域:</p><p class="ql-block"> 左图:儿童福利社识字课堂。</p><p class="ql-block"> 右图:儿童福利社给贫苦儿童发衣服。</p><p class="ql-block"> 右上方区域:</p><p class="ql-block"> 左上图:儿童福利站向贫苦儿童发放牛奶。 </p><p class="ql-block"> 右上图:儿童福利站为贫苦儿童免费注射“卡介苗”。</p><p class="ql-block"> 左下图:儿童福利站为患病的贫苦儿童提供医疗服务。</p><p class="ql-block"> 右下图:贫苦儿童在儿童福利站学习。</p><p class="ql-block"> 右下方区域:</p><p class="ql-block"> 左图:沪西儿童的乐院——中国福利基金会第一儿童福利站活动室。</p><p class="ql-block"> 右图:一九四九年,賑灾儿童交养公开收容管理工作,图为工作人员部门在进行就地登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O年六月,根据宋庆龄指示,中国福利基金会第三次年会决定,将原三所儿童福利站的保健室集中到胶州路七二五号的第一儿童福利站,组成胶州路妇幼保健站,站长杨瑞卿。站内设有门诊间、牙科室、检验室。工作人员十五名,其中医师二名,助产士长一名,助产士五名,检验师一名,保健员三名,行政勤杂人员三名。医护人员上门为女工做产前检查,开展新法接生,指导科学育儿。</p><p class="ql-block"> 左上图:一九五O年六月,中国福利基金会妇幼保健站成立。</p><p class="ql-block"> 右上图:一九五O年九月,中国福利会在沪西工厂区开办了妇幼保健站,服务附近工厂的女工们。图为纺织女工从车间出来争看这个好消息。</p><p class="ql-block"> 左下图:沪西女工妇幼保健站细心的产后访视,受到了群众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右下图:妇幼保健站召开“母亲会”宣讲妇婴保健知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多种渠道筹资扶贫 </p><p class="ql-block"> 举行义卖游园会、儿童福利舞会、三毛乐园会等活动,向国内外救援机构和团体争取支持,筹集资金和物资,用于救助上海流浪儿童、支援解放区、援助贫病作家等。成立战灾儿童义养会中国分会,资助全国儿童福利机构,开展难童义养工作。</p><p class="ql-block"> 上图:一九四七年十月,为募集文化福利基金,宋庆龄主持举办了盛大的中秋游园会。</p><p class="ql-block"> 中图:著名影星参加游园会义卖活动,右起:舒绣文、胡蝶、秦怡、白杨、张曼萍、路珊。</p><p class="ql-block"> 下左图:一九四九年四月,中国福利基金会举办三毛乐园会,募款资助贫困儿童。</p><p class="ql-block"> 下右图:宋庆龄邀请著名画家张乐平绘制“三毛”画参加义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永远和党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先后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国家名誉主席等领导职务,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加强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称宋庆龄为国之瑰宝。宋庆龄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受到世界各国爱好和平和正义之士的广泛崇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受邀北上 </p><p class="ql-block"> 我亲眼看到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真正革命精神所获得的杰出成就。北京的整个空气使每个人离开以后,都带了决心,要献出他的每一分力量,来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功。</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北平解放后,中共中央邀请宋庆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她欣然离沪北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左上图:一九四九<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八月二十八日,宋庆龄在邓颗超等人的陪同下前往北平,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车站迎接宋庆龄。</span></p><p class="ql-block"> 右上图:一九四九年九月,宋庆龄以中国福利基金会主席身份受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p><p class="ql-block"> 中左图:一九四九<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宋庆龄与毛泽东、朱德等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span></p><p class="ql-block"> 中中图:宋庆龄在天安门城楼上出席开国大典。</p><p class="ql-block"> 中右图: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宋庆龄在中南海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右起:刘少奇、李济深、张澜、毛泽东、宋庆龄、朱德、。</p><p class="ql-block"> 下左图: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七日,宋庆龄返回上海后,中国福利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致宋庆龄赞信,祝贺她成为"的“中国人民事业的领导者”。</p><p class="ql-block"> 下右图: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九日,宋庆龄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发表题为《华北之行的印象》的讲话,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指出:“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建国献策 </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现在就着手工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新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联合起来,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满怀激情地投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贡献出自己全部精力。她热烈期待已经实现孙中山三民主义并转入社会主义时代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担当重任</p><p class="ql-block"> 上左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九六一年,毛泽东在上海拜访宋庆龄。 </span></p><p class="ql-block"> 上中图:一九五O年八月,周恩来总理听取了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汇报,将中国福利基金会正式定名为中国福利会,并确定了“在妇幼保健卫生、儿童文化教育方面进行实验性、示范性工作,加强科学研究”的工作方针和任务。</p><p class="ql-block"> 上右图:一九五二年,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文集出版,周恩来题写书名。</p><p class="ql-block"> 中左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庆龄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书。</span></p><p class="ql-block"> 中中图:一九五四<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九月,宋庆龄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图为宋庆龄在会议上投票。</span></p><p class="ql-block"> 中右图:一九五四<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三月二十三日,宋庆龄出席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宪法草案初稿。 图为出席会议的委员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 下左图:一九五六<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九月,宋庆龄应邀列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致词。前排左起:宋庆龄、黄炎培、沈钧儒、张治中。</span></p><p class="ql-block"> 下中图:一九五九<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四月三十日,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等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各国驻中国的大使、代办和临时代办。</span></p><p class="ql-block"> 下右图:一九六二年四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的新疆各少数民族学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的重要职务 </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p><p class="ql-block">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今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 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O年:</p><p class="ql-block"> 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行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中国福利基金会定名为中国福利会,继续任该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一年:</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二年:</p><p class="ql-block"> 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三年:</p><p class="ql-block">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今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四年:</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p><p class="ql-block"> 中苏友好协会会长。</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七年:</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中苏友好协会会长。</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五年:</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p><p class="ql-block">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p><p class="ql-block">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O年:</p><p class="ql-block">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执行主席;</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名誉会长。</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一年:</p><p class="ql-block"> 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心系人民</p><p class="ql-block"> 上图:一九五一年五月一日,宋庆龄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新中国向前迈进——东北旅行印象记》的长篇调研报告,通过大量的实例、图表和统计数据,展示了东北人民的真实生活风貌。</p><p class="ql-block"> 中左图: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宋庆龄视察张家口市郊区老鸦庄,向农民了解生产情况。</p><p class="ql-block"> 中右图: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七日,宋庆龄在上海访问工人家庭。</p><p class="ql-block"> 下左图:一九五五年底,宋庆龄在云南省昆明市珠玑街视察街道工作。</p><p class="ql-block"> 下右图:一九六O年三月,宋庆龄视察上海电机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致力外交 </p><p class="ql-block">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寻求同一切愿与我们互利合作的人们进行合作。</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在长期的国际活动中,宋庆龄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发扬进步文化、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和富有成效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国事访问 </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六年八月,宋庆龄出访印度尼西亚。图为宋庆龄抵达雅加达机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左图: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宋庆龄出访印度。图为印度总理尼赫鲁(左一)等在机场欢迎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上右图: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宋庆龄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随毛泽东赴苏联访问。图为毛泽东在会议通过的决议上签字,前排左起</p><p class="ql-block">为邓小平、毛泽东和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中左图:一九五六年一月,宋庆龄出访缅甸,图为宋庆龄在参观时题词。</p><p class="ql-block"> 中右图: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八日,宋庆龄在莫斯科十月革命节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的中文稿。</p><p class="ql-block"> 下左图: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四日,宋庆龄出访巴基斯坦。图为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右二)及其他官员在机场迎接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下右图:一九六四年二月,宋庆龄、周恩来、陈毅等出访锡兰(今斯里兰卡),图为在机场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寓所外交</p><p class="ql-block"> 上左图:一九六一年十月一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接待来访的比利时王太后伊丽莎白。</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右图:一九五六年五月六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的草坪上举行茶会,招待来华参加国际民主妇联理事会的多国妇女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中左图: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八日晚,宋庆龄在上海寓所招待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图为宋庆龄向客人们示范如何把筷子当刀叉。</p><p class="ql-block"> 中中图:一九五五年七月五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接待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p><p class="ql-block"> 中右图:一九六一年八月十八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接持加纳总统克瓦米•恩克鲁玛。</p><p class="ql-block"> 下左图: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设宴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左一为刘少奇。</p><p class="ql-block"> 下右图:一九六一年十月二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会见尼泊尔国王亨德拉和王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国际宣传 </p><p class="ql-block"> 我们始终不渝地报导祖国的真实情况,我们也同样不遗余力地报导全世界人民为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真实情况。</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具有伟大的胸怀,她始终关心祖国的和平与建设,也一直心系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她凭借自身在国际上的独特影响力,积极宣传新中国建设,架设起通向世界的和平友谊之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周恩来为《中国建设》创刊十周年题词。</p><p class="ql-block"> “把中國人民对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願望傳播得更廣更遠,并且加强我们同他们之間的團结。</p><p class="ql-block"> 中国建设創刊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周恩來</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左上图:一九五一年,宋庆龄创办《中国建设》,开展国际宣传。图为《中国建设》一九五七年第一期封面,由丁聪等三位漫画家绘制,反映了编辑部的生活大观。</p><p class="ql-block"> 右上图:一九五九年六月十五日,宋庆龄致函《中国建设》杂志社全体同志给予勉励。</p><p class="ql-block"> 中左图:一九六二年一月,周恩来参观《中国建设》杂志创刊十周年展览。</p><p class="ql-block"> 中右图:一九六二年一月,宋庆龄、周恩来、陈毅、邓颖超与中外工作人员同庆《中国建设》创刊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下左图:一九六二年一月,宋庆龄发表《真实报道的传统》,写道:“我们将同过去一样,忠诚地为真理效劳。”</p><p class="ql-block"> 下中图:宋庆龄为《中国建设》先后撰写了三十六篇文章,题材广泛。图为文章清单。</p><p class="ql-block"> 下右图:毛泽东曾评论道:“《中 国建设》用实事说话,对外宣传就是应该这样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左图:一九五O年,周恩来、宋庆龄、郭沫若在《保卫世界和平宣言》上签名。</p><p class="ql-block"> 上中图: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一日,宋庆龄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并宣读了关于支持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的要求的决议草案,获大会一致通过。</p><p class="ql-block"> 上右图: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宋庆龄在斯里兰卡斯利帕里学院发表《人民团结起来是不可战胜的》讲演。</p><p class="ql-block"> 中左图:一九五O年五月二十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人民在宋庆龄、周恩来等人共同领导号召下,开展规模浩大的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p><p class="ql-block"> 中中图:宋庆龄获得“加强国际和平”奖章</p><p class="ql-block"> 中右图:一九五二年十月,宋庆龄同志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右起:郭沫若、宋庆龄、彭真、马寅初、陈叔通。</p><p class="ql-block"> 下图:到一九八一年,《中国建设》已用英、法、德、西、俄、阿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一九九O年,《中国建设》改名为《今日中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缔造未来 </p><p class="ql-block"> 儿童工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这是一个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关系着人类命运的问题。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一贯关注妇女儿童工作,热情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她亲自创办妇幼机构,在新中国妇幼保健卫生、少年儿童文化、教育福利等方面开展大量“实验性、示范性”工作,倾注毕生心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关爱妇儿</p><p class="ql-block"> 自左至右</p><p class="ql-block"> 第一列上:宋庆龄题词</p><p class="ql-block"> “要有强健的民族,先從母性及兒里福利着手。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第一列下:一九四九<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九月,宋庆龄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部分女委员合影。前排右起:史良、邓颖超、宋庆龄、何香凝;第二排右起:丁玲、蔡畅、罗叔章:后排右起:曾宪植、张晓梅、许广平、李德全。</span></p><p class="ql-block"> 第二列上图:一九五六年,宋庆龄在昆明市郊团结农业社视察时,关心慰问彝族女社员。</p><p class="ql-block"> 第二列中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九五七年十月十六日,宋庆龄举行茶会,欢迎来华参加我国国庆的缅甸、锡兰、埃及、印度、日本、巴基斯坦、突尼斯等七国妇女代表团。</span></p><p class="ql-block"> 第二列下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九六O年四月,宋庆龄与邓颖超一起接见抗美援朝志愿军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span></p><p class="ql-block"> 第三列上图:一九六O年三月七日,宋庆龄在上海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十周年大会上,向荣获“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妇女授奖。</p><p class="ql-block"> 第三列中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九五八年十月,宋庆龄与工厂女工们一起进餐。</span></p><p class="ql-block"> 第三列下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庆龄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抱起一对孪生婴儿</span></p><p class="ql-block"> 第四列上图:小树苗健康成长——宋庆龄</p><p class="ql-block">本文是宋庆龄生前撰写的最后一篇文章,刊登于《儿童时代》一九八一年第十一期。</p><p class="ql-block"> 第四列下图左:<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庆龄为少年儿童亲笔绘制的贺年片。</span></p><p class="ql-block"> 第四列下图右:这个用贝壳镶嵌的凝聚着深厚情谊的工艺品,是天津市一百二十万“红领巾”送给宋庆龄的。</p><p class="ql-block"> 第五列上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庆龄在昆明市云南卷烟厂托儿所看望工人的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 第五列中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庆龄在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看望来自七个家庭的三胞胎。</span></p><p class="ql-block"> 第五列下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庆龄和儿童艺术剧院管弦乐队的队员们在一起看乐谱。</span></p><p class="ql-block"> 第六列上图:一九七九年三月,北京北海幼儿园的孩子们把折好的小鸟等纸工送给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第六列中图:一九六O<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三月七日,宋庆龄在上海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十周年大会上,向荣获“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妇女授奖。</span></p><p class="ql-block"> 第六列下图:一九七九年六月一日,万名儿童在首都人民大会堂欢庆国际儿童节。图为会场一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妇幼事业,“六个第一”</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亲自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儿童艺术剧院、第一本少儿刊物、第一家寄宿制托儿所、第一座妇幼保健院、第一家少年宫和第一个儿童艺术剧场,成为新中国妇女儿童事业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O年初,宋庆龄经与周恩来商议,决定将中国福利基金会定名为中国福利会,致力于妇幼卫生保健和儿童文化教育领域的实验性、示范性工作,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宣传。</p><p class="ql-block"> 图为一九五O年五月二十五日宋庆龄致周恩来信函稿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第一家儿童艺术剧院 </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七年四月宋庆龄在上海建立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一九五七年四月扩建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马兰花》《小足球队》《表》《白马飞飞》等众多经典剧目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和金狮奖。自二OO四年起,剧院创办中国第一个国际性儿童戏剧展演活动——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观看世界儿童戏剧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上左图:一九五二年,宋庆龄亲自率领儿童剧团到北京演出,在前门车站受到热烈欢迎。 </p><p class="ql-block"> 上中图:宋庆龄与儿童艺术剧院第一代小演员们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上右图:一九四七年,儿童剧团上演第一部儿童剧《表》。</p><p class="ql-block"> 下图自左至右:</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经典剧目《马兰花》剧照;</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六年,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儿童剧《白马飞飞》获“五个一工程”奖;</p><p class="ql-block"> 二O一九年,俄罗斯剧目《给妈妈的礼物》参演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p><p class="ql-block"> 波兰启智剧目《猜猜看》参演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第一座专为儿童服务的剧场 </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二月,宋庆龄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座专为儿童服务的儿童艺术剧场,启迪儿童心灵,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左上图:一九六四年五月,宋庆龄在儿童艺术剧场和少年儿童一起观看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小足球队员》</p><p class="ql-block"> 左下图:儿童艺术剧场设立了有问必答台,专门为孩子们提供与演出有关的教育讲解服务</p><p class="ql-block"> 右图:一九五八年,宋庆龄建立了专为儿童服务的儿童艺术剧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第一个校外教育机构 </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三年六月一日,在少年儿童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基础上,宋庆龄创办新中国第一个校外教育机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毛泽东题写宫名。</p><p class="ql-block"> 少年宫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开展素质教育,开设近百个艺术、科技、人文等兴趣小组项目,年均开展主题活动三百余场,活动覆盖面近四十万人次。</p><p class="ql-block"> 左上图:宋庆龄和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航模组的孩子们在一起,鼓励他们热爱知识,勤奋学习;</p><p class="ql-block"> 左下图:一九五三年,宋庆龄创办新中国第一个校外教育机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p><p class="ql-block"> 中左上图:一九五五年六月十六日,宋庆龄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看孩子们做游戏; </p><p class="ql-block"> 中左下图:一九五七年十月十六日,宋庆龄在少年宫接待各国妇女代表团后,与小伙伴艺术团、小伙伴服务队、科技文艺小组组员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中右上图:一九六O年一月二十七日,宋庆龄和少年宫艺术团的孩子们欢度春节;</p><p class="ql-block"> 中右下图:一九六O年五月,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制作的第一个机器人(左);一九五四年,毛泽东主席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题写宫名(右)。</p><p class="ql-block"> 右图: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五日,周恩来在观看航海模型小组时,勉励组员“今天做小船,将来造大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第一本综合性少儿期刊 </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O年一月,在宋庆龄领导下,中国福利基金会设立儿童工作研究室,筹备出版综合性儿童刊物,定名为《儿童时代》,以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同年四月一日《儿童时代》正式创刊为半月刊。宋庆龄为《儿童时代》创刊号题词并撰写刊名。</p><p class="ql-block"> 下面图片自左至右:</p><p class="ql-block"> 《儿童时代》的小读者们;</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O年代,《儿童时代》成为师生们争相传看的儿童读物;</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O年五月,宋庆龄为《儿童时代》创刊号题词,指出了办刊方针和任务;</p><p class="ql-block"> 《儿童时代》封面:一九五O年《儿童时代》创刊号封面(左);一九六二年由张乐平创作的《儿童时代》封面(中);一九七九年八月的《儿童时代》封面(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第一家寄宿制托儿所</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四日,上海解放还不到两个月,宋庆龄就投身到百废待兴的社会重建中,她在自家老宅(今陕西北路三六九号)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新型托儿所——中国福利基金会托儿所,后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宋庆龄亲自主持托儿所开幕典礼,邓颖超代表中共中央专程来上海祝贺并在开幕式上讲话。许广平、廖梦醒、曹孟君、张琴秋、杨之华、胡子婴等全国知名妇女领袖齐聚开幕现场,并赠送了“造福儿童,解放妇女”的匾额,成为当时全国妇儿界的一桩盛事。</p><p class="ql-block"> 左上图: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幼儿园开幕典礼上致辞,祝贺上海第一所新型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p><p class="ql-block"> 左下图: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小朋友在五原路三一四号旧址。</p><p class="ql-block"> 中上图:一九五八年“六一”儿童节,宋庆龄与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欢度节日。 </p><p class="ql-block"> 中下图(二幅):幼儿园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右图:幼儿园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第一座妇幼保健院 </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一年九月十八日,宋庆龄荣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她将十万卢布的奖金全部赠给中国福利会,在上海胶州路妇幼保健站和沪西女工妇幼保健站的基础上筹建一所妇幼保健院。一九五二年九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座妇幼保健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正式开业,设有产科床位五十张。</p><p class="ql-block"> 左上图:一九五二年九月,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开幕。 </p><p class="ql-block"> 左下图: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深入工厂、农村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p><p class="ql-block"> 中上图:一九五一年,宋庆龄获得了“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p><p class="ql-block"> 中下图:宋庆龄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证书,图为证书内页。</p><p class="ql-block"> 右上图:一九五五年春,宋庆龄来到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看望产妇和婴儿,并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要好好保育孩子。”</p><p class="ql-block"> 右下图左:1951年,宋庆龄将获得的“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十万卢布建立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p><p class="ql-block"> 右下图右: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婴儿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 </p><p class="ql-block">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是由中福会发起,于一九八六年成立的一家公募基金会,始终秉承宋庆龄公益慈善精神,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p><p class="ql-block"> 基金会倡导规范、透明、高效的公益项目运营理念,重点关注妇女儿童的需求,在妇幼保键、助学助教、儿童文化等方面设立了多个项目基金,足迹遍布全国。</p><p class="ql-block"> 基金会与中福会系统各单位紧密联动,资源整合,创设了多个呼应社会需求的公益项目。“宋庆龄爱心书库”坚持多年向贫困地区儿童赠送优质读物,“母婴平安”项目使二十多个省市的数十万婴幼儿获益。</p><p class="ql-block"> 变革发展中的基金会是一家具有国际视野的公益机构,借助自身优势,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积极拓展国际间的项目合作与交流。同时,努力加强和推动跨界合作,不断探索公益人才培养新途径。</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思想高度</p><p class="ql-block"> 取决于你所读的书垫在你脚下的厚度</p><p class="ql-block"> 上图左:母婴平安。</p><p class="ql-block"> 上图右:萤火虫计划。</p><p class="ql-block"> 下图:宋庆龄爱心书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家国记忆</p><p class="ql-block"> 序言</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1893-1981),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p><p class="ql-block"> 在上海今天的淮海中路一八四三号,坐落着一座西式宅院,这里曾是宋庆龄的寓所,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九年宋庆龄在上海期间曾在此居住。宋庆龄把它称作“可爱的家”。宋庆龄去世后,她的上海寓所作为宋庆龄故居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供人们瞻仰纪念。作为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记录了她最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她在这里度过了许多温馨的岁月,留下了许多生活的印记。她从这里北上,在这里接待外宾,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单元 聲磬同音</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春,宋庆龄迁居林森中路一八O三号(今淮海中路一八四三号),不久上海解放。六月,宋庆龄在寓所会见邓颖超,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同意北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自此,上海寓所也成为她开展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她在这里会晤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在这里酝酿、筹划新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改组中国福利基金会。她常常在寓所工作到深夜,批阅各种文件,回复各界来信,撰写各类时论文章。重视少年儿童工作的她,也经常在这里招待小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北上信件。(上图)</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北上信件。(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宋庆龄由邓颖超(右一)、廖梦醒(左一)陪同,出席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大会。(上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六月,宋庆龄在新生的上海向党的生日献礼,在上海寓所撰写了著名的《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热烈欢呼人民的胜利已在眼前,称中国共产党为“我们的领导者”,满怀激情地“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中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宋庆龄由邓颖超、廖梦醒陪同,从上海出发到达北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中共高层及著名民主人士等五十多人前往车站,热情迎接宋庆龄的到来。(下二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五月十一日,毛泽东在沪工作期间,专程到淮海中路寓所看望宋庆龄。(上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八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会见上海市领导彭冲、王一平等,与他们亲切交谈。(下二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二年五月,宋庆龄邀请中国福利会儿童剧团的小演员和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寓所做客。(上左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三年五月,宋庆龄邀请中国福利会的小朋友来寓所做客。(上右图)</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在上海寓所和儿童艺术剧院管弦乐队的孩子们一起看乐谱。(中图)</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邀请工作人员的孩子们来寓所做客。(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单元 外交舞台</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宋庆龄主持的许多国务活动都在自己的寓所进行,一批又一批的外国代表团、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来这里拜访她,受到她热情的接待。淮海中路一八四三号成了新中国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见证了宋庆龄维护国际和平,积极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历史篇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宋庆龄在上海寓所会见缅甸总理吴努。(上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五月五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会见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法兰西妇女联盟主席欧仁妮·戈登夫人。(中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六年五月六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的草坪上举行茶会,招待参加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理事会北京会议的亚、非、拉、欧二十七个国家的妇女朋友。(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一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宋庆龄赠送苏加诺总统一对象征和平的鸽子。(左上图&左中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一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会见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理事会代表德维夫人。(右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设宴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伏罗希洛夫将苏联著名画家雅各夫列夫的油画(下图)赠送给宋庆龄,宋庆龄把它悬挂于寓所客厅。(左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五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餐厅宴请朝鲜首相金日成一行。宋庆龄亲自审定宴会菜单,金日成将精美的《春香传》刺绣挂屏赠与宋庆龄。(左上图)</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宴請金日成的“锦江”菜单(中左图)</p><p class="ql-block"> 金日成赠送给宋庆龄的《春香传》刺绣挂屏。(中右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四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会见墨西哥前总统、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拉萨罗•卡德纳斯将军和随行人员。一九六二年八月,墨西哥和平委员会主席蒙塔尼奥博士来华访问时,受墨西哥前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将军之托,将一个拼花木盒赠送给宋庆龄。(右下图)</p><p class="ql-block"> 最下方就是拼花木盒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三年一月七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会见锡兰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上图&中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五年三月九日,宋庆龄、周恩来在上海寓所会见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元帅。(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 可爱的家</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的上海寓所不只是宋庆龄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她心目中的家。宋庆龄曾说:“去北京是上班,回上海则是回家”,她把这里称为“可爱的家”。她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刚刚到家,发现气候清爽,我很喜欢……。我的小花园很怡人,有高大桉(樟)树,鸟儿在上面筑巢,清晨鸟儿们歌唱。我的管家说它们似乎知道我回家了,一直在歌唱!”</p><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张图片是宋庆龄上海寓所的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宋庆龄和保姆李燕娥在上海寓所花园留影。(上图)</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O年十一月,宋庆龄赠与李燕娥的生日贺卡。(中图)</p><p class="ql-block"> 李燕娥过世后,宋庆龄亲手制作的“友谊”相册。(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宋庆龄的部分藏书。(上图)</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收藏的部分唱片。(中图&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宋庆龄寓所生活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寓所风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结语</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一八四三号的寓所承载着宋庆龄的家国记忆。时光流逝,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已经渐渐成为历史,但她留在这里的身影,依然能够唤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就像你能看到的,我在上海给你写这封信。……你的花卉种子我打算播种在这里寓所的可爱的花园里,当鲜花开放的时候,我将会常想念你。</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致西摩夫人</p><p class="ql-block"> “我可以告诉你,这里正在发生的一切令人振奋。孙中山先生的所有理想正在被有力地付诸实施。这些理想和其他一些重大的计划一起,使这里成为一个真正崭新的中国。我们已确立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的伟大民族一同前进。”</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致克劳特夫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精辟论断</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在革命的一生中写出了大量的文章,发表过不少著名的宣言和声明,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宋庆龄的论断历久弥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周恩来称宋庆龄为国之瑰宝。宋庆龄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受到世界各国爱好和平和正义之士的广泛崇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二四年</p><p class="ql-block"> 妇女地位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尺度。当今世界上,只有意识到这点的民族,才能称其为伟大的民族。</p><p class="ql-block"> ——在神户高等女子学校的讲演</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七年</p><p class="ql-block"> 这广大的被压迫的群众是中国真正革命分子的主力,他们是中国战胜外国剥削和封建压迫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对塔斯社发表的声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先生主张国共合作,因为共产党是代表工农大众利益的党。没有广大的工农群众的拥护和积极参加,中国国民党所担任的国民革命使命,是不可能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国共合作之感言</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p><p class="ql-block"> 我的精神是永远跟随着你们的事业。我深信,在你们英勇智慧的领导下,这一章历史——那是早已开始了,不幸于二十三年前被阻——将于最近将来光荣地完成。</p><p class="ql-block"> ——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二年</p><p class="ql-block"> 我们已经发现了一座桥梁,可以沟通环境、种族、宗教和政党方面的分歧。这座桥梁就是儿童——我们的儿童。</p><p class="ql-block"> ——儿童——世界之宝</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六年</p><p class="ql-block"> 我深信将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终于会成为全世界的一种通行的社会制度。到那时,无疑地,无阶级无刺削的社会就更要普遍,人类也就要进入真正的大同世界。因此我想这种社会制度,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也一定会实现。</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p><p class="ql-block">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p><p class="ql-block"> 和平、进步、正义,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呼声。这是我们对一切人民的希望,也正是我们对自己的希望。这是我们现在的宣告,也将是我们未来的宣告。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使我们背离这个立场。</p><p class="ql-block"> ——和平、进步、正义</p><p class="ql-block"> ——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呼声</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p><p class="ql-block"> 对孩子要坚持正面教育,运用启发、说服、鼓励等方法进行长期的、反复的教育工作。</p><p class="ql-block"> 教育下一代毕竟是全社会的事业,社会各方面人士都应该以对党和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参加教育下一代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把培养革命后代的责任担当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p><p class="ql-block"> 我国妇女起了“半边天”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国妇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日子里都曾出过力量。而且这份力量是伟大的,起了“半边天”的作用。今天,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进行新的长征中,必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祝贺《中国妇女》杂志复刊</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p><p class="ql-block"> 我衷心地祝愿我国伟大的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加强团结,走向更加光辉的前程。我将非常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并肩前进在这伟大而英雄的行列中。</p><p class="ql-block"> ——人民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 </p><p class="ql-block"> 由宋庆龄亲手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始终致力于缔造未来的事业。在新时代,中福会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