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昌府区柳园街道聚源社区党委书记孙博:以“聚心、聚力、聚智”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p><p class="ql-block">孙博作为东昌府区柳园街道聚源社区党委书记,始终以“服务群众、创新治理”为使命,扎根基层一线,通过“聚心、聚力、聚智”三大工程,将老旧社区转变为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他以“小事办实”的务实作风和“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成为基层干部的典范,其事迹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p><p class="ql-block">一、扎根基层:以“微行动”传递民生温度</p><p class="ql-block">孙博坚持“群众需求无小事”,将日常巡查作为工作常态。他每天步行上万步,穿梭于社区街巷,随手捡拾垃圾、扶正倒下的电动车、宣传消防知识,用点滴行动拉近与居民的距离。面对民生难题,他更是冲锋在前:</p><p class="ql-block">老旧小区暖气改造: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时,他仍坚持与施工方反复协调,最终解决居民冬季取暖难题。居民展女士送上一盘煮花生,这份质朴的感谢成为党群情深的见证。</p><p class="ql-block">承重墙纠纷调解:突发纠纷时,他48小时连续作战,集结多方力量现场办公,用专业与耐心化解矛盾,维护社区安全稳定。</p><p class="ql-block">车牌识别系统故障:居民反映问题后,他当场记录诉求并承诺解决,次日即推动系统修复,展现高效执行力。</p><p class="ql-block">孙博的“脚底板工作法”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让居民感受到“社区书记就在身边”的温暖。</p><p class="ql-block">二、创新治理:“三大工程”激活社区活力</p><p class="ql-block">针对聚源社区老旧小区多、商户集中、老党员多的特点,孙博提出“聚心、聚力、聚智”三大工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p><p class="ql-block">聚心工程:搭建党群连心桥</p><p class="ql-block">设立“书记面对面 党群心连心”摊位,常态化入户走访,将居民“吐槽会”转化为共治“诸葛会”。通过倾听民声,他推动解决了停车难、快递柜、充电桩不足等20余项民生痛点,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p><p class="ql-block">聚力工程:整合资源惠民生 </p><p class="ql-block">o环境焕新:联合高校设计网红艺术墙,将老旧街巷变身“打卡地”,激发社区活力; </p><p class="ql-block">o儿童关爱:开设“周末小课堂”,邀请志愿者为双职工家庭子女提供课业辅导和兴趣培养; </p><p class="ql-block">o适老化改造:推动安装“爱心椅”、无障碍设施,方便老人休息出行,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p><p class="ql-block">聚智工程:引入“居民议事”模式</p><p class="ql-block">借鉴《聊城晚报》报道的“居民议事”经验,搭建线上线下沟通平台,实现从“社区单方面推进”到“群众需求导向”的转变。例如,在老旧小区安装快递柜项目中,他组织居民代表、专家、施工方多方协商,最终达成共识,项目顺利落地。</p><p class="ql-block">三、破解难题:以“担当精神”化解民生痛点</p><p class="ql-block">孙博敢于直面复杂问题,用创新思维破解治理难题:</p><p class="ql-block">商户经营困境:主动走访商铺,了解资金周转需求,协调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并组织直播带货培训,帮助商户渡过难关。 </p><p class="ql-block">迷路老人救助:三年内三次帮助迷路市民回家,甚至为外地求助者提供食物和路费,其善举被居民称为“社区守护者”。 </p><p class="ql-block">银龄项目创新:受《聊城晚报》启发,推行“校社融合”银龄项目,组织老年人参与文艺会演、手工艺展览等活动,推动“老有所学”向“老有所为”升级。80岁志愿者汤润芝等人的红色故事宣讲经报道后,吸引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形成代际互动新模式。</p><p class="ql-block">四、引领风尚:以“榜样力量”凝聚党群共识</p><p class="ql-block">孙博的事迹多次被《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形成示范效应:</p><p class="ql-block">公益课堂推广:晚报报道全市公益托管班经验后,他将报纸张贴在社区公告栏,并邀请优秀教师授课,打消家长顾虑,课程参与率提升至90%。 </p><p class="ql-block">红色基因传承:成立红色革命故事宣讲团,孙博任团长,牛东华任副团长,老党员汤润芝、曹在斌、倪西群及张红霞和大学生等人宣讲红色革命故事经报道后,他组织“红色故事会”,吸引聊大学子青年志愿者参与,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生动局面。 </p><p class="ql-block">党群温情互动:居民送花生、递糖水的暖心瞬间被报道后,更多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p><p class="ql-block">五、荣誉与影响:基层治理的“聚源样本”</p><p class="ql-block">孙博的付出得到广泛认可:</p><p class="ql-block">个人荣誉:获评东昌府区道德模范,入选“聊城好人榜”,其治理经验被纳入全市基层干部培训教材。 </p><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受邀到聊城大学作专题讲座,以自身经历激励青年学生投身基层治理;参与“村社组织联建 乡村好品进城”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p><p class="ql-block">模式推广:其治理模式被《人民日报》《山东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成为聊城基层治理的“聚源样本”,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担当与智慧。</p><p class="ql-block">评价:以“初心”践“使命”,用“创新”谋“长远”</p><p class="ql-block">孙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政策落地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信任。他的事迹证明,基层干部的担当不仅体现在解当下之忧,更在于谋长远之利。通过“聚心、聚力、聚智”三大工程,他让老旧社区焕发新生,让党群关系更加紧密,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正如居民所言:“有孙书记在,我们心里踏实!”这份信任,正是对他工作最高的褒奖。</p><p class="ql-block">东昌府区柳园街道聚源社区亚大小区居民网格支部委员会</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