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实践,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p><p class="ql-block">中国雕塑源远流长,两汉时期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化艺术繁荣,厚葬之风盛行,以墓前礼仪性雕刻、墓内随葬或装饰品为代表的雕塑艺术作品亦随之得到极大发展,如画像石、画像砖、陶俑等,且呈现出大气、浪漫、灵动的新风尚。</p><p class="ql-block">汉代的巴蜀,安定富庶、沃野干里,号称天府之国,是汉代雕塑艺术流行的重要区域。考古资料显示,从西汉中后期开始,巴蜀地区的墓葬中逐渐出现陶俑,画像石、画像砖在东汉时期出现,到了东汉中后期则极为盛行。</p><p class="ql-block">巴蜀地区的汉代雕塑不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其画像艺术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极具地方特色,在某种程度上还充分体现了巴蜀先民乐观豁达天性与悠闲安逸的生活状态,在中国汉代雕塑艺术史上别具一格,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石阙</p><p class="ql-block">■阙,是一种左右对称,中间形成缺口通道,建在城门、宫殿、陵墓等建筑前面的建筑物(东汉刘熙《释名》:“阙者,缺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阙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建筑形式,约在西周时期出现,汉唐时期普遍流行,明清时期仍有子遗。阙多由泥土、砖石建成,可以分为城阙、宫阙、宅第阙、祠庙阙、墓阙五种类型,一般认为阙的主要功能是别尊卑,是彰显身份地位的标志,此外还有登高远望警戒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汉代是我国阙类建筑最为流行的时期,现存汉阙主要以石阙为主,而巴蜀地区是我国汉代石阙遗存最丰富的区域。这些石阙既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仿木结构地面建筑遗存,又是充分反映两汉时期雄伟、富足时代气息的精美雕刻作品,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和艺术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