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地处八百里秦川西部的小城,气候相对干燥寒冷,而牛羊肉自古就是这里秋冬的美食。这种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抵御寒冷。宋代大文豪和美食博主苏轼曾以“秦烹唯羊羹,陇馔有熊腊”的诗句赞美西北的美食。诗中的秦陇就是今天的陕甘等地,羊羹也许就是当年羊肉泡馍的昵称罢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陇之地的羊肉泡馍当属大唐长安的羊肉泡馍为一流。而羊肉泡馍的前世今生还颇有一些典故,可以说,它的一生几乎都与历史名人相缠绕。相传五代末期,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后经长安,身无分文,只剩两块干馍,难以下咽。便乞求羊肉铺老板给一勺羊汤把干馍掰碎泡在汤里充饥。结果馍软、汤鲜,意外的美味使他一记就是一辈子。谁承想,后来赵匡胤当了宋代的开国皇帝,他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一口。皇帝不仅如愿吃到美味,还御赐此物为“天下第一碗”。当然,这羊肉泡馍即是不想身价倍增都不行。后来,还有慈禧老佛爷西行吃过羊肉泡馍,虽仓惶之中却不忘御赞。再后来,1936年“西安事变”时,老蒋也吃过羊肉泡馍。无奈,当时蒋校长正处囚笼,索然无味可惜罢了。然而,不论历史如何风云变幻,历史总是人民创造的。长安人喜食羊肉泡馍那可是千年的习俗哈!这道美食是十三朝古都标志性特色美食,也是这座千年古都饮食文化的独特体现。不咥(咥:长安人把“吃”字音为“咥”字)一碗羊肉泡馍,就如同您没有真正来过西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安大名鼎鼎的老字号羊肉泡馍馆颇多,“老孙家”、“老马家”、“同盛祥”等如雷贯耳。坊上“一真楼”、“果渊斋米家泡馍”等都受到吃货的追捧。当然,南小巷黄家羊肉泡馍也是一绝。这是一间开了七十多年的老店,五代人就守着一锅老汤,每天熬足16个小时,把牛羊的大棒骨骨髓全都融化到了汤里。这哪里是熬的羊汤,这是熬出了羊汤的灵魂满满。时至今日,西安“南小巷黄家羊肉泡馍”开到了西府唐潮城,给小城吃货带来了福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咱先不说南小巷黄家羊肉泡馍咋象(“咋象〞-西安话:怎么样),奏看(“奏看”-西安话:你看)这店里店外这食客就说明了人家生意的红火!店内座无虚席,小桌小凳都摆满了店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各位看官:咱言归正传。小文题目是“指尖上的美味”,那咱就说说为萨(“萨”-西安话:啥、什么)是指尖上的美味。常有“舌尖上的美味”一说,似乎没有“指尖上的美味”的说法。其实不然,羊肉泡馍的美味除了羊肉汤浓酽浑厚、肉质鲜嫩醇烂之外,就是馍筋柔韧了。而馍筋柔韧的关键所在,也是羊肉泡馍的一大特色就是食客自己掰馍。食客先把烙好的陀陀馍一掰四块、而后撕成八片,再细细掰成米粒或黄豆般的粒状。食客的这种劳动等同于协助厨师的一次再加工。厨师若要一勺烩出羊肉泡馍的神仙味道,非食客悉心掰馍不可。馍掰的精细,羊肉的汤汁就容易浸透进陀陀馍里,就能使汤、肉、馍三者中和成神仙味道。所以,掰馍这种指尖上的动作既是羊肉泡馍的神奇,也是对羊肉泡馍的致敬。说到这里,顺带科普一下许多外地食客不知的秘密:但凡西安正宗的羊肉泡馍馆都只能手掰馍而不提供“机器绞馍”呢!个中道理你懂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碗西安羊肉泡馍,不仅是食物,更是千年长安历史的味觉浓缩,个中藏着半部长安史。您若想读懂西安,不妨就从指尖掰馍开始,让一碗饱含筋道的馍、浓香的汤和软烂的肉的羊肉泡馍带着您穿行秦砖汉瓦的烟火人间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