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印象之栗头丽椋鸟

泰哥

<p class="ql-block">  对非洲的惯常印象是贫穷、落后、荒凉,满脑子都是荒芜的想象。而一踏上这片土地身临其境时,迎面而来的是辽阔的晴空,奔放的野性,热情好客的土著人,像一幅幅被岁月的温柔打磨过的油画,霎时征服了我的心。</p><p class="ql-block"> 惊喜接踵而来,但最让我心仪的却是栗头丽椋鸟,这个行前我精心准备的目标鸟之一,虽不是稀客,也不是珍禽,却让我驻足良久,近身细细端量。</p> <p class="ql-block">  站在我面前的栗头丽椋鸟,黑色的头冠,衬着一圈洁白的眼先,深蓝的颈、背泛着紫光,橙红的腹部如一团温柔的火,近乎妖艳的像兜着一个迷你的超短裙,似人为制成。虽做工粗糙,还露着毛茸茸的羽绒,却显露着非洲狂野的粗线条和幽默、俏皮。翅与尾羽流转着蓝绿相间的金属光泽,让大地和天空作为最佳的调色板,在光影中变幻着自然和多彩的晕染。</p><p class="ql-block"> 它不喧哗,也不争不抢。静止时,充满诗意;振翅时,放荡不羁。它用最美的色彩、最艳丽的姿势,给世界递上一封最好、最完美的情书,那是自由与美的邂逅。</p><p class="ql-block"> 宣示它的美不是偶然,而是这片土地的馈赠。无论干燥的草地、裸露的岩石、凶险的水塘边、危机四伏的树枝上,都活跃着它的身影,某种意义上,这是它存在的骄傲。虽不是主角,却让这片土地有了灵魂。</p> <p class="ql-block">  栗头丽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丽辉椋鸟属的鸟类。留鸟。</p><p class="ql-block"> 特征:体长18厘米,头部青铜黑色,颈、背、臀部、尾部体羽具蓝绿色金属光泽,腹部橙红色,胸上及尾部下覆羽白色,虹膜白色,喙、腿黑色。雌雄同色。</p><p class="ql-block"> 生境:喜开阔的林地及灌丛、人类居住区附近。</p><p class="ql-block"> 食性:以甲虫、苍蝇、蚂蚁、蚱蜢、白蚁等昆虫为主,也食植物浆果。</p><p class="ql-block"> 分布:东非七国。如肯尼亚、坦桑尼亚、索马里、乌干达等国接壤的地区。</p><p class="ql-block"> 保护现状:数量较多。2012年被《世界自然联盟》IUCN列为(LC)无危级。</p><p class="ql-block"> 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p><p class="ql-block"> 坦桑尼亚恩格罗恩格罗</p><p class="ql-block"> 文于广东深圳</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7日</p><p class="ql-block"> 6周年</p> <p class="ql-block">整理照片时,发现这只鸟与众不同,显著区别眼睛是红的。名为希式丽椋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