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 室雅兰香</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1601735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中山公园第四十一届菊展于10月18日开展。</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山公园多年举办的传统节会,菊展承载了多代青岛人的秋游情结。菊展期间,众多市民举家走进中山公园感受秋天的气息,老少相携、共享天伦的情景,更为菊展增添了一份温馨。</p> <p class="ql-block">我于重阳节前一天(10月28日)上午去中山公园转转,今年的菊展以造型景观为主,虽然没有名菊,但还不错,拍了几张菊花片供大家欣赏!</p><p class="ql-block">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霜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秋时节,千姿百态的菊花灿然怒放,历代的文人墨客在此时常徜徉于菊花丛中,赏花、作画、饮酒、赋诗,引菊花以自喻,咏菊花以抒怀,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佳句。我最喜欢的还是:</p><p class="ql-block">唐代 · 元稹</p><p class="ql-block">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p><p class="ql-block">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p> <p class="ql-block">元稹的这句诗,耳熟能详,却总觉隔着一层纱。直到这个深秋,当我端着相机,穿行于看似热闹的菊展时,这句诗才如同被雨水洗过一般,清亮亮地撞进了心里。</p><p class="ql-block">眼前的菊海,固然是繁花似锦,但我镜头寻觅的,并非这铺天盖地的热闹。我想寻的,是那一份在寻常中坚守的孤傲,是繁华落尽前最后的、也是最为炽烈的绽放。</p> <p class="ql-block">我的目光停留在那些花瓣顶端蜷曲然而向外四射的,它们像仙女在空中舒广袖般轻舞;还有那些微微向内卷曲的瓣梢,镶着一道由浅入深的紫红,像被秋霜浸染过的思绪,凝聚了整个季节的风霜。我蹲下身,调整光圈,让背景虚化成一片朦胧的暖褐。“咔嚓”一声,我定格的不再是一朵花,而是一句无声的诗。</p><p class="ql-block">那是一朵逆光中的微笑,上午的阳为一朵白色的单瓣菊勾勒出金色的轮廓。光线穿过轻薄如翼的花瓣,透出玉石般温润的质感,连细微的脉络都清晰可见,仿佛生命的内在经络。它不像牡丹需要绿叶的层层簇拥,它就那样简净地开着,坦然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我拍下的,是它的风骨,是“此花开后更无花”的那份清寂与坦然。</p> <p class="ql-block">菊花,它不与百花争春,不与夏荷斗艳,它选择在万物开始凋零的时刻,挺身而出,用色彩与生命,对抗必然到来的萧瑟。我的镜头记录下这“更无花”之后的坚守,原来,孤独可以如此绚烂。</p><p class="ql-block">此刻,我终于懂了元稹。不是没有道理的偏爱,而是源自生命深处的共鸣。</p><p class="ql-block">我爱眼前的这一朵朵在秋风中舞动的菊花。</p> <p class="ql-block">拍于2025年10月28日、11月2日中山公园</p><p class="ql-block">谢谢浏览!祝秋日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