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保险职业生涯(45)(回忆录连载)

山西郭促

<p class="ql-block">第二章组织安排来浑源,基层公司经理干三年(4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九节 理赔服务有提升(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是建立和完善理赔制度。当年基层公司在理赔时效等方面,确实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防止假案件或赔付不当事情的发生,我实行接案、调查、理算、审批环节分离管理的办法,接案登记在办公室,然后转交团险部负责人根据案件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再由理算人员做初步理算。一般每周五上午或下午,召开由经理室组成人员和团险部相关人员参加的集中审批会议。会议之后再根据情况校正理算,团险部负责人、分管副经理签字后交我最后审批,客户去财务室领取赔款即可。当年我们浑源县公司赔付率控制是比较好的,理赔时效情况也是比较好的。我记得还没有出现过向上级投诉的情况。至于涉及权限外上报审批,我们会事前和省市有关人员主动沟通,然后按商定后的要求再上报,因此签批也是很快的。</p><p class="ql-block"> 理赔审批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加之我们国人办事一般有找人和托请的习惯。基层公司经理手中有一定审批权,也是有人要公关的岗位。我记得有一天早上,我吃完饭刚回到办公室,一位戴墨镜手提皮包的年轻人就跟了进来,用流畅的普通话向我介绍说他是一家花岗岩公司副总经理,想了解催问他们公司因为一位职工意外死亡后赔款情况。闲聊了几句,我把情况做了介绍,告诉他很快会结案。正说着,他迅速从皮包拿出一叠钱放在了我办公桌抽屉里,让我大吃一惊。我立马严肃认真地告诉他,把钱拿走,离开我的办公室。他见我态度坚决,只好又把钱装了回去。坐下来再聊,我问他“老家是哪里人”,他说“天镇县人。”我就笑了,“你不用讲普通话,说天镇话吧,我是阳高人,咱们是邻居老乡。”于是我们就又友好的交流了起来。我一生讲不好普通话,也是最头疼讲普通话。这是一家台资企业,当年我们承保了不少开采花岗岩矿的团体意外险。时间不长,我们报送市公司审批报告就批复回来,理赔款及时予以支付,这位副总经理又专程来感谢。第二年续保时间还没到,他就领着财务人员把保费交来了。(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