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雕塑邀请展作品介绍(五)

阿强

<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20日,上海第十一届南京路雕塑邀请展暨云南雕塑艺术展在南京路五卅广场拉开帷幕。共展出了40位雕塑家的60余件作品,其中有走街串巷的补碗挑子,走南闯北的马帮商队……,这些云南的往事记忆已经凝固在了南京路上的雕塑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2年春节期间,名为《百年老昆明市井青铜雕像》在昆明东西寺塔(唐代古刹遗址)步行街亮相。这些民俗雕塑群由《马帮》《下棋》《更夫》《补碗》《贩妇》五组青铜雕塑组成。以法国摄影家奥古斯特·费朗索瓦(中文名方苏雅)拍摄的昆明老照片为原型,再现了清末民初时期昆明市井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陈长伟(1973- ),云南曲靖人,2000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兼任云南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研究生导师,副教授。</p><p class="ql-block">茶马古道作为古代中国西南地区重要贸易通道,主要连接云南、四川、西藏等区域。丽江段茶马古道,起点为金龙桥,终点至丽江古城文林村,是丽江境内保存最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2001年陈长伟创作的青铜雕塑《马帮》表现的是马帮商队运输的场景。</p><p class="ql-block">🔻《马帮》(青铜)陈长伟</p> <p class="ql-block">陈龙生(1948- ),云南昆明人。云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历任云南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云南艺术学院雕塑系特聘专家。长期从事雕塑艺术创作与研究。1984年,他参与创作了昆明东站环岛《春城圆舞曲》、滇缅公路纪念雕塑群等标志性城市雕塑,作品以展现云南民族文化特色和市井生活见长。</p><p class="ql-block">打更是中国古代民间夜间报时制度,更夫通过打梆子或敲锣巡夜,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兼具报时、防火、防盗提醒职能。《打更》描绘了当时夜间巡更者形象。</p><p class="ql-block">🔻《打更》(青铜) 陈龙生</p> <p class="ql-block">李加青,1996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span style="font-size:18px;">并留校任教</span>。1998年至200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参与创作东西寺塔步行街民俗青铜组雕,该作品荣获第二届云南省雕塑艺术展一等奖。</p><p class="ql-block">梁涛,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硕士,师从张映辉。2001年参与创作昆明东西寺塔雕塑群等展现云南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雕像。</p><p class="ql-block">云南地处山区,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需翻山越岭赶集。为保护鸡蛋运输过程中不破损,当地人用竹篾或干草将鸡蛋编织成串,形成类似“冰糖葫芦”的形状,既保护蛋壳又便于悬挂。这种工艺延续至今,成为云南特色文化符号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加青、梁涛的</span>雕塑描写的就是背着小孩的贩妇,坐在集市中卖鸡蛋的情景,对人物的姿态和表情都塑造得生动传神。</p><p class="ql-block">🔻《贩妇》(青铜)<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加青、梁涛</span></p> <p class="ql-block">张吉洪,1987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雕塑专业,1992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进修。现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雕塑系主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2005年他和陈长伟组织策划了中国昆明首届国际雕塑节。</p><p class="ql-block">这组两个老汉蹲在地上下棋的雕塑,刻画得如同我们在街头巷尾看到的一样真实可信。抽着粗大的竹筒烟管的老者胸有成竹,似乎胜券在握;另一位戴瓜皮帽手持铜烟斗的老人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p><p class="ql-block">🔻《下棋》(青铜)<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吉洪</span></p> <p class="ql-block">杨小波(1973- ),陕西渭南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代表作品有《飘》(入选第四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 、《海天竞自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 、</span>《十九秋》(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传统补碗工艺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因瓷器运输昂贵而普及,五六十年代工业化后衰落。碗儿匠挑担走街串巷,工具包括金刚钻、铁砧、铜制铆钉等。修复时先捆扎碎片,钻孔后嵌入铆钉敲紧。‌‌</p><p class="ql-block">🔻《补碗》(青铜)杨小波</p> <p class="ql-block">不仅有昆明东西寺塔的百年老昆明市井青铜雕像,2005年,艺术家夏维、雕塑家张吉洪策划建立了昆明南屏街雕塑群。由雕塑家张吉洪、陈龙生、陈长伟、郁川、杨远冰等人创作的《照相》《遛鸟》《挑水》《叫卖》《跳海牌》《雕花八椅》组成的5组情景雕塑,以展现老昆明民俗风情为主题,还原了老昆明的传统生活场景。但这些雕塑并未出现在南京路雕塑展上。</p><p class="ql-block">陈长伟创作的《照相》雕塑,刻画的是头戴礼帽、袋揣怀表、脚穿三接头皮鞋的照相师傅,在按下快门时与顾客互动的瞬间。</p><p class="ql-block">🔻《照相》铸铜雕塑,作者 陈长伟</p> <p class="ql-block">《遛鸟》呈现的是爷孙俩遛鸟的情形:一位身着长衫的清瘦老者,左手提着鸟笼,右手用烟杆牵着小孙子信步遛鸟的场景。小孙子噘起小嘴在模仿小鸟的鸣叫。老人仿佛在寻找隐藏在绿树枝头的小鸟。</p><p class="ql-block">🔻《遛鸟》 作者 杨远冰</p> <p class="ql-block">郁川(1961- ),云南昆明人,云南艺术学院教授,云南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创作雕塑作品数百件,2008年获云南省文学艺术贡献奖,是新中国100位雕塑家云南唯一入选者。油画作品《滇南三月》在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展览中获银奖,雕塑作品《双子星》于2007年获得“全国优秀城市雕塑”优秀奖。</p><p class="ql-block">《叫卖》刻画的是一个挑夫在街上叫卖梨子的形象。他右手提着扁担,两个箩筐里摆满了又大又圆的梨子,左手放在嘴边,正<span style="font-size:18px;">扯着嗓子叫卖。</span></p><p class="ql-block">🔻《叫卖》 作者 郁川</p> <p class="ql-block">老昆明的富贵人家堂屋上的檀木雕花椅,是其身份之衬托,如今平等,咱也坐坐。</p><p class="ql-block">🔻《雕花八椅》 作者 张吉洪</p> <p class="ql-block">昆明的自来水厂创建于1915年,当时城内各街道有44座公用水站,又称水盘。雕塑<span style="font-size:18px;">《挑水》</span>塑造了一位在水盘边利用接水间隙稍作休息的送水青年形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挑水</span>》 作者 陈龙生</p> <p class="ql-block">《跳海牌》类似于“造房子”,通常是女孩子的游戏。在地面绘制田字格图形,抬起一只脚,用另一只脚的脚尖将瓦片踢入指定的方格内。若踢出方格或未踢入指定方格,则视为游戏失败。</p><p class="ql-block">🔻《跳海牌》 作者 陈龙生</p> <p class="ql-block">🔻《芳心》(玻璃钢)陈龙生 </p> <p class="ql-block">🔻《玫瑰少女》(玻璃钢)李加青</p> <p class="ql-block">🔻《走向未来》(铸铜) 张吉洪 </p> <p class="ql-block">🔻《十九秋》(铸铜) <span style="font-size:18px;">杨小波</span></p> <p class="ql-block">廖新学(1900—1958),云南富民人,中国现代雕塑家、油画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7年毕业于</span>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刻系,师从戈蒙教授。<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7年,《半身男像》获巴黎“春季沙龙”金质奖;《半身女像》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银质奖”。1946年,《握铁饼者》雕塑获巴黎“秋季沙龙”金质奖。</span>1948年归国后任云南省文联副主席,1953年主持创建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科(现云南艺术学院),为云南新美术的开拓者,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代表作品《苗族女孩》《彝族少女》1955年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p><p class="ql-block">🔻《男少先队员》(玻璃钢)廖新学</p> <p class="ql-block">🔻《女少先队员》(玻璃钢)廖新学</p> <p class="ql-block">雕塑家余世德是云南艺术学院的资深艺术家,曾参与昆明多件重要城市雕塑的创作,包括《春城圆舞曲》雕塑。</p><p class="ql-block">过山号是流行于四川大邑[yì]县、荥[xíng]经县等地的民间竹制乐器,又称荥经民间竹号,由20多节竹筒按从大到小镶接成1米长的喇叭筒状。过山号具有制作简便、声音宏亮、成本低廉的特点。</p><p class="ql-block">🔻《过山号》(玻璃钢)余世德</p> <p class="ql-block">张志禹(1940- ),1961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1966年毕业于云南昆明师范学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云南艺术学院雕塑教研室主任、教授</span>。他擅长雕塑创作,代表作品:《金花》《超越》《足球召唤英雄》《星空》《徐霞客像》《红军渡江纪念碑·红军战士纪念像》等,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 ‌</p><p class="ql-block">🔻《金花》(玻璃钢)作者 张志禹,该作品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超越》(不锈钢、铜)张志禹 </p> <p class="ql-block">刘建华(1962- ),江西吉安人,是中国当代雕塑家,以陶瓷和综合材料创作闻名,作品关注社会转型与文化反思‌。198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专业。先后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曾参展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并在泰特现代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机构展出。代表作品有《日常·易碎》(2003年)、《无题》(2008年)等。</p><p class="ql-block">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的绞刑架下英勇就义,时年38岁。这尊《李大钊》雕塑作品,表现了李大钊视死如归的牺牲场景。</p><p class="ql-block">🔻《李大钊》(玻璃钢)刘建华</p> <p class="ql-block">戴广文 (1932— ) 云南通海人。中国著名雕塑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京市雕塑工作室美术师。</span>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曾在解放军从事部队文艺工作,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代表作包括《画僧—担当像》、《南京市新街口孙中山铜像》、《聂耳纪念碑》(与张元真合作)、《郑和胸像》、《屈原·哀民生》等。</p><p class="ql-block">担当(1593—1673),名普荷,又名通荷,号担当。云南晋宁人。曾学诗书画于董其昌、陈眉公、李本宁诸大家门下,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为人志存气节,放浪形迹,故画作飘逸有奇气。</p><p class="ql-block">🔻《担当寻梅》(又名《画僧——担当像》),(铸铜) 作者 戴广文,创作于1981年。原作为石膏,尺寸为65.3×32.5×44.5厘米,入选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收藏于中国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袁熙坤(1944- ),云南昆明人,中国著名画家、雕塑家,联合国首任环保艺术大师,现任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俄罗斯美术研究院荣誉院士、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作有《极地之急:北极熊》《何塞·马蒂》《泰戈尔》《卡斯特罗》《苏联飞鹰》《回乡》等。</p><p class="ql-block">陈纳德(1890-1958),美国空军将领、飞行员。1936年被宋美龄任命为中国空军顾问,帮助建立中国空军。在中国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等战役,1941年组织美国志愿航空队(亦称“飞虎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中国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span>。1945年被授予青天白日大蓝绶带。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陈纳德遗孀陈香梅颁发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p><p class="ql-block">🔻《陈纳德—美国飞虎队将军》(铸铜) <span style="font-size:18px;">袁熙坤 (原作</span>安放于贵州省黄平县旧州机场)</p> <p class="ql-block">聂耳(1912-1935)出生于云南昆明,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自幼受母亲影响接触民间音乐,后投身革命音乐创作,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创作于1935年。</p><p class="ql-block">🔻《聂耳》(金属) 袁熙坤</p> <p class="ql-block">🔻云南文苑内的聂耳雕像</p> <p class="ql-block">袁晓岑(1915-2008),贵州省籍雕塑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主席、云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1938年入云南大学文史系攻中国画、雕塑及诗文。1953年调云南省文联任创作研究部副主任 。1959年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63年任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 。1978年回云南艺术学院任副院长,教授 。代表作品《母女学文化》、《版纳林泉》、《金沙水暖》等。</p><p class="ql-block">🔻《吉祥永驻》(铸铜)袁晓岑</p> <p class="ql-block">付云龙(1966- ),云南省玉溪市人,云南省石雕工艺大师,1992年进入云南艺术学院进修雕塑专业,实现民间技法与学院美学的融合。以石雕、木雕、青铜铸造等多元艺术形式闻名,作品涵盖3742件,7件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代表作品:盘龙寺两米石狮、佛塔、《陶行知像》、《抚仙湖奇虾》等。 ‌</p><p class="ql-block"> ‌🔻《双面人》(石雕)付云龙</p> <p class="ql-block">🔻《前世今生十二生肖》(不锈钢)陈长伟</p> <p class="ql-block">🔻《前世今生十二生肖—梅花鹿》(不锈钢)陈长伟</p> <p class="ql-block">🔻《前世今生十二生肖—斑点狗》(不锈钢)陈长伟</p> <p class="ql-block">🔻《钢笔》(不锈钢) 吴华</p> <p class="ql-block">钱曼辉(1961- ),云南昆明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金属装饰雕塑专业,毕业后在昆明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雕塑设计工作。曾任昆明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昆明市美术家协会雕塑陶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代表作品有《射手》、《搏》、《澜沧江》等。</p><p class="ql-block">🔻《阳光》(玻璃钢仿铜)钱曼辉</p> <p class="ql-block">汤佩铭(1941年- ),云南蒙自人,云南著名女雕塑家,擅长雕塑与工艺美术。1965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曾任云南省展览馆美工、省博物馆雕塑创作员、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昆明锦华艺术工程公司经理等职。代表作品包括《悠悠山林》、《版纳乡音》、《赞哈唱新歌》、《月光下》、《古滇锦华》(昆明锦华大酒店设计的外墙浮雕)、《纯铜双象花梨木镂空雕刻大屏风》(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等。作为云南雕塑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深刻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与工艺创新,对云南现代雕塑发展有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月光下》(铜) 汤<span style="font-size:18px;">佩铭 1984年该作品</span>入选云南省美展。 </p> <p class="ql-block">《春城圆舞曲》是昆明市标志性艺术景观‌雕塑,由云南艺术学院教师朱祖德设计,汤佩铭、陈龙生、余世德、余腾辉、席剑、钱曼辉、沈德坤等多位艺术家共同完成。于1984年创作完成。最初位于昆明东站环岛,2020年重建后迁至滇池路七公里转盘。该雕塑以由6名载歌载舞的少数民族(佤族、傣族、藏族、拉祜族、彝族、白族)人物组成,通过相牵的手、飘逸的衣带、象脚鼓等元素巧妙将他们连接成一个环形,欢乐喜庆的感觉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张仲夏(1975- ),吉林长春人,200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来到云南艺术学院雕塑系任教。2006年他再次回到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进修,毕业后担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代表作品有《为了忘却的记忆》、《门》、《云上风景》、《澜湄之歌》等。</p><p class="ql-block">“云”在东西方文化中常被视为仙境、理想世界等象征。张仲夏用了极具现代感的坚硬材质表现轻盈蓬松流动的云朵,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深刻的隐喻。“云上的风景”并非实指,而是一种想象中的、更美好的愿景。它可能是纯粹的艺术境界、内心的宁静、未被污染的自然。《云上风景》系列雕塑凝固了人类仰望和追寻这一“风景”的姿态。</p><p class="ql-block">🔻《云上风景—春天的对话》 张仲夏</p> <p class="ql-block">🔻《云上风景—春天的对话》 <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仲夏</span></p> <p class="ql-block">🔻《云上风景—春天的对话》 张仲夏</p> <p class="ql-block">🔻《云上风景—诗意的栖居》 张仲夏</p> <p class="ql-block">字鹏(1981- ),大理云龙人,2002年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雕塑系,现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他的作品在怪异的造型中传递着某种“神性”。《猪头》、《狮子》等都让人联想到云南造型独特的“瓦猫”,在云南的民间被认为能吃掉一切妖魔鬼怪的兽,有镇宅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出魂系列—猪头》(草纸、竹片) 字鹏</p> <p class="ql-block">🔻《出魂系列—狮子》(草纸、竹片) 字鹏</p> <p class="ql-block">🔻《直立的人》(树脂仿青铜)</p> <p class="ql-block">田国林(1965- ),黑龙江籍雕塑家。1991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本科班。毕业后任教于云南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2000年任教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雕塑创作与教学工作,代表作品有《魂》《舞》《上刀山》等。</p><p class="ql-block">🔻《花非花》(石材) 田国林</p> <p class="ql-block">🔻《待渡》</p> <p class="ql-block">🔻《奔牛》(玻璃钢)纳英 </p> <p class="ql-block">🔻《卡通人苦瓜》(综合材料) 余加红</p> <p class="ql-block">杨文灿(1981- ),云南洱源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雕塑系,师从刘建华、张志禹等教授。 ‌现任云南文熙雕塑设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曾参与创作《思茅国际茶文化节》泥塑群雕,昆明官南立交桥《车夫》泥塑,北京奥运场馆《从希腊到北京》雕塑及英国皇室《造船工人》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love》(玻璃钢烤漆) 杨文灿</p> <p class="ql-block">姜鹰,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现任昆明大然立体造型艺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p><p class="ql-block">🔻《彩绘马》(树脂金属漆)作者:姜鹰</p> <p class="ql-block">孔繁艾(1980- ),云南文山籍雕塑家,2005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雕塑系。现任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雕塑系教师。</p><p class="ql-block">🔻《飞天系列》(玻璃钢烤漆)孔繁艾</p> <p class="ql-block">李辰光(1980- ),200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美术系副主任。代表作有《母与子》、《父子情》、《自由》、《超载》、《快乐网球》等。</p><p class="ql-block">🔻《网球》(玻璃钢)李辰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