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冬 二十四节气 <p class="ql-block">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二十四节气的“四立”,一般从每年11月7日或8日开始。</p> <p class="ql-block"> 《孝经纬》曰:“霜降后十五日,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立冬时斗柄指向西北,太阳位于黄经 225°,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到来。立冬过后,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气温也越来越低。在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之说。而在北方地区,立冬后大部地区将出现雨雪降温天气。</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p> <p class="ql-block">节气由来</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的位置,而制定的补充历法,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出现了“日夜分(春分和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始雨水”“小暑至”“霜始降”等称呼。到了西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完整科学记载,出自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p> <p class="ql-block"> 《左传·僖公五年》记:“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西晋杜预注:“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太平御览》引《左传》旧注:“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意为每到转换的八个节气,都要详细记录当时的气候,云色变化等。季节划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节气法与气温法。</p> <p class="ql-block">气候特点</p><p class="ql-block"> 立冬节气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节气以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起点为黄经0度)所经历的时段划分,立冬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此时段北半球日照时间持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接收的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少。但因地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仍有一定余存(即“积热”),故初冬阶段通常不会过于寒冷,更显著的低温出现在冬至之后。</p> <p class="ql-block">节气风俗</p><p class="ql-block">民俗</p><p class="ql-block"> 迎冬,观风向,祭祖祭天,扫疥,腌制和窖藏蔬菜。</p> <p class="ql-block">食俗</p><p class="ql-block">北方</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北方,立冬有吃饺子的风俗。“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除夕是两年之交的“交子”,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在河南河北以及东北地区,羊肉大葱是最为常见的饺子馅儿。在大连和青岛,鲅鱼饺子则是立冬时节最应景的馅料。在天津河东“老天津卫”聚居地,人们则吃倭瓜馅的饺子。</p><p class="ql-block"> 鲁西南和山西、陕西的关中平原,在立冬之日有喝羊肉汤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p> <p class="ql-block">南方</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南方,立冬时,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炖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民间有“立冬吃一鸡,滋补一冬春”的说法。在浙江桐乡一带,立冬吃鸡曾经是很讲究的事。</p><p class="ql-block">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时间最适合做黄酒,绍兴人称之为“冬酿”,祈求福祉。</p><p class="ql-block">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节气养生</p><p class="ql-block"> 中医谓“秋冬养阴”,要适当调整“生物钟”,起居有时,劳逸适度。立冬过后,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愿我们身体健康,冬季平安。</p> <p class="ql-block">立冬诗词</p><p class="ql-block"> 《立冬》</p><p class="ql-block"> 唐 李白</p><p class="ql-block">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p><p class="ql-block">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p> <p class="ql-block">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p><p class="ql-block"> 宋 钱时</p><p class="ql-block">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p><p class="ql-block">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p> <p class="ql-block"> 《立冬后作》</p><p class="ql-block"> 宋 唐庚</p><p class="ql-block">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p><p class="ql-block">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p><p class="ql-block">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p><p class="ql-block">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p> <p class="ql-block"> 《立冬日作》</p><p class="ql-block"> 宋 陆游</p><p class="ql-block">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p><p class="ql-block">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p><p class="ql-block">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p><p class="ql-block">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谢网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