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心印:在师恩钊的山水间与宇宙对晤

砚楷诗书画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北国心印:在师恩钊先生的山水间与宇宙对晤</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砚楷</span></p><p class="ql-block">当一颗敏感而辽阔的心灵,决定以最虔诚的姿态回应天地的召唤,它便别无选择地走向了北派山水那苍茫而深沉的怀抱。这并非一种风格的选择,而是一种灵魂的宿命;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以生命为赌注的精神修行。师恩钊先生,这位当代北国山河的谛听者与歌吟者,将他的全部存在化作一管汲取天地元气的柔毫,在看似柔软却蕴含无限可能的宣纸上,以身为烛,以魂为焰,进行着一场动心动肺的、与宇宙本源的深邃对话。他的每一次凝神落笔,都是个体灵魂在亘古寂静中的一次深沉呼吸;每一处皴擦点染,都是独特生命在岁月岩层上留下的不朽铭文。他所谓的“画自己”,实则是将渺小的自我虔诚地消融于北地那雄浑的风骨之中——那被塞外朔风千次淬炼的坚韧骨骼,那被林海雪光万遍涤荡的澄澈魂魄,那承载着历史深沉沉吟与未来朦胧光晕的宽广胸膛。他所谓的“画感受”,实则是以笔墨为渡舟,航向存在的深渊,打捞那些沉潜在集体无意识深处的、关于永恒与刹那的古典记忆精华。整个创作过程,是一场神圣与痛苦交织的蜕变,如同用最柔软温热的心房去包裹最锋利寒冷的冰寒,在刺骨的凛冽与灼热的升华中,完成生命向艺术的涅槃。</p> <p class="ql-block"><b>上篇:迹·笔墨间的宇宙呼吸与生命节律</b></p><p class="ql-block">在师恩钊先生构筑的艺术宇宙里,“迹”从来不仅仅是技法层面的展示,它是山川的脉动,是时间的形状,是星辰运转在宣纸上的微弱回声,是宇宙本身在画面上的呼吸与心跳。</p><p class="ql-block">请您细看他笔下的线条——绝不仅仅是物象的轮廓,那是山脊在黎明破晓前微微的战栗,是冰河在春日解冻时清脆的私语,是千年古松在皎洁月光中悄然伸展的透明魂魄。这些线条,时而如古代青铜器上铭文般朴拙凝重,镌刻着千年风霜也无法磨灭的文化记忆;时而如敦煌壁画中飞天飘带般轻盈流转,承载着人类超越尘世的精神梦想。它们是从画家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的生命旋律,每一个转折都是内心情感的微妙跌宕,每一处顿挫都是存在本身的坚定节拍。</p><p class="ql-block">请您静品他墨色的无穷变幻——那最浓的墨,是子夜时分万籁俱寂中群山的深沉沉思,如此沉厚绵密,仿佛能吸纳世间所有的光、声与时间,只在边缘处为皎洁的月亮悄悄留一扇窥探人间的小窗;那最淡的墨,是破晓时分天地间最初的那一缕气息,透明而饱满,如同新生婴儿最初的凝视,蕴含着宇宙无穷的生机与可能。而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那些游走于浓淡之间的、层次丰富的灰色地带——那是黄昏时分光与影的暖昧交织,是山间晨雾与暮霭的缠绵低语,是生命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却最是刻骨铭心的诗意时刻。</p><p class="ql-block">他尤其善于运用泼墨、破墨等技法营造的云海雾霭,更是一首首无言的视觉诗歌。那饱含水分与激情的墨色在宣纸上自由地浸润、弥漫、交融、渗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微缩的宇宙觉醒。云非云,雾非雾,那是天地间未尽的言语,是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神秘渡口,是有限此岸与无限彼岸之间那道柔韧而朦胧的边界。在这云烟缥缈、虚实相生之处,坚硬的山石仿佛获得了生命般的呼吸,凝固的时间开始了潺潺的流动,整个画面不再是一幅静止的图像,而成为一个自主呼吸、不断生长演化的活态宇宙。</p> <p class="ql-block"><b>中篇:象·心象中的永恒凝眸与精神造境</b></p><p class="ql-block">师恩钊先生所苦心孤诣创造的“象”,是北方山水在艺术家心灵这面魔镜中经过千次折射、万次提纯后凝结的结晶。这不是肉眼所见之象,而是心眼所感之象;不是追求外在的形似,而是渴求内在的神遇。</p><p class="ql-block">他画中的山峦,总有一种令人屏息凝神的纪念碑的神性。它们不是静静地、被动地矗立在那里,而是仿佛从大地最深处挣扎着生长出来,以一种倔强的姿态向着浩瀚天空发出沉默而有力的诘问。这些山有着神话中巨人的宽阔肩膀,哲学家中哲人的饱满额头,先知般深不可测的沉默。它们同时是沉睡的,又是清醒的;是无比古老的,又是焕然崭新的;是具体物质的,又是纯粹精神的。当您长久地凝视它们,你会感受到一种来自原始时代的深沉召唤,仿佛这些坚硬的岩石中封存着天地初开时的混沌记忆,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被一颗同样敏感而深邃的心灵重新唤醒、重新诠释。</p><p class="ql-block">他对于画面中光的捕捉与描绘,近乎一种神性的冥想与表达。那从巍峨群峰背后喷薄而出的曙光,不只是物理的光线,它更像是上苍对沉睡尘世的第一次温柔触摸,既充满力量又无比庄严;那静静流淌在斑驳岩壁上的清冷月色,不只是对照明的模拟,它更像是流动的时间本身凝固成的液态华光,清澈见底却又弥漫着淡淡的宇宙级忧伤。光,在他笔下有了实在的重量,有了可触摸的温度,有了细腻的情感,更拥有了一种超越性的神韵——它是画中隐形的灵魂,是“可见的不可见之物”,是带领观者从物质世界通向精神彼岸的无形密钥。</p><p class="ql-block">而那些看似随意、实则精心点缀的微小屋舍、蜿蜒小径、长城杂树,则为这宏伟壮丽的宇宙剧场注入了不可或缺的人间温度与烟火气息。它们从来不是画面的主角,却是画中世界最重要的精神坐标——它们温柔地提醒着我们,在这浩瀚无垠的天地之间,仍有一盏温暖的灯火为所有漂泊的灵魂而亮,仍有一条隐秘的小径通向每个人内心的诗意故乡。这是画家最深沉、最诚挚的人文关怀,在洪荒宇宙的冰冷法则中,为人类脆弱而珍贵的精神找到一个可以安心栖居的温暖角落。</p> <p class="ql-block"><b>下篇:融·天地人的三重奏与生命交响</b></p><p class="ql-block">在师恩钊先生最高妙、最成熟的作品中,“迹”与“象”已然臻至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化境。笔墨不再是描绘物象的简单工具,物象也不再是展示笔墨技巧的被动载体——它们本就是一体两面,同根同源,如同呼吸与生命,不可分割,互为依存。</p><p class="ql-block">请看那沐浴在璀璨晨光中的巍峨主峰,山的雄伟形体(象)与表现光感的灵动笔触(迹)完全交融在一起,仿佛这座亘古的山峦本身就是用天地间最纯粹的光线雕刻而成的神圣造物。您能清晰地分清哪里是山石的肌理,哪里是光晕的渲染吗?不能。因为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神圣时刻,一个永恒的艺术瞬间。再看云雾缭绕的幽深峡谷,云气的变幻形态(象)与水墨的自然渗化效果(迹)浑然一体,虚与实、有与无在这里失去了传统的界限,有的只是天地气息的生动流动、宇宙生命的深沉韵律。</p><p class="ql-block">这种至高境界的融合,其背后是画家数十年来如一日对北方大地近乎痴情的行走与凝视,是对中国绘画传统深入骨髓的研习与充满勇气的创造性转化,更是将个人的全部生命体验、悲欢离合内化为独特艺术语言的艰苦修行。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精神的切片;他最终画出的,就是他真切活出的生命轨迹。这种“动心动肺”、将灵魂投入火焰的绝对真诚,使得他的作品轻而易举地超越了单纯技术的层面,直抵艺术最核心的存在本质与人性深度。</p> <p class="ql-block"><b>终章:在神圣与温暖之间的永恒栖居</b></p><p class="ql-block">当我们静静地站在师恩钊先生的巨幅画作前,我们遭遇的不仅是北方山水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丰饶、深邃而完整的灵魂宇宙。这些作品在本质上是雄伟崇高的,却并不令观者感到压抑与畏惧;它们是神圣超越的,却又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暖慰藉。它们让我们在物质极度丰盈而精神时常漂泊的当代生活中,重新找到了与天地对话的古老勇气,与古老智慧连接的现代途径。</p><p class="ql-block">他的北派山水,既是对古人全景式山水宏大气象的遥远而亲切的回应,又是对现代人复杂心灵需求的深切关照与精神馈赠。在那巍峨连绵的静默群山中,有一种足以安放我们所有时代焦虑的宽广胸怀;在那舒卷自如的流动云气里,有一种能够稀释我们所有生命伤痛的温柔抚慰;在那神秘莫测的光影交错间,有一种可以照亮我们所有存在迷茫的永恒智慧。</p><p class="ql-block">师恩钊先生以其“动心动肺”的赤诚与不朽创造,为我们这个喧嚣而浮躁的时代,成功地构建了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圣殿。在这里,我们可以暂时逃离尘世的纷扰,聆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回响;在这里,我们可以与永恒坦然对晤,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触摸无限的宇宙意义。这或许就是艺术最珍贵的馈赠——它不是让我们逃避现实的虚幻桃源,而是让我们积蓄力量、更有勇气面对现实的精神源泉;它不是生活的精致装饰品,而是生活本身最深刻、最诗意的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在这片由笔墨与心灵共同构筑的“北国心印”之中,我们每个人都能照见自己的影子,都能听见属于自己的、来自宇宙深处的呼唤。而这,正是师恩钊先生艺术世界最动人、最永恒的魅力所在。他的画作,如同暗夜中的灯塔,不仅照亮了中国当代北派山水的前行道路,更为无数寻觅精神家园的现代灵魂,提供了一片可以永恒栖居的、温暖而神圣的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