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童年的毛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赵美祥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当进入冬天,我总会想起小时候每年冬天穿过的毛窝。</p><p class="ql-block"> 毛窝的历史悠久,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为了抵御寒冬,利用天然材料制作出了这种保暖鞋。《老残游记》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关于毛窝的记载 。通常先把芦花剪下来晒干,将芦花絮从花穗上撕扯下来,搓成大拇指般粗的绳条。然后用稻草绳编织成厚实的草鞋底,再用细麻绳将芦花絮绳连接在草鞋底上,一圈一圈地往上缝制成靴帮,最后在靴帮的上沿用稻草编成一圈结实而紧密的靴帮边。为了使穿着更舒适,还会在靴口沿缝包一层厚厚的棉布。</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等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母已经有了我们五个孩子。那时的江海农村不能仅用贫穷可以概括,父母是最普通的农民,我们家兄妹多生活就更加艰难了。母亲白天除了在生产队干农活,晚上还要熬夜给我们兄妹五个、父亲、爷爷做鞋子,缝补衣服。八口人的缝补做鞋,妈妈一个人实在难以招架。</p><p class="ql-block"> 我理解母亲的不易,十分珍惜每年只给我做的一双新布鞋,平时舍不得穿。好在学校离家近,我经常都是赤着脚去学校上课。每到入冬,脚踩在教室的泥地上脚指冻得钻心,只得用右手暖左脚,过一会儿再用左手暖右脚,坚持到放学回家再洗脚穿毛窝,是它给了我童年双脚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我整个童年的每一个寒冬,都是用毛窝温暖双脚的。现在毛窝已经远离我们很多年了,但我时常还会怀念它的温馨。</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