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都宽窄巷子

夏群

<p class="ql-block">成都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span style="font-size:18px;">巷子全长约500米,于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四川提督年羹尧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专驻满蒙八旗官兵。如今</span>它不仅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也是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成都的名片和会客厅”,</span>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是了解成都文化、体验成都生活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日下午,我们来到成都的宽窄巷子,看到街头耸立的指示牌,才得知宽窄巷子并非是一条街,是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古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看到整个巷子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还是选择了依次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的顺序,开始感受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市井气息。</p> <p class="ql-block">走在青石板的街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仿佛一步跨过了时空的门槛。</span>发现街道两旁并非想象中店铺栉比,<span style="font-size:18px;">车水马龙</span>,而是一座座带有北方胡同四合院风格的砖木建筑群,那古老的门头、斑驳的砖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旧街老树,骤然变得温柔而静谧,</span>瞬间就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四合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经是两百多年前年羹尧驻兵的营房,满清没落,后来就来了更多的达官贵人,也来了贩夫走卒,修了四合院,也开启了商业繁荣。这里是成都往昔的缩影。如今</span>这里完整保留了老成都的市井风情,青黛砖瓦的四合院落间,变成了精致的茶馆、书店、私房菜和当地文化空间体验馆。每座四合院都各具特色,雅俗共赏,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都人对休闲生活的理解和表达。</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制扇至美”扇博物馆,也许是成都人喜欢用扇子的缘故,这里是以“花开锦城-西南第一扇”为主题,将巴蜀文化与东方扇艺美学深度融合。<span style="font-size:18px;">打造出“至美中国扇,时尚东方礼”的文化氛围。</span>漫步其间感受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一座独特建筑叫<span style="font-size:18px;">恺庐,宛如一位岁月静好的老者,承载着丰富的传统建筑精髓。只见</span>门头采用特制青砖砌成,呈弧形拱形,门洞上方镶嵌中式传统石匾,匾上以大篆阳刻“恺庐”二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楣上西式拱形浮雕与中式匾额交融,见证清末中西文化碰撞。</span>恺庐其内精心布局有茶室、书香之地与艺术长廊,浓郁的川西文化气息在此交织。</p> <p class="ql-block">在古巷里还看到一座白色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西合璧小洋楼,只见</span>屋顶采用中式青瓦,楼体为西式结构,结合木刻栏杆、罗马圆柱支撑的阳台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窗棂上的</span>西式六角星标志,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觉效果。相传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王姓军人买下这个带有小洋楼的院落。抗战时,军人被召唤至前线,再也没有归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妻子坚守至去世,小洋楼因此被称为“爱情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张采芹故居,这位现代教育活动家、著名国画家与张大千、张善子共誉为“蜀中三张”。他融会中西画技,自成一格,素有“张花鸟”、“张竹子”之称。只见门楣悬挂“思贤庐”匾额,由著名书法家李树荣书写,故居承载着深厚的艺术与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越往巷子深处走,总有惊喜不期而遇,那<span style="font-size:18px;">琳琅满目的特色店铺,卖着熊猫玩偶、蜀绣、变脸娃娃等纪念品,充满了活力和商业的脉搏。特别是当地的美食小吃,三大炮的“砰砰”声,糖油果子的甜香,勾起我的好奇心,让我感受到最直接、最温暖的人间烟火气。</span></p> <p class="ql-block">有道是“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我们来到窄巷子,感觉巷子并非窄得只有一人通过,街道比宽巷子窄了一点,却多了一份幽静。在这里可以回味“宽”与“窄”的哲学,聆听历史的回响,品味成都的慢生活。因为,在这宽与窄之间,藏着成都的魂,也藏着生活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铜雕大宅,这里是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朱炳仁铜雕艺术馆,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只见整个建筑除墙面地面外,门窗、屋面、立柱、家具等均采用纯铜打造,金碧辉煌。并结合传统绘画、雕塑、建筑、书法等艺术形式传承铜艺之魅,令人赏心悦目。</span></p> <p class="ql-block">在古巷里不时地看到各种反映当地生活民俗的雕塑,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成为宽窄巷子独特的民俗景观。我们来到拴马石的浮雕墙。这里有一处昔日八旗子弟拴马的石桩,与石桩旁一匹浮雕马相映成趣,成为北方文化在川西的符号性表现。</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家三联韬奋书店,在繁华的街巷多了一份书香气息,古朴的庭院里是一个以展示图书与文创产品为主的阅读空间,幽静的环境,为游人提供放松身心和了解成都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井巷子,这条幽静的巷子宛如一位隐士,藏匿于宽窄巷子的灯火阑珊处。似乎诉说着老成都的沧桑‌。特别是一条400米长的雕塑墙,是中国第一个以砖为载体的博物馆,一块块不同历史断面的旧砖,<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宝墩遗城、金沙竹泥”到“羊子土坯、秦筑城廓”,再从“汉砖遗风、唐建罗城”到“宋砖古道、明末毁城”。每一块旧砖展示了成都的沧桑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宽窄巷子,最成都”。今天走进宽窄巷子,让我感受到宽窄巷子不仅是一条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宽”与“窄”,不是物理的尺度,而是心灵的境界。正如巷口那句“无论世上的路有多窄,唯有心宽的人能通过”。让我们感悟到生活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的宽窄,而在于内心的宽广。这也许是我走进宽窄巷子最大的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