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群芳艺术团”的排练场地,耳边是悠扬的井陉拉花曲调,眼前是一张张洋溢着热情与光彩的脸庞。 在这里,我们听不到关于年龄的抱怨,只看得到对生活的热爱;在这里,我们遇见的不仅是一群用脚步丈量生活、以舞姿诠释热爱的匠人,更是一个用半生时光,为这片花园播种春风的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初心 · 深耕半生的文艺沃土</b></h1> “我的人生,已经离不开文艺了。”<br> ——艺术团创始人王二荣团长<br><br>这句话,是她一生的注脚。从幼儿园的舞蹈启蒙,到如今成为数百人团队的灵魂人物,文艺如同生命的底色,贯穿了她的岁月。<br><br>对她而言,文艺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心情的极致愉悦。“从家中走入集体,在音乐中与伙伴们起舞、谈天,那一两个小时的排练时光,能洗去所有烦忧。”<br><br>这份从童年起便深深扎根的热爱,让她对凡是文艺相关的事物,都感到“陶醉”与“兴奋”。<br><br>在她看来,参与文艺活动是每个人身心健康的源泉,而这,也正是她一切行动最朴素的起点。<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破局 · 从“一个人”到“百颗心”的奔赴</b></h1> 契机,往往源于一份敏锐的洞察与敢为人先的魄力。<br><br>当时,王团长发现,许多中老年人对复杂的舞蹈望而却步,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何不将大型舞蹈分解,创编成简单易学的广场舞呢?<br><br>说干就干。她一连创编了几十首广场舞,并从零开始组织教学。就像一颗种子落入沃土,团队从寥寥数人,迅速发展成一支庞大的百人队伍。然而,她不满足于仅仅是“跳起来”。<br><br>怀揣着“让大伙都美起来”的艺术追求,她毅然创立了“群芳艺术团”——“群芳”二字,寄托着她最本真的愿望:希望广大群众都能如花朵般绽放美丽。<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淬炼 · 从“广场舞”到“非遗使命”的攀登</b></h1> 团队的壮大,意味着责任的升级。所有的编舞重任都落在了她一人肩上。“晚上12点之前我没睡过觉,”她回忆道,“躺在床上,大脑就开始‘运动’了。”在无数个深夜里,她反复聆听音乐,闭眼琢磨,让动作在脑海中一点点浮现、成型。<br><br>而2016年,成为艺术团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淬炼与攀登。因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结缘,王团长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既然接了这份缘,就要把非遗传承下去。”怀着近乎于使命的信念,她创立了“群芳拉花艺术团”,并立下铁律:主打节目必须原汁原味地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拉花”。<br><br>为了让古老的拉花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重新绽放,她曾带着排练视频,专程前往井陉拜访正宗传承人武新全老师。武老师看后十分惊讶,感慨道:“现在几乎没人跳八几年的老拉花了,你们的版本一点没变!”这份来自源头的认可,让她更加坚信,自己走的这条路,光芒万丈。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绽放 · 群芳园里的生命变奏曲</b></h1> 在王团长开拓的这条路上,团员们的生命也随之奏响了精彩的变奏曲。在加入艺术团之前,许多团员的生活轴线围绕着锅碗瓢盆展开。<br><br>“平常就是忙家务,闲下来就是参加排练。”一位阿姨笑着概括了生活中最美妙的变化。从熟悉的厨房走向充满韵律的排练厅,“第一次来比较兴奋,”那份兴奋,是一扇新世界大门打开的喜悦。<br><br>井陉拉花对手眼身法步要求甚高,对于非专业出身的中老年人,每一个动作都是挑战。但当被问及是否学会了新本领时,团员的回答朴实而有力:“能,慢慢锻炼都能做到。”<br><br>这不仅是学习舞蹈,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的宣言:年龄不是界限,只要愿意开始,生命总能回报以惊喜。<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滋养 · 春风化雨,愈显芳华<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b></h1> “生活充实、显精神、又显年轻了、变活跃了!”<br><br>当我们问及最大的改变时,答案异常地一致和生动。一位叔叔的总结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赤鲟这个平台让我们中老年人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精神,越活越感到开心快乐。”<br><br>在这里,“年轻”不是年龄,而是一种被热爱滋养出来的精神状态。而这股精神的源头,正来自于那个在无数深夜里为他们精雕细琢每一个动作的团长。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传承 · 寄语后浪,共舞春风</b></h1> 艺术团的活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作为掌舵人,王团长带领着这群焕发青春的长辈,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温暖的回响。<br><br>“年轻人努力加油,你们一定是最棒的,有咱们这个平台给咱们提供这个机会,非常感谢,咱们都一起加油。”<br><br>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并肩同行的温暖。这是一场跨越代际的传承:她们传承着井陉拉花的古老技艺与乐观的生活智慧,同时,也从年轻人的活力中汲取着新的能量。<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记:种春风的人</b></h1> 采访结束时,团长仍在为“这么近,那么美”的新编舞精益求精,团员们的笑声则依旧萦绕在耳边。<br><br>我们记住了「群芳艺术团」每一张脸庞上的光彩,更记住了那个为他们、也为井陉拉花默默耕耘的播种者。<br><br>王团长说:“我现在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到极致。”<br>她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她种下的,不止是舞蹈的动作,更是生命的春风。<br><br>于是,春风拂过,群芳绽放。<br> <b>栏目声明:<br>“赤鲟人物志”致力于记录每一个闪光的个体与团体,故事因真实而动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