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创业学社的美篇

蝶变创业学社

<p class="ql-block">🦋134营四班2组:姓名闫红宽</p><p class="ql-block">🦋【每日用心的感悟】</p><p class="ql-block">1️⃣ 早课听到最有感觉的一个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被动消耗时间”到“主动计算时间”的转变——不再让时间随波逐流,而是像拆解三维算法一样,把时间拆分为过去、现在、未来的维度,再细化到具体的年、月、日去规划,用“时间+质量”的标尺衡量每一段投入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结合过去发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去年准备职业资格考试时,我曾陷入“被动消耗”的困境:每天下班就抱着手机刷短视频,总觉得“反正还有3个月,明天再学也来得及”,结果第一个月只翻了教材前50页。直到离考试只剩45天,才突然意识到“时间成本”的重要性——如果这次考不过,不仅要再花一年时间重考,还会错过职场晋升的关键窗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开始“主动计算时间”:把剩余45天拆分为“基础复习(20天)、真题演练(15天)、冲刺总结(10天)”三个阶段,再细化到每天晚上7-9点专注刷题、早上通勤时背考点。更重要的是,我不再追求“熬时长”,而是每学1小时就用真题检验掌握程度(用“时间+质量”衡量),比如原本1小时只能做20道题,后来通过总结答题技巧,1小时能做35道且正确率从60%提升到85%。最终不仅顺利通过考试,还养成了“先算时间成本再行动”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故事启发后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个经历让我深刻明白:“被动消耗时间”本质上是对自我价值的忽视,就像三维算法中只看到“现在”的流逝,却忽略了“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目标”。而“主动计算时间”不是“压榨时间”,而是通过规划让每一段时光都能产生“复利效应”——比如把过去的失误总结为方法,用未来的目标倒推现在的行动,再用“时间+质量”的标准确保每一步都有意义。</p><p class="ql-block">同时也意识到,时间管理的核心不是“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而是像三维算法的“审视与重构”原则一样,定期回头看:“我现在的时间投入,是否能帮我靠近目标?是否在‘高质量’地利用每一分钟?” 这种“计算-执行-复盘”的闭环,才能让时间真正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而不是悄悄溜走的“过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