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与“野餐”

海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昵称 海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 5584989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 海哥</span></p> <p class="ql-block">  迟来的秋天终于像模像样了。这些天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最是游园好时光。许许多多孩子家长和阿姨爷叔,都在郊游,或在去郊游的路上。郊游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时尚,亲近自然使人心情愉悦,家庭和睦,也拉动了消费,促进了经济,好处多多,秋色宜人更值得一游。</p><p class="ql-block"> 原野上,公园里,由绿渐黄,黄中有红,层层叠叠,煞是好看。赏秋除了观赏玩耍,吃的乐趣占了一半。景区内或附近的餐馆生意极好,但再好也没有“野餐”情趣浓。你看那,一家人支起小帐篷,铺块塑料布,吃着肯德基、汉堡包,喝着可口可乐,其乐融融。年青人约上三五好友,吃烧烤喝香滨,不已乐乎。</p> <p class="ql-block">  我们做知青时,每天都看着大地在换装,秋季是最火辣的,也是最好看的。但秋季是异常忙碌的季节,也就无心赏秋了。但秋季却是常吃野餐的时节。今天就说说北大荒的“野餐”。</p> <p class="ql-block">  秋收大忙,真正是迎着朝阳下地,顶着烈日干活,踏着月光收工。不管是割豆子,还是收麦子、刨土豆,概莫如此,一日三餐至少有一餐是在地里吃的“野餐”。</p><p class="ql-block"> 尽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机械化程度在全国是最高的,但还是少不了人工的配合,工作非常辛苦。收割机吐出的麦秸要靠人工装车运回,收上的粮食要靠人工装袋上垛入库,都是强体力劳动。机械忙不过来,为不误农时,也常常用人工收割。特别是收割大豆,北大荒的地大得没边,一眼望不到头。我们手握镰刀,一人一垄,你追我赶的,甚是热闹,尽管腰酸腿疼,可谁也不甘落后。一大早开镰,从这头割到那头,早已是晌午了,这才感到头晕眼花,饥肠碌碌,看到炊事班送饭的马车一到,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狼吞虎咽起来。这样的“野餐”一般都是包子,有糖包和菜肉包。农忙时大伙体力消耗大,连队都会在农忙前杀一口大肥猪。那时在我们眼里,包子便是世上最美的食物,二两一个的大包子,一般都要吃四、五个,我最多的一次竟一连吃了七个!年轻人吃饱了也就又有劲了,一哈腰又挥起了小镰刀。</p> <p class="ql-block">  晚上看地也是必有一顿“野餐”的。那时候,因为穷,偷盗粮食也较严重。附近生产队的农民相对兵团来说贫穷许多,常有人乘夜黑风高前来偷粮。所以庄稼成熟之际,各连每晚都要派人看地。看地”虽说不干活,可责任重大,加上整宿整宿的瞪眼数星星,晚风吹来凉意渐浓,还要担心野兽来袭,很是难熬。到了半夜,看地的人都要点起篝火,从地里掰一些苞米,挖一些土豆烤着吃。既御寒,又壮胆,也充了饥。那新鲜的苞米和土豆烤得焦黄焦黄的,香甜粉糯,别提有多好吃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那时候的“野餐”,当下的年轻人也许会觉得浪漫有乐趣,其实自有苦涩在心头,难以忘怀。当然,比起在贫困地区下乡吃不饱饭的插兄插妹来,我们的“野餐”还是幸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