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十年。这数字沉甸甸的,像一枚压在江底、生了绿锈的旧锚。然而,当那些熟悉的声音,那被岁月磨砺却未曾改变的眼神在眼前汇聚时,那枚沉重的锚,竟轻轻地浮了起来,将我的心一下子拽回到半个世纪之前。</p> <p class="ql-block">那是1974年的12月19日,江风凛冽。我们这群来自宣城、芜湖的青年,在师大聚集,从芜湖的八号码头,踏上了“东方红405号”客轮,开始了人生的旅程。那时的长江,浑浊、辽阔,裹挟着整个内陆的秘密,轰轰然向东奔流。倚在船舷,看江鸥追逐,心里装着的是一个陌生而壮阔的词汇——海。在十六铺码头,我们换乘了那艘名字带着时代烙印的“战斗84”海轮,终于驶向了地图上那个小小的点:南麂岛。于是,青春便在这里,被海风与浪涛重新塑造。</p> <p class="ql-block">记忆的胶片开始慢慢转动,最先亮起来的,是那些光与影的镜头。清晨,朝阳从海平线上猛地一跃,将整条海岸线镀成金红,我们扛着枪,巡逻的脚步踏碎了珍珠般的晨露;深夜,独自屹立在礁石上的岗哨,海风是唯一的同伴,它送来咸腥的气息,也送来远方灯塔孤独的、一明一灭的注视。沙滩上,留下过我们跑步时深浅不一的足迹;军营里,闪现着我们战术训练时敏捷腾挪的身影。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身体里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胸膛里跳动的,是一颗颗被军旅生涯锤炼得纯粹而火热的心。</p> <p class="ql-block">这五十年的光阴,说起来是“弹指一挥间”,可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潮起潮落、悲欢离合呢?它把我们这些曾经矫健的士兵,变成了如今霜染双鬓的老者。直到今天,11月2日,我们再度相聚在芜湖。</p> <p class="ql-block">宣城的战友们乘车而来,神山口下,老战友邢昌富、李兴寿早早地等候在那里。没有夸张的寒暄,只是用力地握手,从那纵横的皱纹里,努力寻找当年那个少青的轮廓。我们一同漫步,今日的芜湖,十里江湾,水势依旧,只是堤岸已修葺得齐整美观;复建的古城里,路面光可鉴人,我们穿行其间,像走在一条连接古今的隧道里。湿地公园的芦花白了头,在风中摇曳,一如我们的华发;雕塑公园那些沉默的铜像石雕,仿佛在为我们凝固的某一段记忆作证。我们品尝着地道的芜湖小吃,食物的滋味,有时比语言更能打通回到过去的路径。</p> <p class="ql-block">然而,所有这些游览,都只是铺垫。真正的高潮,是在那灯火通明的酒店里。当酒杯举起,所有的前尘往事,便都融化在那透明的液体里了。我们聊起了各自的儿女家常,话题又总是不自觉地滑向那座小岛,滑向那些共同的、闪着金光的岁月。你说我那次站岗差点睡着,我笑你第一次实弹射击脱了靶……那些当年觉得艰苦甚至狼狈的事,如今都成了佐酒的、最香醇的佳肴。酒酣耳热之际,那酝酿了很多天,不,是酝酿了五十年的心绪,终于奔涌而出,化作了笔下的诗句:</p><p class="ql-block">五秩春秋弹指间,</p><p class="ql-block">情如老酒愈陈香。</p><p class="ql-block">当年军旅风华茂,</p><p class="ql-block">今作松梅气骨昂。</p><p class="ql-block">夕照燃霞红胜火,</p><p class="ql-block">云程策马兴未央。</p><p class="ql-block">迎来百岁还相聚,</p><p class="ql-block">笑举金樽话日常。</p> <p class="ql-block">夕照燃霞红胜火”,是啊,我们的人生都已步入夕阳时分,但这夕阳的霞光,因有了这次重逢,燃烧得比朝霞还要炽烈,还要绚丽。那份策马人生的兴致,何曾有过尽头?席间,我高声提议:“说好了,咱们都要好好的过,迎来百岁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好!”</p><p class="ql-block">满堂轰然应和,笑声朗朗。看着这一张张通红的脸庞,眼眶忽然湿润了。五十年的海风吹过,很多东西都变了,沧海可以化为桑田。但总有些什么,是不会变的。就像南麂岛礁石上,我们当年站岗时留下的足迹,早已被潮水抹去;可那份并肩站立时,从心底生发出的忠诚、担当与情谊,却像礁石本身,历经冲刷,反而愈加坚硬,沉静地屹立在时光的海洋里,直至永远,永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1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