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5月22日,我们去雁门关。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山中,是长城重要关隘,素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和“中华第一关”之称,始建于战国,明代重建,现为国家5A级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见证了军事、商贸与民族融合的历史。</p><p class="ql-block">雁门关坐落于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的勾注山(陉岭),东临恒山,西接吕梁,北屏雁北高原,南瞰忻定盆地,海拔约1800米,形成天然隘口。景区面积约30平方千米,以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等军事遗存为核心,集边塞文化、长城文化与关隘文化于一体,是中原与塞外的地理分界线和文明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顺着导航指引,我们先来到了南门,位于景区南部,但发现入口至山顶关城需爬行约30-60分钟石板山路,沿途景点较少,所以立即改道,直奔北门。图为南门照片。</p> <p class="ql-block">大约又开了半小时的车,才到达北门。</p><p class="ql-block">北门距离核心景区(如关城、天险门)仅10分钟步行路程,加之今天天公不作美,下着雨,而且雨越下越大,幸尔此处道路较平坦,适合我们这样的老年人行走。</p> <p class="ql-block">作为古代中国北境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点,雁门关亲历了民族融合的历程,积淀了色彩斑斓的多民族文化精华;作为中国历史上千古商道,对促进古时商贸活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起到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现在来到名人壁景区,名人壁是雁门关景区内的标志性景观,以浮雕形式展现了59位与雁门关历史相关的名人,包括战国、汉代、宋代等朝代的重要人物。</p> 远处是关城城楼 <p class="ql-block">向关城上攀登,远处是雁塔,雁塔的历史与军事用途,包括其作为军事望塔的功能和在历史战役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现代的建筑,不知其名,但雁门关三字具有标志意义。</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镇守过雁门关的主要人物包括战国时期的李牧、西汉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唐朝的薛仁贵、郭子仪、北宋的杨业(杨家将代表)、张齐贤等。这些将领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雁门关的防御和边疆安全作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组杨家将的雕塑,这些镇守边关的将领们个个气宇轩昂,英姿飒爽。</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明月楼。明月楼是明代建筑,位于关城北口,作为第一道门户兼具军事防御与象征意义,现为重要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地利门是雁门关西门,建于明代,石座砖身,门额镌刻“地利”二字,上建宁边楼(原六郎庙),现为军事博物馆,是雁门关军事防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门两边的对联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雁门关城楼。放眼望长城,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巡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一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镇扃”、“控扼”、“壮楼”、“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凿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关城的戏楼,戏楼是景区内的文化体验点,我们在此听了一会悲壮高亢的北路梆子《四郎探母》,雨声伴奏增添氛围 。 </p> <p class="ql-block">与城墙壁画中的各位杨家将合个影,表达敬仰之情。</p> 城墙远眺。 <p class="ql-block">黄昏时我们到达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又称为佛宫寺释迦塔。它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的坐标。</p><p class="ql-block">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了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1961年3月4日,佛宫寺释迦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大都是历史名人所题。</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内供奉的主佛是释迦牟尼佛,其造像位于塔内一层中央,为辽代风格的八角莲台坐姿像,高11米,面庞圆阔,双手分别施与愿印和说法印,是塔内最核心的佛教造像。座下有八大力士塑像,周围有金刚、天王、弟子和供养人壁画。 </p> 佛像背面 <p class="ql-block">除了第一层,木塔的二三四等层都供奉着不同的菩萨,木塔中还供奉着两枚佛牙舍利子。但由于木塔年代太久远,虽经多次修缮,仍然岌岌可危,所以只有一层可以开放,下面几幅都是网上下载的。</p> <p class="ql-block">围着木塔有许多猫,据说这些猫也是保护木塔的功臣,它们捕捉老鼠,保卫木塔免受损害。顺便说一下,木塔上面经常有许鸟,常见的鸟类主要是麻燕,它们因以木塔木材中的蛀虫为食而被称为木塔的“守护神”。</p> 塔外石碑 这个取景还挺好。 木塔周边佛宫寺的景色。 <p class="ql-block">最后说一下,应县木塔现在存在倾斜问题,且倾斜状况持续加剧,主要体现为塔身向西南方向倾斜,角度近12度,二层明层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稳定增加,部分柱头内倾沉降或外倾上顶,构件出现劈裂、脱榫等险情。主要原因是20世纪30年代夹泥墙的拆除严重削弱结构稳定性,加之近千年风雨、地震及人为破坏,导致荷载失衡。</p> <p class="ql-block">木塔的柱子底部明显看出与地面有缝隙。愿能采取保护措施,让应县木塔的寿命更长久。</p> <p class="ql-block"> 2025.5.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