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景点溪口古邨岩头游后感

黄河牧马人

<p class="ql-block">昵称:黄河牧马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码:6716056</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p><p class="ql-block"> 金秋送爽,重阳登高,随退休老同志共游奉化溪口,踏访千年文脉之地。午后驱车前往溪口镇的文化明珠——古邨岩头。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的村落,历经六百余载风雨,依旧风骨犹存。作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之一,岩头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至民国建筑群,以及“民国将军第一村”的独特地位,静静诉说着一段段家国往事。</p> <p class="ql-block">  岩溪如带,穿村而过,潺潺流淌,是剡溪的一脉支流。剡溪自四明山奔涌而出,经溪口汇入奉化江前,名为剡江。四明山间,水脉纵横:姚江发源于此,为宁波母亲河;奉化江由剡江与县江交汇而成;黄泽江蜿蜒绍兴,曹娥江贯通区域水系。望着溪流汇江、江河入海,不禁感慨:一如户户成村,家族聚群,宁波人、绍兴人、台州人、温州人,皆融汇于浙江之脉,共属中华民族十四亿儿女——我们同为龙的传人,血脉相连,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介绍奉化溪口剡江(剡溪河)的视频,从百度网上下载的。</p> <p class="ql-block">  步入山村,迎面一块巨岩巍然矗立,上刻“古邨岩头”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访客。山脚之下,一条卵石铺就的小路沿岩溪蜿蜒伸展,通向古村深处。每一步踏在溪石之上,都似踩在时光的节拍里,引领我们走进那段尘封却未远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双桥浮影,倒映清波,一拱一平,错落有致。水光潋滟间,桥影如画,恍若江南水墨长卷徐徐展开。行人缓步其上,不惊涟漪,唯留静谧与诗意在心头荡漾。</p> <p class="ql-block">  桥面以鹅卵石精心铺砌,圆润光滑,历经岁月打磨,泛着温润光泽。踏其上,足底生温,仿佛能感知昔日村民挑担往来、孩童嬉戏的烟火气息。这不仅是通途,更是连接古今的纽带,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足迹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  岩头村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六百余年沧桑流转,至今仍完整保留着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粉墙黛瓦,马头翘角,巷陌纵横,俨然一幅活着的乡土画卷。它不只是宁波大地上的一座古村,更是中华大地上万千传统村落的缩影,是中国农耕文明最真实、最温情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岩头村素有“民国将军第一村”之称,毛邦初等国民党将领皆出自此地。故居墙上陈列的史料,勾勒出那个风云激荡年代里,一个家族与国家命运交织的身影。凝视良久,不禁思及:共和国将军第一村又在何方?查阅资料方知,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乡”,孕育了33位开国将军,是“黄麻起义”策源地之一。两个阵营,不同信仰,在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战争中的遥相辉映,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诗。</p> <p class="ql-block">  村中走出的不止有将军,还有心怀家国的知识分子。宁波市政协原主席毛翼虎,建国前曾是宁波著名律师。据市政协史料记载,他多次以律师身份掩护、营救共产党人,于暗流涌动之际,坚守良知与正义,为革命事业默默铺路。</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毛翼虎曾任国民党奉化县党部书记长。其回忆录《梦幻尘影录》中记载:1947年,同僚胡开瑜揭发执行委员王鲁戈贪污奉化日报社巨款。毛翼虎连夜返奉召开会议,却在私下得知,那笔钱实为资助四明山中共武装所用。他毅然选择压下此案,对外仅称“物价飞涨,钱已耗尽”,从而保全了王鲁戈。这一笔轻描淡写的遮掩,背后却是惊心动魄的信仰抉择,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旧宅静立村中,青砖灰瓦,庭院幽深。她虽与蒋氏离异,却仍携子蒋经国常回此居。一砖一木间,藏着一个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坚韧与孤独,也映照出近代中国政治风云中,一个家族命运的沉浮缩影。</p> <p class="ql-block">  石路、石墙、石头屋,岩头古村的小巷幽深窄长,两壁高耸,抬头只见一线天光。行走其间,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耳边似有先人低语,足下是祖辈踏过的痕迹。这一线天,不只是自然的奇观,更是历史的缝隙——透过它,我们得以窥见传统村落的精神脊梁,那份质朴、坚韧与传承不息的家族之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