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白河源

陆虎

<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2两天我们和谐之旅一行47人前往嵩县白河源赏秋,第一站攻离山。攻离山在今年的十一节假日已来了一次,当时阴雨连绵,雾锁群山,海拔1900多米的国画岭刺破云☁️端漏了三分钟真容,20人一身泥泞,拍到了奇景,满怀热情的初识了攻离山,美片在群里勾的没来过的驴子魂不守舍,人在城中困,心挂彩林枝,今天到了层林尽染的季节,攻离山我们又来了。</p> <p class="ql-block">  攻离山是白河(南阳母亲河)的发源地,《山海经》和《水经注》等古籍均有明确记载,称“攻离之山,淯水出焉,南流注于汉”,证实其历史地位。 ‌攻离山所在的伏牛山区是夏禹活动的重要区域。相传大禹在此娶妻涂山氏,并完成治水工程,该区域曾是禹都所在地。 ‌公元前21世纪,大禹在此召开诸侯大会,史称“涂山之会”,标志着夏王朝的初步形成。 ‌唐代诗人李白曾游历此地,留下“朝涉白水源,暂与人俗疏”的诗句,印证了攻离山的文化影响力。 ‌该景区风光绮丽,险峰林立,瀑潭成群,沟壑秀美,峰峦叠嶂,融雄、峻、险、奇、秀、幽、旷为一体,有“小黄山”之称,是集山水风光、生物资源为一体的徒步圣地。这里花岗岩峰林形态奇特,“石猴观海”等景观惟妙惟肖。攻离山目前处于未开发状态且免费开放,因未受商业开发影响,景色具有野性美感。</p> <p class="ql-block">  上午12点我们一行47人到达白河镇上坪村登山点,预订的三台村民私家车带着他们种植的香菇已在登山口等我们,50斤鲜香菇被大家一抢而空,坐着私家车直奔上面三公里的登山口,这三公里坡高路窄大车根本上不来,为了节约时间和体力,我们选择了坐私家车上山(三公里),也有个别来登山的私家车让我们驴友搭顺丰车,户外玩的是一家。</p> <p class="ql-block">  在登山口我们分两队,宽队带领大队走北线——国画谷,文桓做先锋,老狼、胡杨收队;路德书记带领我们其他五人走南线——国画岭。刚踏入南线登山口一种极致浓烈、气势磅礴的彩色就出现在眼前,一场热烈奔放的色彩交响乐开始奏响。我们六人向日葵做先锋在前面带路,鹰哥断后,上次路德书记和向日葵来过,我们四个是第一次。秋色核心不在山顶,而在登山的路途,密林彩叶,静谧唯美。当阳光穿过层叠的树冠,洒在铺满金黄、橙红落叶的松软土地上,所有树木都像是被点燃的火炬,构成了一条无比恢宏的秋日走廊。行走其间,如同穿越到一个被时光遗忘的童话世界。清澈的溪水在长满青苔的乱石间奔流,两侧是五彩斑斓的彩林。水面倒映着所有颜色,像打翻的调色盘,又与水下圆润的石子交织成梦幻的图案。每一步都是一幅绝佳的构图,凯若的快门声根本停不下来。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尽披“红妆”,一眼望不到边际。那种由大自然挥洒的、漫无边际的色彩,足以让人忘却呼吸。攻离山的秋,是一种能浸染到骨子里的浓烈。它用最奔放的笔触,勾勒出季节最极致的繁华。攻离山的秋色是原始、野性而又充满灵秀之气,它集合了北国山峦的雄浑与南国植被的绚烂,层林尽染,五彩斑斓。主色调——金黄与火红,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柞树、枫树、黄栌、槭树等纷纷变色。看漫山遍野的金黄色,那是落叶松和各类乔木的杰作,其间点缀着如火焰般燃烧的红色,是枫树和黄栌的激情挥洒。在这片金红的主调中,您还能找到深橙、赭石、棕褐等过渡色彩。更妙的是,一些常青的松柏和冷杉依然保持着苍翠,为这幅巨画提供了沉稳的底色。远远望去,整个山体就像一块被上帝打翻的巨大调色盘,色彩饱满而富有韵律。一段拔高后开始出汗,书记挽裤腿,凯若短袖衫,脱掉厚抓绒,挥汗拔高行,彩林赏不尽,登山快乐多。如果你也置身于这无边的彩林之中,你会明白,所有的长途跋涉,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  两个小时的爬高到达海拔1700多米的垭口,右拐就是连环的登山铁梯,直通国画岭,入口有文桓上次留下的和谐之旅路标,我们左拐继续拔高到南边的山景去远观国画岭。向日葵、风轻轻、路德爬到了前面,并留下了新路标。路德书记说登顶后再吃饭,我饿的都快走不动坚持登顶后,他们三人又下山了,这里是观赏国画岭的最佳位置,我把包一放不走了,这里巨石平坦,前无遮拦,午餐观景两不误,绝佳的位置,已是下午两点多了,不撵你们了,稍后等来了凯若和鹰哥,我们在此观景午餐,自己做的杂粮烧饼,清炒萝卜丝,吃的津津有味,饿过头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远观群山如黛,雄俊伟岸,奇峰峻岭,绵延不绝。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热烈的红,蓬勃的绿,温暖的橙相互交枝。国画岭就像一幅巨大的天然画卷展现在前面。她构图自然,笔墨浓郁,意境深远,空间广阔、多维度展现自然的韵律。仰视山巅深远,俯视山谷万壑松风,平视远景多层次立体空间浮现。左右环视长卷引导游历画面,蓝天白云是留白,白云山金顶是印章,无画处皆成妙境。‌‌</p> <p class="ql-block">  一边观景一边午餐,餐后没有休息,追赶三人继续下山,追上向日葵三人,又加餐了书记的烙馍卷菜和宽队让向日葵背上来的道口烧鸡,晚饭不用吃了。继续下山,在彩林里穿梭,不好走的地方当地村民架设了铁梯,还设置了丢垃圾的袋子,清洁青山从我做起,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观景下山与北线驴友在登山口会和,有人沿公路徒步下山,有人程私家车,我们六人坐山民采百合种子的三轮车下山,比私家车还贵呢(私家车5元,我们六人50元),在登山点与腐败队员会和后赶往预订的福源农家。</p> <p class="ql-block">  十几分钟的车程,赵老板的晚餐准备的差不多了,路德书记为大家分配好房间,晚六点半开饭,每桌八个菜,馒头、油条鸡汤香,玉米糁最受欢迎喝光光,红枣大米粥再补上。晚饭后娱乐掼蛋吸引人,看者比打者更紧张。夜寒被薄身体冷,和衣裹被盼天明,次日早餐很丰盛,六菜一汤加油饼,餐后出发赶往白河镇。</p> <p class="ql-block"> 一路沿白河下行,白河两岸十一月的秋色是最浓郁、最壮丽的巅峰时期,两山夹一河蜿蜒曲折,正上演着一场色彩的盛宴。十一月的秋色不再是初秋的点点金黄,而是进入了“燃烧”的阶段。由于海拔和树种的不同,色彩极具层次感。 金黄色是主色调,来自大量的白桦、银杏、杨树等,在阳光下灿烂夺目。火红色来自黄栌、枫树、乌桕等,像一团团火焰点缀在山间。橙黄色与绛紫色各种灌木交织,形成丰富的过渡色。苍绿色作为底色的是四季常青的松柏和冷杉。</p> <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整片山峦如同一个巨大的调色盘,五彩缤纷,蔚为壮观。山水相映,灵动秀美。白河源头泉水清澈,水流潺潺,金黄的树叶飘落在溪水之上,或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中,形成“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画面。白河两岸河流蜿蜒,两岸被绚丽的秋林所包围。碧绿的河水、白色的滩涂与岸上热烈的秋色形成鲜明对比,景色更加立体和灵动。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秋高气爽,能见度极高。湛蓝的天空与绚烂的山林构成绝美的背景板,非常适合拍照。白河源头的清幽环境相对静谧,可以近距离观赏清澈的泉水从山间涌出,四周被五彩山林环抱,有一种纯净、原始的美。移步换景,每一处弯道都能带来新的视觉冲击。阳光穿过斑斓的树林,洒下斑驳的光影,非常治愈。人少景美、色彩饱和度极高,是绝佳的赏秋胜地。白河源及白河两岸绝对是一个不会让您失望的选择。它集北国秋色的壮阔与南方山水的灵秀于一体,是一幅流动的、立体的深秋画卷。</p> <p class="ql-block">  上午八点到达云岩寺千年银杏林景区,该景区2019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约72.1平方公里,地处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景区以唐代伏牛山云岩禅寺遗留的千年银杏古树群为核心,围绕云岩寺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355株500年以上古银杏,其中千年以上67株,最老一株树龄达2370年,2007年该古树群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周边分布雌雄同株银杏、黑银杏等珍稀品种。</p> <p class="ql-block">  我们集体乘坐景区交通车直接上到9公里外的上寺,首览上寺的银杏林,在通往龙池漫的山道边有很多千年银杏树,美中不足的是今年雨水充盈,古银杏树叶还没有黄都已经落了,只能欣赏她的沧桑美,高大挺拔银杏枝,见证历史无尽时,千年银杏树,树干粗壮得好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它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千年之久。千年银杏树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那儿,岁月的痕迹全写在它那皲裂的树皮上。</p> <p class="ql-block">  云岩寺所在的龙池曼生态区是中原地区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相比一些开发成熟的景区,龙池曼更多地保留了一份原始和野性。行走在登山野径,脚下是松软的落叶,耳边是山涧的流水和鸟鸣,空气中弥漫着树木和泥土的芬芳,夹杂着银杏果实腐烂的特有臭味,让人能深切感受到秋天的静谧与深沉。</p> <p class="ql-block">  秋季天高云淡,气候凉爽宜人,是登山徒步的黄金季节。既无夏日的酷暑,也无冬日的严寒,在明媚而不炙热的阳光下徒步,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作为一名深谙河南风光的人,我还是第一次进入龙池漫自然保护区,龙池曼的秋天,是一幅由大自然亲笔挥就的、层次极其丰富的壮丽油画,其美足以震撼心灵。龙池漫的山势雄奇险峻、巍峨,山势挺拔,峰峦叠嶂。秋天的天空格外湛蓝、高远,能见度极佳。在清澈的秋日阳光下,山峰的轮廓显得更加硬朗和清晰,裸露的岩石与绚烂的林木形成刚与柔的完美对比。山涧河流水韵十足,清澈灵动,倒影成画, 山间有多处溪流和瀑布。秋天的水量虽不及夏季充沛,但水流更加清澈。潺潺的溪水流过布满斑斓落叶的石滩,奏响清冷的乐章。瀑布如白练般从彩林间垂下,动静结合,更添诗意。路遇的山民说山顶的“龙池”是核心景点。平静的池水像一面完美的镜子,将周围五彩的山林和湛蓝的天空完整地倒映其中,形成一幅上下对称、亦真亦幻的绝美画面。那才是龙池曼秋色中最经典、最不容错过的景致。走了约一个小时来到了一颗1670年古银杏边,打开高德地图前方就是龙池漫的龙池,看山跑死马,就到这里吧,期待着下次再来欣赏吧。</p> <p class="ql-block">  总结来说,栾川龙池漫的秋色,是一场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全面盛宴。它不像公园里精心修剪的秋景,而是一种浑然天成、气势磅礴的壮美。如果您在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来到这里,也能邂逅它最绚烂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返回上寺村观揽了云岩寺遗址。云岩寺遗址,是一处承载着千年佛教历史的文化圣地。它深藏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曾与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由唐代高僧自在禅师开创,鼎盛时期 明代,僧众数千,环绕寺院建有百余座附属寺院,成为伏牛山佛教中心。现在地表建筑大多无存,主要为遗址状态;遗址内还遗存有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所立的 《伏牛山云岩寺记》碑 ,残碑、石雕诉说千年香火鼎盛。以及千佛塔(已重建)、皇姑塔和自在禅师舍利塔等塔林遗迹,静静诉说着过往。</p><p class="ql-block"> 下寺存清代重修殿宇,周边有千年银杏林。尽管往昔的巍峨建筑已成遗迹,但今日探访,依然能从残存的古迹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中感受它曾经的辉煌。云岩寺下寺仍保存有清嘉庆年间重修的三间正殿和三间厢房,其梁、檩、椽、柱等木料全为银杏木。上寺的地表建筑已基本不存,但保留了塔林遗址和大量残存的建筑构件。</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山民的带领下我们几人又观揽了龙池曼摩崖石刻:这是云岩寺最著名的石刻之一。在上寺村一处陡峭山坡的巨石上,刻有 "伏牛山云岩禅寺" 七个楷体大字,并附有 "大明洪武十三年制" (即公元1380年)的纪年。这块巨石相传为天然形成,据传是从山顶滚落至此,其上的石刻是证明云岩寺历史沿革的重要实物依据。并不是当地山民所言“刻的是藏宝的隐诗,谁能破解诗意就能找到藏宝地”。在上寺我们又观看了卧虎石和金蟾望月。</p> <p class="ql-block">  观揽完摩崖石刻后我们程景区交通车来到下寺继续游览千年银杏林。这是云岩寺遗址如今最引人入胜的景观。在寺院周边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量千年古银杏树。2007年,此处因古银杏树最多而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深秋时节,遍地金黄,景色宛如童话世界。这些古树中,树龄最长的已达2372岁的“银杏王”五人合抱,枝叶繁茂,见证汉唐岁月。 ‌金秋时节,满树金黄如蝶翼振翅,落叶铺成厚毯,沙沙作响似时光低语。 当地村民世代守护古树,果实入药、民宿发展带动文旅,成为“中国银杏之乡”的文化符号。 ‌</p> <p class="ql-block">金蟾望月</p> <p class="ql-block">卧虎石</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半我们游览完岩寺千年银杏林景区开始返郑,晚七点平安归来。此行感谢先锋文桓、向日葵,感谢收队老狼、胡杨,感谢财务木易,感谢路德书记、草原鹰为大家服务分配房间,感谢积极配合的每一位新老驴友,感谢同行驴友提供精彩图片和视频,和谐之旅期待着下次与你们再次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