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余姚鹿亭中村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青山、秀水、古庙、古桥、古民居,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浙东乡土古村落风貌。中村是“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p> <p class="ql-block"> 藏于四明山麓的古村,既有 “鹿亭岩下置,时领白麛过” 的诗意传承,又有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的当代实践。</p> <p class="ql-block"> 中村村坐落于鹿亭乡东南部,作为宁波进入鹿亭乡的东大门,距余姚、宁波城区均约 40 公里。全村 730 户共 1965 人,境域森林覆盖率达 84% 以上,晓鹿大溪穿村而过,兼具 “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文明村” 等多重荣誉。</p> <p class="ql-block"> 村落历史可追溯至唐初,最初为龚氏家族聚居地,南宋建炎年间郑氏族人南迁至此,逐渐形成 “龚郑分居溪两岸” 的棋盘格局。</p> <p class="ql-block"> 村落历史可追溯至唐初,最初为龚氏家族聚居地,南宋建炎年间郑氏族人南迁至此,逐渐形成 “龚郑分居溪两岸” 的棋盘格局。</p> <p class="ql-block"> 鹿亭”的由来则是相传梁代隐者孔佑在此地救了一头中箭的鹿,并建亭护养之。</p> <p class="ql-block"> 中村廊桥,原名中村桥,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经长期的人来车往,风雨侵蚀,原桥破损不堪。2014年初,由宁波市委统战部、宁波市工商联、宁波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热忱相助、鼎力支持,资助220万元,在原址上重建新桥。历时半年多建成。重建的廊桥宛若飞虹,横卧碧水,掩映青山,古韵盎然,风光旖旎,为美丽乡村增添胜境。</p> <p class="ql-block"> 白云桥。远远望去,这座高耸的陡拱式单孔石桥如长虹般横跨在晓鹿溪两岸。桥身又高又窄,两边山峦挺立。桥下溪流少见秀气,倒隐隐有河水深涧激流的气派,看起来颇有冲破云端之势。因为桥孔净跨长12.65米、拱矢高6.6米,整个比例近似半圆。如果与水面上的倒影拼合起来,就恰似一轮玉盘状的皎洁满月。</p> <p class="ql-block"> 桥拱两端勒有楹联,桥西侧上联"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下联"邨(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桥东侧也有一副桥联,"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桥顶拱板外侧横镌"白云桥"三大字,右角镌有"光绪庚寅"四字。很显然,眼前所见的白云桥乃"光绪庚寅"年(即1890年)建成,是鄞县和余姚的界桥,如今是余姚市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中村白云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后屡有毁建。按照桥顶拱版外侧上镌刻的“光绪庚寅”四字,现桥是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所建,至今也有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白云桥陡拱式单孔石桥,桥联 “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 勾勒其地理与人文价值,现为省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 仙圣庙依山傍水而建,背靠沿山(又叫前山、庙后山),门前有鹿亭至宁波的公路通过,公路南面是晓鹿大溪,左边数十步外有高耸的白云桥,过桥是苍翠的群山。庙有前后两进,五开间,两侧各有厢房三间。前殿与厢房都是楼房。后殿的建筑用材讲究、工艺精湛。大殿柱高8米多,柱径都在30厘米以上,鼓形柱基大的直径有80厘米。梁枋间均雕有龙凤花卉,最神奇的是垫在梁架间的两只木蜘蛛,随着建筑过程中承压力的改变,它们的形状也会有所变化,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殿正中供奉着一文一武两尊坐像,武将被当地龚姓称为始祖,据说原是南宋的佑殿大将军,因厌烦了整天东征西讨的生涯,决计隐居,于是举家迁到这姚、鄞两县交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的地方定居下来。</p> <p class="ql-block"> 仙圣庙,始建于南宋,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八年(1699)重建。1987年被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仙圣庙是一座道观,院落式建筑分前后两进,都为五开间。居中端坐于正殿的是"大王",参照风行于浙江省的其他大王庙和本地传统,推测"大王"应是"东岳大帝";位列"大王"两侧的是四大龙王,他们和"大王"一起,默默地承载着当地百姓对于风调雨顺的期盼。被誉为"目前宁波市内年代最早、结构最优、建造技艺最精湛"的仙圣庙古戏台在天井正中,歇山飞檐,与前殿明间相连,戏台两侧各有看楼三间。戏台前部的石柱上镌有楹联,上联为"坎坎鼓,蹲蹲舞,千秋永歌圣德",下联为"熙熙来,攘攘往,万民共被神恩"。</p> <p class="ql-block"> 庙内古戏台被誉为 “宁波现存技艺最精湛”,祀奉 “大王” 与龙王,承载村民对风调雨顺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仙圣庙内的古戏台呈正方形,与前殿明间相连,戏台两侧各设有三间看楼。除了各两条长短石柱外,其余皆是经久不侵的木结构。顶上歇山飞檐,里边斗拱等层层盘旋向上,向内收成俗称“鸡笼顶”的螺旋形藻井。四周雕有八只活灵活现的龙头,以及精美的倒挂花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