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了解立冬节气内涵,春芽教育以“立冬”为主题开展特色班会课,带领全体学生走进节气里的冬日时光。</p> <p class="ql-block">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它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社会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节气三候</p> <p class="ql-block">班会课上,老师围绕“立冬之由来”,结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的记载,向学生讲解立冬不仅是冬季的开始,更蕴含着“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义,同时介绍了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以及古代皇帝率百官北郊祭祀的传统,让学生感受节气背后的历史文化。随后,老师生动解读“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的物候变化,用“野鸡变蛤蜊”的传统认知,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科普冬季饮食保健知识:建议少食生冷,适量食用牛羊肉等热量较高的食物,多吃甘薯、马铃薯、白菜等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材;起居上强调“早睡晚起,日出而作”,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冬日生活习惯。</p> <p class="ql-block"><b>一候水始冰</b></p><p class="ql-block"> 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p> <p class="ql-block"><b>二候地始冻</b></p><p class="ql-block"> 土地也开始冻结。</p> <p class="ql-block"><b>三候雉入大水为蜃</b></p><p class="ql-block">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p> <h3>最后,班会在诗词赏析中落下帷幕。老师带领学生品读明代王稚登《立冬》、宋代仇远《立冬即事二首》、陆游《立冬日作》等经典诗作,在“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等诗句中,感受古人对立冬的情感表达,进一步加深对节气文化的理解。</h3></br> <h3>此次立冬主题班会,将传统文化、自然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传承节气文化,增强文化自信。</h3></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 | 程佳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 |李文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