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登香炉峰观西山晴雪20251028人生即缘图/文

人生即缘

<p class="ql-block">20251028上午晴,秋高气爽,气温1-9度。1983、2002年走马观花游过两次香山。多年来一直想登香山赏红叶胜景。27日晚在微信万能的朋友圈询红叶盛放情况和约同游者,北京著名登山探险家罗艺兄回复说已部分红了,坚定了我的信念。早餐后,乘地铁前往香山,途中罗兄微信说十点在香山站等我,陪我登山游览,令我意外地惊喜和感动!我们几年未见十分高兴,有他当向导我就省心地跟着深度游,一路上谈古论今不亦乐乎哉。他说陪缘哥游香山,不为上香炉峰,更不想见鬼见愁,随意随心,慢慢逛,二十八景随到随喜,寻古探幽,游走了勤政殿,昭庙,见心斋,琉璃塔,西山晴雪,香炉峰,晞阳阿,朝阳洞,延月亭,雨香馆,绚秋林,唳霜皋,香山寺,双清别墅,翠微亭等,香山二十八景六个小时走了一半以上。直至夕阳西下,才不舍地走出山门。晚餐,罗兄偕夫人请我品尝北京美食涮羊肉,盛情款待,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打油外三首记之。</p><p class="ql-block">《香山赏红叶》</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香山霜叶红似火,</p><p class="ql-block">罗兄伴我意自浓。</p><p class="ql-block">卅载魂牵香岫月,</p><p class="ql-block">今朝履踏碧云松。</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昭庙琉璃浮旧影,</p><p class="ql-block">双清别墅溯遗踪。</p><p class="ql-block">健步登顶香炉峰,</p><p class="ql-block">廿八景深随心通。</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古寺亭台皆入画,</p><p class="ql-block">谈今论古意未穷。</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意未尽,</p><p class="ql-block">挚友盛情醉秋风。</p> <p class="ql-block">香山公园(Fragrant Hills Park),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北京市区西北郊,占地188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早在元、明、清时,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先后两次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焚毁,1956年开辟为人民公园。</p><p class="ql-block">香山公园地处西山东坡之腹心,也是西山山梁东端的枢纽,峰峦层叠、涧壑交错。</p><p class="ql-block">有香山寺、洪光寺、双清别墅等著名旅游景点。景区内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公园树木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6%,具有独特的“山川、名泉、古树、红叶”丰富的园林内涵。</p><p class="ql-block">香山公园1986年就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为京城最浓的秋色。</p><p class="ql-block">1993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景区,2002年被评为首批北京市精品公园。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p> <p class="ql-block">西山晴雪</p> <p class="ql-block">西山晴雪是燕京八景之一,指北京西北郊西山雪后景观,以香山为典型代表。北京西北郊西山山脉素称"神京右臂",为太行山一支余脉,雪景命名始于金代明昌年间,初称"西山积雪"。元代改称"西山晴雪",明代易名"西山霁雪",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恢复元代名称并立碑于香山半山亭北。金章宗因雪后远眺西山玉峰琼峦而得名,乾隆年间在香山静宜园内题诗刻碑。</p><p class="ql-block">现存景碑位于香山公园,雪霁登临可观赏银装素裹的峰壑林峦。元代《大元大一统志》已收录西山积雪景观,明代文人多咏西山霁雪。乾隆十五年(1750年)偶见十万株杏花盛开如雪覆盖山凹,赋诗题碑确立"西山晴雪"名称。该景观具有"一景两看"特点:冬季雪后晶光明澈,春季杏花漫山似雪。香山自唐代即为寺院聚集地,金代建西山八院及行宫,明清时期发展为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香炉峰是香山公园最高处,因其地势陡峭,登攀困难而俗称鬼见愁。香山公园先后在顶峰建起三个有特色的亭子。“重阳阁”意在九九重阳登之可望京城,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踏云亭”因秋雨后,春雨前缕缕云丝穿行亭内外,犹如踏云一般而得名,“紫烟亭”因晨夕之际的薄雾淡淡如紫色云霭,时隐时现,颇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味道而得名。站在白玉观景台上,盘山公路犹如玉带束腰,西山美景尽收眼底,大有全识“庐山真面目”之感。放眼东望烟树深处昆明湖宛如一盆清水,紫禁城影影绰绰,各式建筑星罗棋布,使游人对京城有全新的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