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立冬,我和肖燕冒着小雨,在紫竹院公园散步。今天虽立冬,但天气并不冷。立冬的北京秋色是最美的,层林尽染,五彩班澜。</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立冬,竟能如此惊艳——雨丝斜织成半透明的纱帘,将整座城笼在朦胧水色里。银杏大道已铺就金黄地毯,雨水浸润的叶片像被打磨过的琥珀,每片都凝着深秋最后的华光。枫香染就的胭脂红在青砖灰墙间摇曳,爬山虎绛紫的藤蔓缠绕着朱红门廊,伞沿坠落的水珠串起所有这些色彩,在触地那刻碎成满目斑斓。</p><p class="ql-block"> 我们举着伞站在雨里,看橙黄的悬铃木叶贴着湿亮的柏油路飘旋,听雨点敲打伞面细密如私语。空气中飘着泥土与草木清冽的湿润气息,远处景山远亭的剪影在雨雾中宛如淡墨勾勒。这哪里是冬日的初访?分明是秋天把积攒了整个季节的瑰丽,在离去前一次燃尽——每片淋雨的叶子都在发光,每道水痕都倒映着绚烂,整座北京城变作一幅流动的湿彩画。</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立冬,让寒冷迟来,让美在凋零前完成最后一次盛放。</p> <p class="ql-block"> 昨天夜里,儿子和儿媳回澳大利亚了。我跟肖燕说:这房间里好像空了许多,儿子和儿媳回来时的热闹场面没有了,一切都显得那么冷清。</p><p class="ql-block"> 儿子和儿媳是十月二十日回家的,先是有新加坡好朋友一家三口儿来北京,我们一块儿接待。我带大家一块儿去护国寺小吃店,喝豆汁儿,吃北京特色小吃。然后带领着大家,向东走护国寺大街,看梅兰芳纪念馆。再向东,走定阜大街,看辅仁大学,这一片古老建筑群一百多年历史。辅仁大学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定阜街1号,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前身为英华、马良创立的辅仁社,1925年由美国本笃会购涛贝勒府建校,陈垣任校长。抗战时保持独立,1952年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然后,去恭王府。恭王府——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shēn、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xīn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 仁大学,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恭王府,我又领着大家游觉什刹海荷花市场。什刹海,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处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区域,也是北京市内的知名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什刹海一带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三个湖泊,周围环绕着众多胡同和古老的建筑,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据《元史》记载,这片秀美湖泊在七百年前曾经出现过“舳舻蔽水”的盛况,水面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队。</p><p class="ql-block"> 什刹海荷花市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前海西沿,是历史悠久的商业步行街,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曾是皇帝的后花园和京杭大运河终点码头,2024年举办开街周年庆典,成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商业街区。</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什刹海海边儿,向北走,见到了银锭桥。这是皇帝命名的燕京小八景之一"银锭观山"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可以西望西山,欣赏到独特的城市景观。</p><p class="ql-block"> 历经元、明、清三代,见证了北京城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什刹海银锭桥不仅是北京旅游的重要景点,也是观赏北京西山的最佳地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们带领客人们到烤肉季饭庄吃中午饭。旧时,北京城专卖烤肉的有三大家,即“烤肉宛”、“烤肉季”和“烤肉王”。现在,只有烤肉宛和烤肉季仍保持着老字号的传统优势,成为驰名中外的北京清真风味特色饭馆。烤肉季饭庄坐落在风景如画的什刹海边,周围是北京民俗旅游区,这给了这家百年老字号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烤肉季位于西城区前海东沿14号。坐落北京著名的什刹海风景区与北京燕京八景“银锭桥观山”的银锭桥举步之遥烤肉季是家有170多年店史的中华老字号。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经营的烤羊肉久负盛名,有“南宛北季”的口碑。</p><p class="ql-block"> 我们吃完午饭,我带新加坡朋友们,游览烟袋斜街。在西城区东北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什刹海前海北侧,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烟袋斜街。它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北起大石碑胡同,南至前海北沿,街区占地14公顷。此街东西斜形走向,全长232米,宽5到6米,街道两侧建筑典雅朴素,颇具明清传统风格,其前店后居的形式呈现出古风犹存的市井风情,充分展现出浓郁的老北京传统风貌。</p><p class="ql-block"> 我又带朋友们到子鼓楼前,鼓楼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上,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初名齐政楼,气势恢弘。鼓楼始建于元朝1272年,后经多次重修。鼓楼与钟楼是元、明、清三代的司时中心。</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又带客人们,去海碗居饭庄吃老北京炸酱面。吃完晚饭,我开车,拉着全家人和新加坡客人,走钓鱼台,走长安大街,看天安门壮观夜景。继续向东,看北京CDP核心区。北京CBD核心区位于朝阳区,具体位置在东三环与建国门外大街交汇,距离长安街约5.8公里,区域面积约四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标志性建筑包括:</p><p class="ql-block">● 国贸大厦</p><p class="ql-block">● 央视大厦(大裤衩)</p><p class="ql-block">● 银泰中心</p><p class="ql-block">● 财富中心</p><p class="ql-block">● 北京电视中心</p><p class="ql-block"> 我开车,沿东三环,北三环,西三环,回到全国政协宾馆。</p><p class="ql-block"> 新加坡的朋友到北京来,收获多多。儿子和儿媳送走新加坡朋友,呆了几天,他们又去重庆看朋友。所以,他们回来十八天,一直都很忙,真正在家,没呆几天。</p><p class="ql-block"> 唉!儿子又走了,这出国已经走了二十六年喽!</p> <p class="ql-block"> 立冬这一天的紫竹院公园,枫红正以一场盛大的燃烧对抗季节的轮转。</p><p class="ql-block"> 步入园中,那红便扑面而来——不是单一的色调,而是从朱砂到胭脂、从绛紫到茜色的千般层次。水畔那几株老枫红得最是沉郁,像是把积攒了三季的日光都酿成了颜色,雨水一淋,每片叶子都成了半透明的琉璃盏,盛着即将凝结的流光。竹影掩映处的红则带着羞涩,在青翠的衬托下愈发娇艳,仿佛秋末最后一抹胭脂,不经意间染上了冬日的额角。</p><p class="ql-block"> 风过时,枝头摇曳的红与空中旋落的红连成一片,有的飘向青苔斑驳的石阶,有的落进被雨滴激起涟漪的湖面。那水面倒映着的红,被水纹揉碎又拼合,恍若一幅流动的宋代绢本,每一笔都渲染得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是那淋雨的枫叶——雨珠沿着叶脉滑落,在叶尖悬着剔透的水晶,让那红更加深邃浓郁。这红里沉淀着秋的余韵与冬的初寒,既是对逝去季节的盛大告别,也是对凛冽时节最温柔的抵抗。当整个北京城在立冬之日渐渐褪去色彩,紫竹院的枫叶却把生命最后的绚烂,绽放成这个季节最温暖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据新闻报道,北京北部山区已下雪,雪中看红叶是另一番美景享受。</p> <p class="ql-block"> 立冬,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节气时令,还是民间传统节日。自古立冬就有“迎冬祭冬”、“祭祖祭天”、“观风向”和“扫疥”等一些民间习俗,以祈求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体安康。在北方,立冬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源于古时的“交子之时”之说。“饺子”与“交子”谐,立冬为秋冬交子之时,这天的饺子是不得不吃。</p><p class="ql-block"> 立冬之后,气温下降非常快,人们在增添衣物防寒的同时,立冬还有“冬补”的习俗。老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南北会根据不同的饮食方式,进行冬天饮食的能量补充,来增强抗寒能力。自古至今,就讲究“秋冬养阴”。立冬之后,人们要调整起居时间,有利阳气内藏,阴精蓄力,便于冬季养生。立冬过后,人们还要适量进行户处健身,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热量,加快新陈代谢,提高体腹的抗寒和抗病能力,科学安全温暖过冬天。</p><p class="ql-block"> 在传统文化中,“立”代表着开始,一年当中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代表着四季的轮回。“冬”,为终也,万物收藏也。</p><p class="ql-block"> 立冬之后,农作物收获完毕,收藏于仓,动物也感受到冬天的寒意,躲藏起来以冬眠来躲避冬天的寒冷。此时的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离北半球越来越远,正午的太阳的斜射度越来越大,北半球接受的太阳热量越来越少,气温会变得越来越低。气候也从秋季的干燥转为冬季的阴雨寒冷,西伯利亚冷空气活动频繁,遇到西南暖湿气流,就会形成阴雨天。</p><p class="ql-block"> 但立冬并不意味着天气会马上寒冷下来,古人把立冬分为三候,每五天为一候。头五天为一候水始冰,意味节气水遇到立冬的低温天气,开始凝结成冰;再五天为二候地始冻,持续的低温天气,使得大地开始上冻,天气进一步寒冷;后五天为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说,立冬后的最后一天,人们已经很少再看到像野鸡类的鸟类,却能在水边看到大蛤,古人以为鸟类入水变为了大蛤,说明立冬寒冬的天气,使得鸟类也躲避起来,防寒保暖。</p><p class="ql-block"> 句谚语是“不怕立冬晴,就怕立冬雨”,您知道这立冬下雨都有啥预兆不?古人为何就怕立冬当天下雨呢?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p><p class="ql-block"> 很多老人说,古人传下来的很多谚语都是有些道理的。虽然现在全球变暖,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有很多的民谚依然是值得参考的。</p><p class="ql-block"> 而他们就说了,古人之所以担忧立冬节气当天下雨,主要是有两个不好的预兆。</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在立冬节气当天下雨了,这往往就预示着冬季雨雪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p><p class="ql-block"> “不怕立冬晴,就怕立冬雨”,立冬下雨啥预兆?今冬很冷?</p><p class="ql-block">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句谚语是“不怕立冬晴,就怕立冬雨”,您知道这立冬下雨都有啥预兆不?古人为何就怕立冬当天下雨呢?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听很多老人说,古人传下来的很多谚语都是有些道理的。虽然现在全球变暖,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有很多的民谚依然是值得参考的。</p><p class="ql-block"> 而他们就说了,古人之所以担忧立冬节气当天下雨,主要是有两个不好的预兆。</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在立冬节气当天下雨了,这往往就预示着冬季雨雪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p><p class="ql-block"> 原来老祖宗在这方面也总结了不少的民谚,这些民间的谚语很多可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啊。其中就有着“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的说法,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把这立冬天气和整个冬天的天气联系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可以说的冬季的第一天。就和初一是一个月的第一天一样,它是对后面的天气有影响的。</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p><p class="ql-block"> 除此以外还有“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的说法,意思是立冬节气当天下雨了,后面的天气就下雨、下雪的天气多,冬季过于潮湿,这样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因此称之为“烂冬”。</p><p class="ql-block"> 您瞧,过去的人们都觉得啊,如果立冬这天下雨了,那这个冬天的雨雪就不会少。这在以前,那影响可大啦!</p><p class="ql-block"> 以前的老百姓,那可都是看天吃饭、靠天生活。冬天要是雨雪多,对于庄稼人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呢,就是雨雪能滋润土地,等到来年春天种地的时候,土壤墒情好,种子种下去能更好地发芽生长。</p><p class="ql-block"> 我和肖燕举着伞,在竹林中散步,我感觉好舒服,好像空气都有一股儿湿湿的甜味儿。肖燕说:这那像立冬,我怎么感觉有点儿像春天,天空中没有风,一点儿也不冷,很舒服,太美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立和 笔名:然趣</p><p class="ql-block"> 欢迎您在互联网上,找《然趣新浪博客》。</p><p class="ql-block"> 您也可以,下载《美篇》软件,找《然趣美篇文章》,目前有390万人,在这个平台上,阅读我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我推荐,您上《荔枝网》,找《女兵晨读》,听李卫老师,在网上广播电台,讲述动听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