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天,贵阳整天都在淅淅沥沥的下着雨,有人邀约,但太冷我不想出门。闲着也没事,我正好可以一个人呆在家里,这里翻翻,那里找找,借此打发时光。忽然我看到了一只精美的装饰盒,那是2019年初秋,我的一位湖南老乡,也是我的多年好友,来自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大家尹志军教授寄给我一套他亲手创作的字.非字陶瓷茶具。一眼看到它,几年前的那件往事一下子就涌现在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轻轻的打开礼盒,拿出里面这套精美的茶具,慢慢的,小心翼翼的,认真仔细的观赏起来。</p><p class="ql-block"> 尹志军教授是江西景德镇字.非字陶瓷艺术品的发明人,更是中国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作品被国内外多个著名博物馆收藏。我能收藏到这样一份珍贵的礼品,真的是太幸运了。当时确实是满心都充满着激动与欣喜。</p><p class="ql-block"> 然而,意外总是来得有点猝不及防。当时,我正在观赏这套茶具时,或许是我的心情太过激动,一不小心将一个茶杯的杯盖打碎了。那一声清脆的声响,如同一击重锤砸在了我的心上,看着破碎的瓷片散落一地,我的心也跟着碎成了一片片。接下来的几天,我都沉默寡言,脑海里不断浮现着那碎裂的瓷片。我满心充满着懊悔,这么珍贵的礼品,我怎么就如此粗心大意,不知道好好珍惜呢?少了一个茶杯盖,这一套茶具便不再完整,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缺了一角,怎么看都觉得痛心和遗憾。</p><p class="ql-block"> 实在无法忍受内心的煎熬,我还是满怀愧疚的将这件事告诉了尹志军教授。令我没想到的是,尹教授并没有丝毫责怪之意,而是很快给我又配了一只茶杯盖。当我再次看到这一套完整的茶具时,心中除了满满的感谢,更多的是,我对陶瓷这个特别的易碎的艺术品类的真正价值,陷入到深深的思考之中。</p> <p class="ql-block"> 确实是这样,从古至今,陶瓷作为艺术品是最难保存完美的,也是最难收藏的,因为它实在是太脆弱了,一不小心可能就砸碎了,也就失去了它的收藏价值。大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我想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好几年前,一个小小的陶瓷鸡缸杯曾经拍出了好几个亿的天价,轰动了整个世界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为何一个小小的陶瓷杯能有如此高的价值?其实,它最珍贵之处就在于它的稀有性。近千年的时光悠悠流转,这个世界经历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也遭受了无数次的战乱侵袭。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珍贵的物品都在岁月的磨砺和灾难的摧残下消失殆尽,而一个小小的瓷杯却能够跨越千年,完好无损地保存到现在,这无疑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陶瓷,作为一种易碎的艺术品种,从它诞生之初就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制作过程中,哪怕是一丝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整个作品功亏一篑。从泥土到成型,再到烧制,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它们又要承受各种意外和风险,能够留存下来的精品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说,拥有一件几百年流传下来的陶瓷艺术品是何等的难得和珍贵!</p> <p class="ql-block"> 这就像尹先生创作的字,非字陶瓷艺术品,每一件都是他心血的结晶。每一笔线条、每一处色彩,都蕴含着他对陶瓷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这些陶瓷艺术品,不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灵魂的载体。尽管它们质地易碎,但它们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却是永恒的。</p><p class="ql-block"> “字·非字”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巧妙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釉里红书写,而是对书法之外的再思考。在深刻理解两种艺术形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创新性融合。这种融合不仅展现了传统陶瓷书法艺术的韵味和魅力,同时也赋予了陶瓷作品新的生命力和独特艺术表现力。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为陶瓷艺术的发展进程提供了多元路径与艺术表达。</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追求物质的丰富和表面的繁华,却忽略了那些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陶瓷艺术以其易碎的特质提醒着我们,美好的事物往往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和珍惜。同时,它也以其永恒的魅力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限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的。</p> <p class="ql-block"> 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陶瓷艺术见证了无数个王朝的兴衰更迭,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印记。像唐代的唐三彩,它的色彩斑斓,造型丰富,生动地展现了那个盛世的繁华与包容。那些形态各异的骆驼俑、仕女俑,仿佛在诉说着丝绸之路的喧嚣与热闹,以及大唐女子的自信与风采。像宋代的瓷器则以素雅清新著称,汝窑的天青色,宛如雨过天晴后的一抹湛蓝,宁静而悠远;官窑的瓷器端庄大气,体现了皇家的威严与品味;哥窑的开片纹,如冰裂般自然天成,独具一种残缺之美。每一件宋代瓷器都像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 然而,岁月无情,战争、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因素都时刻威胁着陶瓷的生存。许多珍贵的陶瓷在历史的动荡中破碎、遗失,只留下一些残片供后人凭吊。但即便是如此,那些幸存下来的陶瓷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它们如同穿越时空的精灵,将过去的故事娓娓道来。在博物馆的展柜里,它们静静地伫立着,接受着世人的敬仰与赞叹。每一道裂纹,每一处釉色的变化,都成了岁月赋予它们的勋章,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p><p class="ql-block"> 当然,陶瓷艺术品的易碎性并没有削弱它的价值,反而让它的魅力更加永恒。它就像夜空中的流星,虽然短暂易逝,但那一瞬间的璀璨却足以让人铭记一生。在当今社会,陶瓷艺术依然在不断发展创新。新一代的陶瓷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手法,让陶瓷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们用陶瓷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思考,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易碎的陶瓷艺术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的舞台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它让我们懂得,真正的美不在于坚固耐用,而在于那份脆弱中的坚韧,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每一次对陶瓷艺术品的欣赏,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美的追寻。让我们珍惜这些易碎的珍宝,让它们的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小心翼翼的把尹教授赠送给我的,那一只只小小的陶瓷杯重新放进礼盒里,然后静静地看着守护着,并想着该如何把它保护好,永远的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2025.11.7立冬于贵阳贝地</p> <p class="ql-block"> 吴老满,湖南长沙人,本名吴振武。1985年毕业于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本科。1989年下海,1992年曾创办珠海星光制药有限公司。2003年来贵阳创业,原为贵阳福万家大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为贵州一品药业连锁有限公司监事,贵州省药品零售行业商会执委,贵州省诗人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贵州分院总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