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它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不仅是古代泉州佛教文化的中心,更是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见证。它的存在与兴盛,直接反映了当时泉州港的繁荣与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度。</p><p class="ql-block"> 东西双塔是开元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泉州古城的城市符号。它们并非木塔,而是中国最高的一对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以其雄伟、精巧和坚固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塔 - 镇国塔 </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唐,最初为木塔,后改为砖塔,最终在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年)改建为现存的花岗岩石塔,高约48.24米,塔身象征着佛教的“五乘行法”,每层门龛旁有浮雕的佛、菩萨、罗汉、天王、金刚等,共计80尊,雕刻精美,技艺高超。</p> <p class="ql-block">西塔 - 仁寿塔</p><p class="ql-block"> 其建造历史与东塔相似,先木后砖,最终在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先于东塔改建为石塔,高约44.06米,比东塔略矮,其造型和结构与东塔几乎一致,体现了和谐统一的美学。西塔第四层浮雕中有一位“猴行者”的形象,被认为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早期原型之一,为研究文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心”的释义 ——弘一法师(1880-1942) ,又名李叔同,近代著名佛学大师。此“心”字一点放于心下,意为“心内纵有千般苦,一放心下万事空”。</p> <p class="ql-block"> 东西双塔夜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