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几年前,我加入了一个由我们县某旅行社组建的旅游二群,这个群里有将近五百人,其中大部分成员与我一样,都是退休人士。群主经常在群里发布各类旅游信息,一旦有人报名参团,便会收到关于出发时间和地点的通知。以往我也兴致勃勃地参加过几次活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旅游的热情也渐渐减退。再加上身边同学或朋友热衷于旅游者很少,在没有伴儿相约的情况下,我也就不太想出去了,因此近年旅游的次数真的在减少。</p> <p class="ql-block">十月三十日,我报名参加了徐州一日游。这次旅行的亮点之一是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这让我心生期待。徐州与我的家乡沭阳相距不远,多年前因事,曾几次前往徐州,但始终未能拜访这座富有历史意义的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今年八月中旬,我们老年合唱团在刘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前往徐州进行了短暂的一天专程游玩。团里三十多位成员一同游览了多个景点,其中包括淮海战役纪念馆。然而,由于腰部疼痛的不适,我遗憾地错过了那次机会,心中一直留有遗憾。所幸,这次的一日游终于让我得以弥补这一缺憾。</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是位老革命,1941年年仅15岁的他毅然投奔抗日战场,从山东赴东北,辗转征战多年。解放战争期间,他亲历辽沈、平津两大决定性战役,浴血沙场,矢志不渝。战争惨烈血腥,令人闻之胆寒,而父亲在十余载军旅生涯中竟安然无恙,令我深感:除却命运的垂青,更在于他临阵机敏果敢、英勇顽强。每当我深入回望那段烽火岁月,心中对父亲的敬仰便愈发深厚。为了追寻父亲的战斗足迹,到北京我专程去了中国军事博物馆,重温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壮烈历史。今天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父亲他虽未参战,但从那些同为中国革命浴血奋战的战士们冒着炮火,英勇杀敌的气慨中,恍惚看到父亲当年在战场上坚毅拼搏的身影。这就是我执意参观纪念馆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回望历史,父亲敢打敢拼,偶然幸存的答案应该在于,是信仰铸就了他们的精神意志,一切为了胜利而活着。从纪念展出的战争场景中,英雄事迹中,实物档案中,他们的身影早以融入到了那片硝烟弥漫的山河之中,在共和国的记忆里,他们永远是英雄,也将永远值得人民颂扬。</p> <p class="ql-block">徐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与江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充当着连接中原、华北、华南以及江南地区的天然枢纽。这里能够切断南北的粮道以及兵力调度,进而影响到华北与江南的战略平衡。这一重要性在楚汉相争时期以及淮海战役中均得到了充分的验证。</p> <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淮海战役是由中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的,邓小平同志担任总前委书记,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协同作战。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两个月,解放军以60万兵力,在543万人次民兵民工的支援下,对抗国民党军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共80万人。解放军采用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术,全歼敌军55万人,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纪念馆,坐落于徐州凤凰山东麓,是与淮海战役纪念塔同期兴建的宏伟建筑,自1965年落成并对外开放以来,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馆名更显庄严。这里不仅是中国唯一全面展示淮海战役历史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更是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圣地,每年吸引着无数来访者缅怀先烈,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左右,大巴车缓缓驶入纪念馆景区。车辆停稳后,我们一行人沿着馆内的林荫大道,径直走向纪念馆。当我抬头看到纪念馆门上方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之情:淮海战役纪念馆,我终于来了!于是,我随手拍下照片留念。随后,随着人流经过安检进入馆内。馆内灯光柔和,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展馆的主题“人民的胜利”占据了显著位置,下方是简洁而明了的简介。一侧的大型浮雕群生动地展现了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锋陷阵、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另一侧则再现了当年淮海战役中,民工们肩挑手推、千军万马齐上阵的动人场景,场面极为壮观。从这种点明主题的布展格局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充分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正是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仗打到哪,小车就推到哪”,把蒋家王朝推向了万丈深渊,有了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革命的胜利才成为必然。</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以“人民的胜利”为主题,展览分为序展厅、传承厅以及“两种前途,命运决战”、“逐鹿淮海,决战决胜”、“人民战争,深厚伟力”和“革命英烈,永垂不朽”四个部分。通过2000余件珍贵文物、1000余幅照片和1000余份档案,以及14处以战役三个阶段的主战场为创作背景的场景,全方位地再现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进程。</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纪念馆后,发现导游安排的时间所剩无几,还有纪念塔亟待瞻仰,我便独自一人,大步流星地直奔纪念塔而去。远远地,我便望见了纪念塔高耸入云,矗立在蓝天之中。通向纪念塔的水泥路面平整而整洁,两旁松树挺拔有序,向俨然列队的卫士,肃穆的守护着纪念塔,塔前坡面由松柏精心栽植而成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两行竖幅标语,苍劲有力,与纪念塔形成遥相呼应,重现当年将士们不畏艰难、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整个场景显得庄严肃穆,我一步步踏着层层台阶,缓缓走了上去,心中充满了敬仰与缅怀之情。</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纪念塔,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与崇高纪念价值的宏伟建筑,塔身高达38.15米,其高度精心设计以纪念1938年1月5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在徐州的庄严成立。纪念塔的主体结构由回廊与角亭环绕拱卫,呈现出庄严肃穆的视觉效果。塔基的左右两侧,分别镌刻着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以及人民支前队伍无私奉献的浮雕,这些浮雕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那些感人至深的历史场景。塔四周回廊的汉白玉墙壁上,铭刻着刘少奇、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同时镌刻着三万余名烈士的英名,这些题词与名录不仅是对烈士们丰功伟绩的铭记,更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塔身正面赫然镶嵌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那磅礴的气势仿佛穿越时空,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人不禁心生敬仰。</p> <p class="ql-block">一座纪念馆宛如一座精神的殿堂,静静地矗立着,而一座纪念碑则如同在诉说着英灵们的伟大事迹,让后世铭记于心,永世不忘。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参观瞻仰,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铭记那段改天换地、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步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怀揣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坚定不移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勇往直前,不断创造新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淮海大地炮声隆</p><p class="ql-block">一决雌雄定乾坤</p><p class="ql-block">排山倒海无可挡</p><p class="ql-block">浩气凛然震苍穹。</p><p class="ql-block">车轮滚滚齐上阵</p><p class="ql-block">军民一家似弟兄</p><p class="ql-block">摧枯拉朽连连胜</p><p class="ql-block">高歌猛进我英雄。</p><p class="ql-block">蒋家王朝势已去</p><p class="ql-block">人民江山握手中</p><p class="ql-block">不忘使命守初心</p><p class="ql-block">共筑华夏大一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