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沉香的美篇--深秋太原

岁月沉香

<p class="ql-block">深秋太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了门,才真真切切地感到那秋意,已是浓得化不开了。空气是清冽的,吸进肺里,有一种薄荷般的凉,却又带着一种陈年旧木似的、干燥的芬芳。这风里没有夏日的黏湿,也没有冬日的凛冽如刀,它只是干净利落地吹着,将天地间最后一点温存的水汽也一并收走了。路两旁高大的槐树,叶子早已落得七七八八,剩下些顽固的,在枝头蜷缩成焦黄的一团,风过时,便发出些簌簌的、脆生生的响动,仿佛在窃窃私语,商量着何时该一同离去。阳光是有的,却失了力道,斜斜地照过来,像一张薄薄的金色纱网,笼在街道上、屋瓦上,光景是好看的,却暖不了身子,只给人心里添上一种虚晃晃的明亮。</p><p class="ql-block">我信步走着,不觉便到了城外的晋祠。这里的气息,又与城里不同。那周柏、唐槐,依旧苍劲地立着,只是那满身的绿意,沉淀成了墨沉沉的一片,像是褪了色的锦绣,庄重里透着无尽的疲惫。圣母殿的飞檐,在澄澈如洗的碧空下,剪出格外分明的轮廓,那线条是硬的,直的,带着北地独有的坚毅。殿前的鱼沼飞梁,水是格外的清,清得能看见池底那些历朝历代沉淀下来的卵石,水面上,疏疏落落地躺着几片不知从哪里飘来的黄叶,像是倦极了的蝶,一动也不动。偶有一尾红鲤悠悠地游过,划破水面的平静,那漾开的涟漪,便将叶子的倒影揉碎了,碎成一片迷离的金。</p><p class="ql-block">这静,是太古般的静。我倚着冰凉的汉白玉栏杆,看着那千年不变的殿宇与树木,心里忽然起了一阵莫名的怅惘。这深秋的太原,它什么也不说,只是这样静静地袒露着。它不像春日那般喧闹着希望,也不像夏日那般蒸腾着生命,它只是将一切的繁华与落寞,丰腴与萧索,都如此坦白地呈现在你眼前。这是一种完成了的、终结了的美。那飘零的叶,是完成了别离;那干涸的风,是完成了收获;那清瘦的水,是完成了流淌。它们都安于自己的命运,在这辽阔的、渐冷的天宇下,守着各自的一份静寂。</p><p class="ql-block">这便让我想起这土地往昔的繁华来了。太原,古之并州,龙兴之地。想那盛唐时节,这里该是何等的人物风流,车马骈阗!李太白曾高歌“天王三京,北都居一”,那时的晋阳宫阙,想必是连云接天,歌舞彻夜的。然而,如今哪里还寻得见呢?连那最坚硬的石头,也磨蚀了棱角;最绚烂的朱漆,也剥落了颜色。只有这秋风,年年如此,吹过荒芜的宫阙地基,吹过寂寥的寻常巷陌,将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都吹成了史书里几页干枯的记载。眼前的萧瑟,与记忆里的煊赫,叠在一起,竟分不清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幻了。这深秋,仿佛是一位最公正的史官,它以凋零为笔,为一切的热闹写下了冷静的注脚。</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日头已偏西了。那最后的余晖,给所有景物都镀上了一层沉郁的、殷红的边。风也更紧了,带着入骨的凉意。我拢了拢衣襟,转身踏上归途。来时的路,此刻看去,又添了一层新的落叶,厚厚地铺着,踩上去,软软的,陷下去,发出一种满足而又空虚的叹息。回头再望,晋祠的殿宇楼台,已渐渐融进苍茫的暮色里,只剩下一个巍峨的、沉默的剪影。</p><p class="ql-block">回到城中,灯火已零星地亮起。那光,在清冷的空气里,也显得有气无力,驱不散这弥天盖地的秋的寒凉与寂静。我推门进屋,将那满世界的清寒关在门外,可心里头,却好像已盛满了这整个深秋的太原——它的明净,它的寥落,它那沉甸甸的、属于历史与时间的重量。今夜,怕是连梦也要染上这黄叶的颜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