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 27</p><p class="ql-block">张家口也是我一直想来看一看的城市,想看一看中国人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一一京张铁路,它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断言。</p> <p class="ql-block">8:00 我们吃好早餐退了房离开酒店前往今天要去的第一站~大境门景区。</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是张家口的标志性景点,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长城四大名关”,素有“万里长城第一门”之称。它不仅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历史上“张库大道”(张家口—库伦,今乌兰巴托)的起点,见证了明清时期的商贸繁荣。</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城楼</p><p class="ql-block">建于清顺治元年,是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平台,与长城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有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气势雄浑。</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又称堡子里,是张家口市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整体建筑布局严谨,功能分区明确。</p><p class="ql-block">建筑形式多样,融合了北方民居和军事建筑的特点,大多为庄重威严的山西建筑风格,又有诸多异域风情建筑,可谓中西合璧。</p> <p class="ql-block">钟楼内的莲花穹顶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一绝。</p> <p class="ql-block">老宅进门的照壁上还清晰地保存着文革时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了解张家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其新馆建筑灵感源自泥河湾地貌,常设展览涵盖古代历史、近代革命等多主题。</p> <p class="ql-block">刻铭双附耳铜盘</p><p class="ql-block">张家口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刻铭双附耳铜盘(或称刻铭夔纹双附耳铜盘),这是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1980年出土于怀来县北辛堡乡甘子堡春秋墓葬,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以其独特的形制、纹饰和罕见铭文著称。</p> <p class="ql-block">青铜罍属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前221年),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主要用于祭祀、宴飨等礼仪场合,东周时期亦作水器使用。征集于怀来甘子堡,现为张家口市博物馆重要馆藏。</p> <p class="ql-block">素面铺首衔环弹形铜壶是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一级珍贵文物,现藏于张家口市博物馆。该铜壶于蔚县张南堡征集而来,造型独特,带双环耳、勺式流和环首长柄,勺为环首长方椭圆体浅杯式,与勺头连接的柄部略凹曲。</p><p class="ql-block">器型罕见,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反映了汉代金属工艺水平。其独特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融合特征。 </p> <p class="ql-block">东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执壶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宋代时期的文物,现藏于张家口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平直口,长颈,壶流设肩部,颈至肩部饰置曲柄,折肩鼓腹,圈足。壶身腹部刻牡丹花卉纹饰,刻花运用雕、剔工艺,技法娴熟、刀锋犀利,具有较强的浮雕感。胎体细腻,施淡清釉,釉质莹润。属存世不多的宋代东窑珍品。</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市博物馆收藏的孔雀蓝出脊贴龙纹觚形器为明代文物,造型特征为大喇叭形口、长身、细腹、斜坡状高圈足,主要作为插花器或陈设器使用。该器物属于博物馆的陶瓷艺术类藏品,目前展出于相关主题展览中。 </p><p class="ql-block">该觚形器以孔雀蓝釉色为特征,釉面呈现独特的蓝绿色调,表面贴饰龙纹图案,造型融合了传统觚的器型特征。其用途明确记载于展览说明中,主要用于陈设或插花,体现了明代景德镇瓷器的工艺水平。 </p><p class="ql-block">该器物现藏于张家口市博物馆陶瓷艺术展厅。</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博物馆收藏的辽代壁画。</p><p class="ql-block">散乐图:展示12人乐队演奏排箫、大鼓等乐器。</p> <p class="ql-block">去了张家口站没有找到老车站的旧址建筑,在老火车站步行街看到了昔日的京张铁路的道口和铁轨。</p> <p class="ql-block">12:28从张家口西收费站上高速,目的地是大同的华严寺。</p> <p class="ql-block">14:20 在大同收费站下高速。</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p><p class="ql-block">山西省大同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山西省的旅游景点对60周岁以上的老人是免门票的,凭身份证直接入园,还可以走绿色通道。</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整体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除两座主殿为辽金时期建筑外,其余皆为清朝时期重建。华严寺集中了辽金建筑、小木作天宫楼阁、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均居同类作品中的上乘,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壁画的主体部分绘制于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由大同画工董安等人耗时30年完成,但部分区域保留了辽金时期(金代)的艺术特征,并基于更早的壁画遗存进行修补和重绘。</p> <p class="ql-block">壁画最早绘于金代(约12世纪),初始规模较小,主要分布于大雄宝殿的北墙和东墙,内容以《孔雀经》等佛教题材为主。</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单檐歇山顶坐西朝东,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采用减柱造和抹角栱等辽代特有营造技艺。</p> <p class="ql-block">合掌露齿菩萨:高2米的胁侍菩萨塑像,呈S型曲线身姿,头戴宝冠面露浅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p><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大同华严寺的绝美辽代造像露齿菩萨。</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大同华严寺的绝美辽代造像露齿菩萨。</p> <p class="ql-block">天宫楼阁壁藏:环殿建造38间木构经橱,后壁悬空飞桥连接五间天宫楼阁,运用17种斗栱样式,被梁思成誉为"海内孤品"。</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建筑也是放大了的天宫楼阁壁藏。</p> <p class="ql-block">到了山西,刀削面必须好好尝一尝。</p><p class="ql-block">排队等叫号,两份刀削面当成了晚饭。</p> <p class="ql-block">大同牌楼(正式名称为四牌楼)的名称分别为和阳街、清远街、武定街、永泰街,对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古城中心,是明代洪武年间由徐达主持建造的标志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由四个相连的木构牌坊组成,始建于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由大将军徐达为壮军威、颂功德而建。原建筑于1954年拆除,2012年复建后保留原貌,现为免费开放景点。牌楼位于大同古城中心十字路口,连接四条主街,形成“里坊式”棋盘格局。</p> <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南侧,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邸前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距今600余年)的九龙壁,与北京故宫、北海九龙壁并称“中国三大九龙壁”,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同府文庙最早可追溯至北魏国学祀孔制度,现存棂星门为2008年复建,原型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原构,见证大同儒学传统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清真大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现存主体为清代建筑,采用三进院落布局。其特色在于将中式歇山顶结构与阿拉伯琉璃装饰完美结合,礼拜殿内保留明代壁龛和清代彩绘,2019年列入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同鼓楼</p><p class="ql-block">大同钟鼓楼由鼓楼和钟楼组成,是山西省大同市古城区的标志性建筑群,始建于明代,用于报时与管理城市生活,鼓楼为现存明代原建,钟楼为2017年复建,共同体现“晨钟暮鼓”的传统功能。</p> <p class="ql-block">纯阳宫,又称吕祖观,位于大同市鼓楼西北隅,地处大同古城中心闹市区,是大同市现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教宫观。山西三大纯阳宫的“北宫”,芮城永乐宫为“南宫”,太原纯阳宫为“中宫”。三宫处在一条中轴线上,南北呼应,各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由于20:00四牌楼有无人机表演实行交通管制,我们的车停在华严寺地下停车场不许放行,无奈等到21:33才缓缓排队钻出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节日的大同游客如潮,酒店的房价翻了三倍,就连星程酒店的一间高级大床房从平时的220元竟然卖到了668元。这还算最便宜的。</p> <p class="ql-block">D 28</p><p class="ql-block">三天前就预约了大同博物馆,一直没能预约上,只能在携程平台上斥资172元参加了散客团。</p><p class="ql-block">昨晚接到导游电话通知,告知8:30之前必须到达博物馆大堂指定集合点。</p> <p class="ql-block">天气预报今天有小雨。</p> <p class="ql-block">今早星程的那碗面果然是刀削面。</p> <p class="ql-block">酒店离博物馆不远,10多钟的路程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太和路506号,2014年新馆开放,以民族融合文化为特色,馆藏文物17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大同博物馆的10件镇馆之宝主要包括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司马金龙石雕棺床、司马金龙墓俑群(陶俑阵)、北魏蓝玻璃器、陶骆驼及牵驼俑、石雕武士像、华严寺琉璃鸱吻、石雕柱础、杂技俑和宋绍祖夫妇墓俑群,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北魏时期的文化交融与艺术成就,多数位于二层“魏都平城”展区。</p><p class="ql-block">位置:镇馆之宝主要分布于二层“魏都平城”展厅,部分在一层(如陶联枝灯)或三层(如琉璃鸱吻)。</p><p class="ql-block">特色:文物突出北魏“中西交融”与“胡汉杂糅”主题,如漆画屏风承袭汉唐画风,石雕棺床含波斯纹饰。</p> <p class="ql-block">牛拉鳖甲车</p><p class="ql-block">大同博物馆大厅的牛车雕塑名为牛拉鳖甲车,源自北魏宋绍祖墓出土文物,以其鳖甲形车顶为特征,现作为标志性展品陈列于馆内。该名称源于车顶椭圆形隆起、顶部弧起的独特造型,形似鳖甲,亦称“鳖甲车”。</p><p class="ql-block">为北魏贵族出行“标配”,反映当时车舆礼制,皇帝出行曾用十二牛牵引的楼辇。</p> <p class="ql-block">大同博物馆大厅的核心壁画是《北魏贵胄出行图》,高15.5米、宽50米,面积约770平方米,为全国室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手绘壁画,以大同沙岭村北魏壁画墓为蓝本创作,生动还原了北魏贵族出行仪仗的盛大场面,体现了胡汉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壁画分前、中、后三段有序队列:</p><p class="ql-block">前段:导骑队与吹号角骑兵。</p><p class="ql-block">中段:步兵护卫、击鼓者、仪仗队、伎乐杂耍者及贵胄车辆。</p><p class="ql-block">后段:重甲护卫骑兵。</p> <p class="ql-block">1.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北魏时期绘画珍品,描绘帝王将相、烈女孝子故事,色彩艳丽,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现展品为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2.司马金龙石雕棺床:由六块石板组成,雕有伎乐童子、力士及忍冬纹,融合西域与中原风格,代表北魏雕刻艺术巅峰。</p> <p class="ql-block">3.司马金龙墓俑群(陶俑阵):360余件陶俑模拟贵族出行仪仗,包括导骑俑、仪卫俑等,被誉为“袖珍版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4.北魏蓝玻璃器:深蓝色玻璃瓶、碗等,采用西域吹制工艺,是丝绸之路东西方交流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5.陶骆驼及牵驼俑:反映北魏丝路贸易繁荣,造型生动,是博物馆文创原型。</p> <p class="ql-block">6.石雕武士像:镇墓武士像,头戴兜鍪,身披铠甲,表情威严或“丑萌”。</p> <p class="ql-block">7.华严寺琉璃鸱吻:辽代建筑构件,高3米,龙首鱼尾造型,体现辽金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8.石雕柱础:雕有巨龙、忍冬纹及奏乐童子,融合波斯与中原元素。</p> <p class="ql-block">9.杂技俑:彩绘胡俑表演缘橦杂技,周围乐俑伴奏,展现北魏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10.宋绍祖夫妇墓俑群:完整车舆系列俑阵,反映北魏贵族仪仗制度。</p> <p class="ql-block">没头脑和不高兴。</p> <p class="ql-block">金代琉璃犼俗称“望天吼”,被视为沟通天地的神兽,象征守望与传递民意。</p><p class="ql-block">高约90厘米,主体以黄绿色琉璃釉装饰,历经千年仍色彩鲜明。</p> <p class="ql-block">出博物馆没下雨。</p><p class="ql-block">下一站去应县木塔。</p><p class="ql-block">之前来过三次山西,到过云冈石窟次和恒山悬空寺,就是没有到过应县看木塔。</p> <p class="ql-block">11:36 从中国大同收费站上高速。</p> <p class="ql-block">11:57 在怀仁南收费站下高速。</p> <p class="ql-block">国道上又跑了35分钟后到了应县木塔停车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p> <p class="ql-block">人流如潮水的假日里。</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p><p class="ql-block">山西省朔州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应县佛宫寺</p><p class="ql-block">辽代全木构楼阁式佛塔</p><p class="ql-block">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通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构塔式建筑。该塔通高67.31米,采用双层套筒八角形木架结构,全塔使用54种斗拱和卯榫工艺建造,未用铁钉。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结构历经千年地震、战火仍保持稳定,展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巅峰成就。</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万古观瞻”清朝康煕年间座州知州章弘所写。</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6]。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p> <p class="ql-block">天黑之前要赶到太原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运气是好的,在景区没下雨,上了高速开始下雨了。</p> <p class="ql-block">到达太原迎泽大街城际酒店办好入住正好18:00。</p> <p class="ql-block">雨还在不停地下,好在酒店楼下就有一家餐厅,而且是粤菜小馆,离家出来28天了,一路上不是吃海鲜就是东北菜,喜欢吃粵菜的我们有点小激动了。</p> <p class="ql-block">夫人“夸奖”我是一激动点菜就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D 29</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中秋节。</p><p class="ql-block">这是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外地过国庆.中秋双节。</p><p class="ql-block">今天计划在太原再住一晚。白天看一看山西省博物院和晋祠,有时间再看看晋商博物馆,晚上逛逛钟楼街夜市。</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阴雨天,晚上赏不到一轮圆月了。</p> <p class="ql-block">城际酒店的早餐就是比其他同等价位的酒店要好得多。</p> <p class="ql-block">有月饼吃,两种口味的各挑了半个。</p> <p class="ql-block">出门先去山西博物院,在山西省委大门前转弯掉了个车头。</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山西省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馆藏共计658253件/组。其中,珍贵文物 40878 件/组,包括一级文物1650 件(组)。藏品主要来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的考古出土和百年来的征集积累,尤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天下晋商等 7 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玉韫华夏、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 5 个艺术专题构成。</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馆的建筑之美来自著名建筑师崔恺。崔恺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著名建筑师,负责了该建筑的整体设计。</p> <p class="ql-block">站在一楼大厅抬头仰望,可以看到各个楼层呈现出八边形的设计,顶端犹如塔尖,这些元素灵感来源于应县木塔。🌍建筑的外观呈现出上宽下窄的形态,如同古代的斗和鼎,象征着丰收和国家的富足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三棱大尖状器:出土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遗址,是10万年前汾河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典型工具,由角页岩制成,器身厚重,左右对称,横断面呈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彩陶盆</p><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约5800~5300年)。</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鸮卣(商代):青铜酒器,形似猫头鹰背靠背站立,圆润敦实,纹饰精美,被誉为“商代愤怒的小鸟”。</p> <p class="ql-block">晋侯pi壶中的“pi”字写作“臣斤”,发音为pǐ,在输入时可以使用中文输入法输入“臣斤”或参考特殊字符编码。</p><p class="ql-block">晋侯pi壶是西周青铜器,1992年出土于山西曲村—天马遗址,现藏于山西博物院,高68.8厘米,盖内铸有铭文“唯九月初吉庚午,晋侯臣斤作尊壶”。其名称中的“pi”字为生僻字,实际由“臣”和“斤”组合而成,发音为pǐ,常见写法包括“晋侯(臣斤)pǐ壶”或“晋侯臣斤壶”。</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晋侯鸟尊,这件西周青铜礼器不仅是博物院院徽原型,更被誉为晋文化源头与三晋文明象征。</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商代龙形觥:罚酒器具,前端龙首露齿张角,纹饰含罕见鳄鱼形象。</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侯马盟书:春秋晋国盟誓玉片文书,朱砂文字鲜活,反映“重信守诺”精神。</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玉组佩:西周玉器,长158厘米,由204件玉饰串联而成,饰双龙纹、人龙合体纹,为同期墓葬最大玉组佩。</p> <p class="ql-block">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北魏绘画,通长82厘米,彩绘《列女传》故事,画风近顾恺之,文字为隶楷过渡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此件为复制品,原物藏于国家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虞弘墓汉白玉石椁:北周至隋代石椁,浮雕融合中亚祆教与中原风格,见证中西文化交流。3</p> <p class="ql-block">铜牺立人擎盘</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胡人吃饼骑驼俑</p><p class="ql-block">隋·开皇十五年(595年)</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斝</p><p class="ql-block">商 (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p> <p class="ql-block">夔龙纹铜建鼓座</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p> <p class="ql-block">红陶牛</p><p class="ql-block">北齐•武平元年(570年)</p> <p class="ql-block">出口处的临时展厅碰巧有毕加索等几位世界艺术大师作品的特展,60周岁老人免票看,一睹大师的艺术风采。</p> <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始建于西周,集建筑、园林、雕塑、碑刻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p><p class="ql-block">•周柏:千年古柏,见证沧桑。</p><p class="ql-block">•宋塑侍女像:42尊宋代彩塑,姿态生动,衣饰艳雅。</p><p class="ql-block">•难老泉:晋水源头,泉水清澈,四季长流。</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p><p class="ql-block">构造形制:由明代重檐歇山殿楼与清代单檐卷棚戏台组合而成,东西长17.9米、宽17.4米,三面环廊的独特结构展现高超营造技艺。</p><p class="ql-block">装饰艺术:雕刻彩绘精雕细琢,前檐悬清雍正年间“三晋名泉”匾,后部戏台中央挂乾隆翰林杨二酉题写的“水镜台”匾。34</p><p class="ql-block">功能沿革:初为祭祀圣母邑姜的酬神戏台,后演变为晋祠诸神祭祀时的演出场所,现存建筑仍保留原始八口声学水缸装置。</p><p class="ql-block">水镜台名称渊源</p><p class="ql-block">典籍出处:名称取自《汉书·韩安国传》中“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寓意善恶忠奸在戏曲演绎中无所遁形。</p><p class="ql-block">文化象征:明代乐楼与清代戏台的时空融合,既体现戏曲教化功能,又暗合《西游记》中二郎神庙原型的人文想象。67</p><p class="ql-block">匾额书法:“水镜台”三字为清代书法家杨廷翰所题,与“难老”“对越”并称晋祠三大名匾。</p> <p class="ql-block">晋祠铁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金人台四角,是四尊大型铸铁人像,其中三尊为北宋原铸(西南隅、西北隅、东南隅),一尊为民国补铸(东北隅),通高约2米,采用分节叠铸法制作,表面含镉镍合金成分,露天保存近千年仍基本完好,被誉为宋代冶铸技术巅峰之作,兼具镇水护祠的民间信仰内涵,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宝之一:</p><p class="ql-block">晋祠圣母殿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中轴线末端的宋代建筑杰作,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供奉西周时期周武王的妻子、唐叔虞之母邑姜。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宋代木构建筑典范,其以独特的减柱法、木雕盘龙柱和43尊宋代彩塑闻名,被誉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活标本”。</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初为唐叔虞祠,宋仁宗时期改建为圣母殿,现存格局形成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明代恢复邑姜祭祀。大殿坐西朝东,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飞梁,左有善利泉,右有难老泉,占据晋祠核心位置。其建筑布局严格遵循宋代《营造法式》,是现存唯一完全符合该规范的实例。</p> <p class="ql-block">木雕盘龙柱:前廊八根廊柱饰有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雕造的蟠龙,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盘龙柱,龙身立体缠绕,鳞片清晰。</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宝之二:</p><p class="ql-block">晋祠鱼沼飞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十字形桥梁,其现存主体为北宋遗构,距今约1000年,被梁思成称为'古建孤例'。</p><p class="ql-block">晋祠鱼沼飞梁的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始建年代:北魏时期已有记载(《水经注》),现存石柱基础留有北朝风格。</p><p class="ql-block">现存结构: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与圣母殿同期重建,使用木斗拱与石柱结合的营造技术。</p><p class="ql-block">重要修缮:1953年发现圣母殿水洞与鱼沼西岸密接结构,确认现存桥梁为宋代原物。</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宝之三:</p><p class="ql-block">晋祠献殿是晋祠内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位于晋祠古建筑群中轴线上,西倚鱼沼飞梁,东临金人台。</p><p class="ql-block">•创建时间:金大定八年(1168年),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1955年依原样翻修。</p><p class="ql-block">•建筑形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建于1.4米高的青石台基上,单檐歇山顶,梁架为彻上露明造。</p><p class="ql-block">•特色:我国现存最早的献殿,唯一一座殿与亭相结合的古建筑,晋祠三大国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p><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指的是周柏、宋代彩塑(侍女像)和难老泉 。</p><p class="ql-block">周柏 :位于圣母殿北侧,相传为西周时期所植,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它形如卧龙,枝干遒劲,虽历经千年风雨,依旧苍翠挺拔,被尊为晋祠的“根” 。</p> <p class="ql-block"> 宋代彩塑(侍女像) :位于圣母殿内,共有43尊塑像,均为北宋原作。这些塑像以其高超的写实技巧闻名,无论是主像圣母还是周围的女官、侍女,姿态各异,神情生动,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 :晋水的主要源头,位于圣母殿南侧。泉水从石洞中汩汩涌出,常年不息。泉上建有八角攒尖顶的亭子,亭内悬挂着“难老”匾额,取自《诗经》中“永锡难老”之意 。</p> <p class="ql-block">晋祠大门内现存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铁狮,基座铭文完整,雄狮踩绣球、雌狮护幼狮的造型成为明清范式。</p> <p class="ql-block">太原晋商博物院(原督军府旧址)是展示晋商文化与历史建筑的综合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渊谊堂是晋商博物院的核心建筑,原为山西巡抚衙门大堂,1932年拆除重建为中西合璧的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现作为博物院序厅及晋商文化展览空间。</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建,保留明清官衙基址,兼具民国建筑风貌与政治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匾额“渊谊堂”由薄一波题写,悬挂于建筑背面,为参观亮点之一。</p><p class="ql-block">渊谊堂不仅见证了山西从明清到民国的政治中心变迁,更以建筑与文物的双重价值,成为晋商博物院展示五百年晋商辉煌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义方彝</p><p class="ql-block">太原晋商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西周青铜器义方彝,该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铸有记载周武王赏赐臣子“义”贝币的铭文,是研究西周礼制与青铜工艺的关键实证。</p> <p class="ql-block">义方彝为西周早期青铜礼器,长方体造型,饰夔纹与双层卷角兽面纹,器盖呈四阿形并饰大兽面纹。其铭文“隹十又三月丁亥,武王赐义贝三十朋,用作父乙宝尊彝”记载了周武王赏赐事件,证实了西周赏赐制度与祭祀礼仪。提梁设计打破传统形制,被视为青铜器演变的关键实证。2019年由山西警方追回后入藏该馆。</p> <p class="ql-block">雷履泰与日升昌票号创立历程</p><p class="ql-block">颜料商转型:1823年将西裕成颜料庄改制为中国首家专业票号,初期资本30万两白银。</p><p class="ql-block">汇兑创新:借鉴唐代"飞钱"制度,建立分号网络覆盖京、津、沪等35个商业枢纽。</p><p class="ql-block">安全保障:首创密押制度与特殊笔迹认证,建立票据防伪体系。</p> <p class="ql-block">太原晋商博物院的东花园是晋商博物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山西巡抚衙门内的花园,后经阎锡山改建为私人宅院。</p> <p class="ql-block">东花园由中和斋、内北厅、南厅、东偏院及长廊组成,整体坐北朝南。民国时期,阎锡山将其作为办公起居场所,除家眷、秘书外,一般官吏不得随意出入。</p> <p class="ql-block">晋商博物院原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2017年9月省政府搬迁后改建为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逛完晋商物院已是傍晚时分。</p><p class="ql-block">虽然是个阴天,好在一天下来没有大雨,刚下过一场小雨也停了。</p><p class="ql-block">就近在钟楼街附近找了一家山西味老字号饭店,中秋节的晚餐马虎不得。</p> <p class="ql-block">山西菜很好吃,蒲公英水饺第一次尝鲜,不错。</p> <p class="ql-block">钟楼步行街:夜间灯光秀和橱窗展览营造优雅氛围,夜幕下游人如织,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钟楼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宋元时期,2021年改造后定位为融合三晋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国际名街,拥有36座历史建筑和10项非遗项目,2023年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民国建筑与玻璃橱窗结合,机械钟楼整点报时,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感。</p> <p class="ql-block">走进路口的老太原菜馆里看看,刚刚到18:48,排队等叫的食客们不但挤满了不大的门厅,就连门外也有几十号人在等叫号。</p> <p class="ql-block">已经停止发号了,我们知道这一家的烧卖好吃,就问账台能不能买了烧买站着吃,说是可以,我们马上点了半份3只秧草烧卖(20元),一刻钟后就站在收银台旁三下五除二干掉了,味道还真不错,后悔没有多买3只。</p> <p class="ql-block">钟楼: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约10世纪),明代重修,民国时期因年久失修被拆除;2021年9月,在原址复建完成,高度25.89米,成为钟楼街地标。</p> <p class="ql-block">住城际酒店还有一点好就是21:00之后有免费的宵夜服务。</p><p class="ql-block">今中秋夜不但有三明治,还有小月饼晚,更暖心的是还送到房间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