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行走千里悟晋魂(二)

花如雪

<p class="ql-block">  大同不仅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大同古城的美食同样名不虚传。在大同的名家餐馆和小街排档大快朵颐,大饱口福,吃过的东西叫什么名儿,全然不记得。哈哈,不记得无伤大雅,享受美食的过程最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夜风微凉,徜徉在大同古城灯火辉煌的大街上,倍感惬意。途经一家面包坊,“沙棘面包沙棘面包”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听闻大同的沙棘面包味道很哇塞,抱着试试的心态来一个,味道果然非同凡响,软软的面包包裹着淡橘色的沙棘浆,甜而不腻,甚是爽口。等吃完了才想起应该拍一张照。下次吧,终于给自己日后重返大同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p> <p class="ql-block">  恋恋不舍,舍不得离开已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大同城,舍不得大同悠久的历史文化,舍不得大同的可口美食……同时,内心又无比向往应县,盼望一睹应县木塔屹立千里的风采。</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最伟大的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原位于名为“佛宫寺”的寺院中,故应县木塔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p> <p class="ql-block">  辽道宗耶律洪基,为报答母亲仁懿皇后萧挞里的养育之恩,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在母亲家乡应县为母亲修建了这座家庙,取名“佛宫寺”。后寺庙在战火中被毁,保存下来的就仅有这座释迦塔——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应县,秋阳斜照,碧空无云。站在五开间的佛宫寺山门前,木塔顶部及尖挺的塔刹映入眼帘。在蓝天的映衬下,山门和木塔别有一番古典静谧之美,令人不忍踏入打扰。</p> <p class="ql-block">  走过山门,仰望伟大的应县木塔,在绿树的掩映下,木塔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不由想起梁思成先生初见木塔时的感受,梁先生这样描述:“今天,正式去拜见佛宫寺塔,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这座塔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就无法知道木结构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那个不知名的伟大建筑师和那些不知名的匠人。”</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八座辽代木构中最伟大的一座。塔高67.31米,重约7400吨,木料用量达上万立方米。全塔共使用54种斗拱,所用斗拱多达480朵。斗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灵魂,由若干个拱件相互搭交而成,既有悬挑的作用,又是支撑性构件,同时又具有装饰的功能。向上仰望,木塔每一层的斗拱都不相同,就像在天空中绽放的莲花。所以,释迦塔有“远看擎天柱,近看白尺莲”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的各层挂有各种匾额。匾额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的灵魂和眼睛,匾额的书法艺术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是建筑物历史的见证,并成为建筑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现存匾额48面,其中最著名三块匾额都挂在木塔的正对面。挂在最高层的“峻極神工”,是明成祖朱棣的御笔。公元1423年明成祖朱棣第五次御驾亲征,来到应县木塔,当他登上塔顶后,意志满满地写下了“峻極神工”四个大字,除了夸赞木塔峻极之高外,更在宣扬自己一统天下的神工。</p> <p class="ql-block">  悬挂在第四层的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御笔“天下奇觀”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明武宗朱厚登塔游历时亲笔题写,旨在赞美木塔的雄伟壮观并纪念应州大捷的军事成就。</p> <p class="ql-block">  木塔第三层悬挂的“釋迦塔”匾额,匾额书写的时间是时间是金明昌五年(公元119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木塔现存匾额中最古老的一块。</p> <p class="ql-block">  站在木塔下静静仰望木塔,清晰可见木塔的第二层倾斜最为严重。佛宫寺释迦塔,像极了一位满身沧桑,摇摇欲坠的千岁老人,历经地震与战争,仍坚毅矗立在雁门北关,深情地守望关内。</p> <p class="ql-block">  千年自然的力量,外加战争和国民时期错误修葺,让这位再逾30年就满千岁的老人倾斜,随时有倒下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  何其有幸,千年前的应县木塔我们还能一望它古朴沧桑的身影。梁先生观木塔后说“生怕一别即永诀”。期盼建筑专家及修复专家能及早设计出修复方案,让应县木塔屹立下去,将这一份千年的宝贵文化遗产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中华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山中。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今雁门关关城由贬谪代州的吉安侯陆亨所建;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雁门关长城由巡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础上复筑而成。</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如果雁门失守,则太原危矣,太原陷落,则中原震荡,故雁门关被誉为“中华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  作为古代中国北境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多年驻守雁门关,曾大破匈奴十万余骑兵,迫使匈奴单于北逃,十多年不敢进犯,被誉为守关“第一名将”。</p> <p class="ql-block">  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多次从雁门关出击。霍去病更是一路打到漠北,收复河西走廊,汉武大帝遂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控制,奠定了丝绸之路基础。</p> <p class="ql-block">  西汉竟年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将王昭君赐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由雁门关出塞和亲,促进汉匈边境近半世纪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  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雁门关正式建关城,驻重兵。</p> <p class="ql-block">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雁门关成了国防前线,宋代国家整个的防御重点就在雁门关,共设十六个寨,屯兵重守。</p> <p class="ql-block">  一道雁门,分割了草原与麦浪</p><p class="ql-block"> 一声雁鸣,穿越了战国与秦汉</p><p class="ql-block"> 关楼一立,是三千年绵延不灭的风烟</p><p class="ql-block"> 石阶一踏,是二十四朝铿锵的回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猎猎西风在耳畔呼啸,雁飞三匝方过雁门。举目关外,云雾低垂,细雨绵绵,草木凋零。不到雁门关,怎知雁门地势险峻;不到雁门关,怎知雁门古今沧桑。一座明月楼洒满历代戍边将士燕然未勒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和切切思乡之泪……</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平遥——中国最古老美丽的县城</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故有“龟城”之称。</p> <p class="ql-block">  清晨,淅淅沥沥的秋雨将古老的平遥城从梦境中唤醒。这是自踏入三晋大地后遇到的第一场雨,绵绵的秋雨让我这个南方人觉得空气不再那么干燥,湿润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  笔直的街巷商辅林立,极目远望,绵绵细雨中的平遥别有一番韵味。虽已过完国庆,但每家辅面门前悬挂的鲜艳五星红旗,仍能感受到国庆普天同庆,分外热闹的节日氛围。</p> <p class="ql-block">  踏进日升昌旧址的门槛,不由人从心里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金山银海,彰显日升昌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票号里展示的一本账本深深吸引了我。帐本的字体很小,标准的蝇头小楷,虽然只是账本,但每个字每一笔的提、按、转、折都写得一丝不苟,且帐本已残损,但所写的蝇头小楷在泛黄纸张的映衬下依然让人觉得赏心悦目。仅仅是一部账本,字迹工整清秀。现在我们大量使用电子产品,特别是使用拼音输入,不要说写出漂亮的字,恐怕很多字都已经不会写了。与古人相比,真倍感羞愧。</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录日升昌往来流水的账本也演变成了宝贵的文物,正是通过对账本以及残留银票的研究,终于破解了日升昌银票“防假密押”的内容。“防假密押”即今天我们在银行的取款密码。银票上会写有日升昌“防假密押”里的文字,所写文字暗喻存银多少,存银时间等等。待客户拿着银票提银时,柜台会询问相关问题,如回答与银票上所写密押文字相符,方可提走银两。如此缜密的防假密押,似乎比我们现在几位数的取款密码更安全。</p> <p class="ql-block">  夜幕徐徐降临,夜晚的平遥古城,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人们摩肩接踵,笑语盈盈,尽享太平盛世生活的美好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  在飘荡着醋香的街头悠然闲逛,感觉逛累也逛饿了。走进一家热闹的街边小店,落座后不知该点什么菜。瞅瞅邻座的食客,忽然计上心来,溜到附近的餐桌瞧瞧,照着别人点的多的菜点。</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陈醋焖牛肉,金黄软糯的小米凉糕,香出八条街的油炸花生米齐齐摆上了餐桌。急不可待,撸起袖子开吃,味道不错。吃着吃着,突然看到对面墙上挂着的酒幌写着“原浆汾酒”字样。在这拥有悠久历史的平遥古城用餐,何不放纵一下自己。真记不清有多少年没喝过汾酒了,轻抿一口,绵柔的汾酒不仅暖进了胃,更暖进了心。明明是山西清香的汾酒,却品出了家乡酱香酒的醇厚。独斟微醺,平遥,多么美好难忘的夜晚……</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祖先名王实,靠一手做豆腐的好手艺发家后开始修建王家大院,目前开放的房屋2000多间,面积8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历经数代近300多年的时间建成。王家大院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是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家族教育的典范。仅清朝时期,王氏家族就产生了101位举人。王家大院在明清时期共出过42位五品至二品官员。家族通过经商起家后转为官商相结合,鼎盛时期长达200余年。</p> <p class="ql-block">  在王家大院有幸一睹嘉庆二十一年赐给王家的一幅敕封圣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圣旨虽陈旧且残损,却珍贵异常。</p> <p class="ql-block">  得到封赠的人家,家里必有做官的人,而且必须是为官清廉,政绩突出的官员才能得到朝廷推恩表彰封赠。一、二品官员可以得到封赠三代,封赠到曾祖父母,那可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荣耀。这种封赠诏书必是供奉在家族宗庙里的。</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能够写诏书的人至少都是考中“进士”的,而且要在翰林院任职的官员才有书写封赠诏书的资格。虽不懂书法,但感觉敕封圣旨所书写的字,既有赵体优雅的贵族之气,又有灵飞的飘逸灵动之美。驻足在展柜呈展的圣旨前,细细品看,大饱眼福,能在曾显赫数百年的王家大院尽情观览嘉庆年间的诏书,真三生有幸,不舍离去。</p> <p class="ql-block">  “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到了王家大院才知道什么叫“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到了王家大院才知道什么叫富可敌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黄河之心,民族之魂</p> <p class="ql-block">  跨入壶口瀑布景区,远山如黛,轻薄云雾在山头飘荡。浅浅的黄河水在河床上缓缓流淌。</p> <p class="ql-block">  越往河流中心走,水流开始湍急起来,河水裹挟着泥沙,在河床上翻涌起朵朵盛开的黄色浪花,让人不由心情激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  汹涌的黄河水,携着隆隆的吼声奔涌而来,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壶口,顿时击起数丈高的水雾,遮天蔽日,即使在数米远的河岸之上,只需几秒钟时间,升腾起的水霎时将头发润湿,一低头,串串水珠顺着发梢滴落下来,衣服上也挂满晶莹的小水珠,简直就像一场不小的阵雨掠过。看着自己仿佛是刚被打捞上来的落汤鸡一般,开心至极,禁不住开怀大笑,刚赶路时的颠簸疲惫之感被一洗而空,真是痛快淋漓。</p> <p class="ql-block">  远眺彼岸,陕西侧壶口亦有诸多游人,正在心里嘀咕,在陕西侧看到的壶口瀑布也是这般壮观吗?恰是时,一个操家乡口音的感叹之声在耳畔响起:天呐,在山西这边看壶口瀑布太壮观了,去年在陕西那边看壶口瀑布,感觉平常无奇,哪有山西这边激流奔腾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去年四月在陕西,本已定壶口之行,后因故取消行程。一年多来,每每回想起取消壶口瀑布行程,心里总隐隐不甘。此刻听到老乡的感慨,顿在心中窃喜,仿佛自己大赚一笔。今在山西之侧尽赏壶口瀑布之壮观,可能真是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所以,人生在世,不必为错过的,或失去本就不该属于你的那抹暖阳而深深伤痛,上苍自会把该属于你的一切美好赐予你。</p> <p class="ql-block">  伫立在岸边,看黄河之水以排山倒海,气吞万里如虎之势从远处席卷而来,涛声震天动地,滚滚的河水在壶口处前赴后继,汹涌澎湃,奔腾向前,巨大的浪涛摄人心魄,怎不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 在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她从青藏高原蜿蜒而来,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她曾为中华儿女所经历的苦痛磨难而哭泣;她也曾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呐喊咆哮;今天,她以雷霆万钧之势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昌盛而奔腾向前!</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黄河之心,民族之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p> <p class="ql-block">  因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的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凤凰山巅,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创建。</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寺院造型犹如一艘船,矗立在凤凰山巅,对应了佛教的“慈航普渡”之意。小西天寺院走向与中国传统寺院的南北走向不同,整座寺院呈东西走向,东西走向恰恰迎合了净土宗往生于西方净土世界的教义理念,故名“小西天”。</p> <p class="ql-block"> 东明禅师自幼出家五台山,于五台山修行30多年,深受华严宗和净土宗教义的影响。明末崇祯时期,国家处于战乱年代,加之天灾与瘟疫,外有满清入关,内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明禅师在远离闹市较偏远的隰县创建小西天,按净土宗的教义理念设计,给人们提供的信念就是“念佛往生”,只要诚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靠着阿弥陀佛的力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继续修行。</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大雄宝殿,殿内塑像以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弥勒佛五尊主佛为核心,在不到170平米的空间里,密密麻麻塑有1900多尊彩塑,满堂华彩,神态各异,有的端坐于坛上,有的悬于椽望之间,漫天神佛扑面而来。伎乐、飞天、仙鹤、神鸟,每一尊都是那么传神。层层叠叠,由大到小,仿佛无穷无尽的殿宇楼阁惟妙惟肖,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极尽展示西方极乐世界的富足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之前无满堂悬塑,小西天之后无悬塑满堂。小西天的满堂悬塑弥补了中国佛教彩塑空白。</p> <p class="ql-block">  面对这满屋金光耀眼的彩塑,不知该从哪里拍照。东明禅师倾心为我们塑造的西方极乐世界,仿佛海市蜃楼一般绚烂美好,但它却是触手可及的,唯一就是感觉自己眼睛不够用,只想把这份佛国世界的美好永远框进眼眸,烙在心底。</p> <p class="ql-block">  回顾此次山西之行,独着拖着固执的行囊,从北到南,看山西古建,仰厚重的佛教文化,观雷雷霆万钧气吞万里如虎的壶口瀑布,沉醉山西省博物院的精美文物,品山西美食……等等。十余天时间,行程近2000公里,仍觉意犹未尽,可以说是诸次旅行中收获最多、最为愉悦享受开心的一次,没有之一。出发前觉得自己做了大量的功课,等真正来到山西这片拥有几千年厚重文化底蕴的所在,才发现自己竟如此浅薄无知,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p> <p class="ql-block">  出发前在心底仍小犹豫,那句“加油站里再贵的油也没有你的自由贵”的话语再次给我平添无穷动力。什么追悔过往,期待明天,都不如好好珍惜当下还能使劲折腾的自己,吃自己想吃的美食,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自己想看的风景。只有今天、现在、此刻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正如小西天山门前对联所云:慕西天,念西天,西天常蕴心底;仰彼岸,思彼岸,彼岸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乙巳九月十八(立冬)</p>